友快網

導航選單

西山健銳營:大清特種部隊的興盛與衰落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的情節扣人心絃,雍正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九門提督隆科多和十三爺胤祥,其中,十三爺控制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成為雍正順利登基的重要保障。實際上,雍正時期沒有西山銳健營這支部隊,它真實的名字叫做健銳營,是乾隆時期才建立的。清朝守衛京師的軍隊是怎樣佈置的,健銳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呢?

一、滿清軍制

滿清實行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滿清定都北京後,絕大部分八旗兵屯駐在北京附近,稱為駐京八旗,八旗兵的編制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原來旗主的角色被淡化,八旗兵被重新拆分組合,統歸清廷管轄。

駐京八旗有親軍營、護軍營、神機營和步軍營等,親軍營、護軍營由領侍衛內大臣統領,負責宮廷守衛和出巡警衛,神機營為清後期建立,由時任議政王的恭親王奕訢親領。步軍營即步軍統領衙門,其主官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即我們常聽說的九門提督,負責京師保衛和治安。

駐京八旗還有驍騎營、前鋒營、火器營、健銳營、虎槍營和善撲營。他們涵蓋了不同兵種、不同任務,比如驍騎營是騎兵,前鋒營是步兵,火器營是炮兵,健銳營是特種兵,虎槍營負責圍獵扈從、巡哨,善撲營負責摔跤訓練、表演。

當年康熙親政之時,為了從鰲拜手中收歸大權,在宮中安排一批少年跤手(滿語布庫),以陪同皇帝練習摔跤為名遮人耳目,後來這些布庫練得個個身強體壯,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康熙召鰲拜進宮議事,埋伏在周圍的布庫一舉將鰲拜擒拿,鰲拜鰲拜鰲拜拜……這些布庫成為了康熙的貼身侍衛,並以此為班底組建了善撲營。

二、健銳營的建立

健銳營,全稱飛虎雲梯健銳營,是駐紮北京西郊香山的一支特種部隊。健銳營的前身,是組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雲梯部隊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川金川土司挑起事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出兵金川平定戰亂。金川土司憑藉當地特有的石碉建築負隅頑抗,致使清軍束手無策,久攻不下,死傷慘重。

乾隆下令從駐守京師的八旗兵中擇優選拔,組建雲梯部隊,針對藏地石碉建築進行專門雲梯架設和攀爬攻城訓練。最初的人數為300人,其中上三旗每旗50人,下五旗每旗30人,300人肯定是不夠用的,後來逐步增加到3000人,這支雲梯部隊就是健銳營的前身。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將經過特殊訓練的雲梯部隊開赴金川,不久土司就出城投降,雲梯部隊被認為是取勝的關鍵,而受到乾隆的特別嘉獎。

實際上,乾隆十三年(1748年)末,傅恆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親自督戰,先行抵達金川的只有傅恆隨行所帶將士和300名雲梯兵。在先期抵達的這300名雲梯兵攻下幾座石碉後,金川土司自知大兵壓境,獨木難支,於次年正月出降。雲梯部隊對戰局的決定作用不可忽視,但也許沒有乾隆認為的那麼重要。

結束金川戰役後,雲梯部隊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回到京城。乾隆皇帝頒佈詔書:“夫已習之藝不可廢,已奏之績不可忘,於是合成功之旅,立為健銳營。”於是雲梯部隊被改編為健銳營,駐紮在北京西郊的香山腳下,成為駐京八旗中的一支特種部隊。

之所以選擇駐紮在香山地區,一方面是因為香山地區與金川地區地形特徵相似,便於組織實戰訓練,另一方面北京西郊是京師防衛的重點,作為京師防禦主力的八旗外三營(圓明園護軍營、健銳營、火器營)都部署於此,此舉是深思熟慮的安排。

親手組建的健銳營是乾隆的得意之作,當他看到將士整齊地接受檢閱的時候,彼時彼刻他想吟詩一首:

“八旗子弟兵,健銳此居營。聚處無他誘,勤操自致精。一時看斫陣,異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師頗著名。”

三、健銳營的日常

健銳營主官為掌印大臣,人數不定,由朝廷透過兵部任命,多為在京的王公大臣擔任,官居一品。健銳營依八旗規制分為左右兩翼,設立翼長兩名,分掌左右兩翼,左翼依次為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右翼依次為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

除了翼長外,還設有署翼長前鋒參領,這是健銳營特有的編制。翼長下設有正參領八名,分掌各旗,旗內設前鋒校十餘名,每名前鋒校管理一甲,一甲有28-30人不等。

健銳營的正式士兵稱為前鋒,作為前鋒的後備隊還有委前鋒和養育兵。健銳營實行八旗世襲的制度,健銳營的子弟有成為養育兵的資格,在他們成年之後,可以應考委前鋒,經過選拔後便可以成為健銳營的正式士兵。

健銳營的營房分多次建成,以香山靜宜園為中心,依託山麓的自然地貌向東、向南延伸,如同鳳凰的兩翼。在健銳營的建築當中,團城演武廳專供乾隆檢閱部隊使用,碉樓是依照藏族聚居地的樣式建造的,還有乾隆為表彰健銳營戰功而刻立的御製碑等。

健銳營的日常訓練別具特色,有架梯蹬樓、火槍射擊、馬術騎射、騎馬競速、水師訓練等,在當時,健銳營可謂是兼具自身特點、滿清傳統、時代要求的一支新型特種部隊。

四、興盛與衰落

健銳營建立後,被視為清軍的精銳部隊,曾參加與過多次戰役,如大小和卓之戰、兩次大小金川之戰、抗擊緬甸犯滇之戰,以及鎮壓天地會、白蓮教起義的戰鬥,健銳營的將士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而且往往是平定戰亂的關鍵力量,因此在清軍中擁有很高的地位。每當在作戰中遇到艱難的局面,清廷最先想到的就是健銳營。

作為深得乾隆倚重的王牌特種部隊,健銳營多次承擔攻堅任務,立下赫赫戰功,他們的勝利在維護清廷的同時,也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勇士。

在世襲制度下,隨著功勳的積累和編制的固化,健銳營也逐漸滋生驕奢懶惰之風,軍紀廢弛,戰鬥力下降。當面對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利炮時,他們的鳥槍不再是制勝的利器,而成為了戰火下的炮灰。

鴉片戰爭後,在與太平天國,以及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對戰中,健銳營不復當年之勇,一次次慘敗而終。在掩護慈禧太后的戰略撤退時,他們完成了最後的使命,健銳營最終隨著清廷的滅亡而消亡。

上一篇:高速錯過出口,司機掩耳盜鈴,一分鐘被扣30分
下一篇:皇帝讓大臣找公雞下的蛋,大臣孫子:這有何難?後來孫子官拜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