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個無比強盛的草原帝國,因一逃亡漢人,在短短十餘年後土崩瓦解

隋唐之際的突厥帝國達到了其輝煌的頂峰,雁門之圍差點兒使隋煬帝成為俘虜。陳兵渭水河畔,使得唐太宗隻身犯險訂與突厥締結條約,如此強盛的草原帝國因為一個人的建議而埋下了亡國的伏筆,不過數年就灰飛煙滅。

突厥騎兵

公元六世紀,一個叫突厥的部族迅速崛起,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征服了漠北草原的眾多部族,繼匈奴之後又一個草原帝國崛起於中原王朝的北方。直到公元581年,楊堅代周而立,中原王朝在分裂三百多年後又一次實現了統一。憑藉著強盛的國力和高明的策略,隋朝迫使東突厥的啟民可汗對其臣服並定期進貢,雙方維持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歲月。隨著楊堅和啟民可汗的相繼離世,雙方和諧的關係便一去不復返了。繼楊堅而立的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連年對外用兵,修建大的工程,迅速消耗了國力。使得國家動盪,烽煙四起。繼啟民可汗而立的始畢可汗由是增長了不臣之心。

三徵高句麗導致隋朝國力虧空

公元615年,突厥人的箭都射到了隋煬帝御駕之前,隋煬帝驚慌失措,險些成為了突厥人的階下之囚。突厥接受了大量因中原戰亂而避入境內的漢族群眾,這些漢人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經驗、工具和技術,使得突厥的國力有了顯著的增強。而在隋末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的李淵為了獲得突厥的資助,甘願稱臣納貢。突厥人在各方勢力的求助下,玩兒起了權力平衡,撈取最大的好處。此時的突厥帝國達到了國力的高峰。但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強大的草原霸主為何又會在十餘年後土崩瓦解呢?

趙德言

這不得不從突厥帝國的社會形態和社會結構上說起。和傳統的草原帝國一樣,突厥人是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將無數個種族不同、文化各異的部族置於統治之下。各個部族擁有很大的自主權與獨立性,雖然在形式上承認突厥人的主導權,聽命於可汗,如若帝國的控制力下降,各部族的分離主義傾向就會快速滋長,偌大的帝國頃刻間土崩瓦解也就在意料之中了。那麼加速突厥帝國瓦解的催化劑是什麼呢?他就是趙德言,一個因為隋末戰亂而避難逃亡漠北的漢族文人。

趙德言在頡利可汗的賞識下急於立功,便從變更突厥舊有的體制入手,將中原王朝那套等級森嚴的統治秩序生搬硬套在突厥帝國這個新的機體內。這些改革主要從制定嚴苛繁複的政令法律,樹立可汗個人的權威入手。這些舉措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尤其是在頡利可汗任用胡人,而疏遠本部族族眾,大大削弱了其威信與帝國的統治基礎。加之可汗好大喜功,連年兵戈不斷,群眾中的厭戰情緒也在不斷蔓延。

頡利可汗

草原帝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其經濟受自然因素影響巨大,亦是其脆弱性的體現,而此時對於突厥雪上加霜的是天災,暴雪肆虐,地上積雪深達數丈,牲畜被凍死不計其數,由此引發的饑荒使人民飢寒交迫,苦不堪言。而此時的頡利可汗貪暴不仁,不救濟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民,反而橫徵暴斂,由此造成了部族反叛,失盡民心。

唐攻突厥

與此同時,在李世民和群臣的勵精圖治下,大唐國力有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突厥兵臨城下的往事還歷歷在目,朝廷上下都充滿了一雪前恥的決心。唐太宗聽從了長孫無忌的建議,不貿然撕毀盟約,而是積蓄力量等待突厥的衰落,到時再洗刷恥辱,此舉不但在道德層面豎起了一面旗幟,還為最終反擊突厥的勝利贏得了充足的準備期。終於在不久後的貞觀三年,大唐軍隊在名將李靖的率領下橫掃漠北,一舉消滅了東突厥汗國,頡利也成為了戰利品被押送長安。唐太宗以博大的胸襟赦免了頡利,並賜予高官厚祿,此舉使得太宗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被奉為“天可汗”,這都是後話了。

歷史就是這麼的神奇,小人物也有可能成為決定歷史走向的重要力量。寂寂無聞的逃難漢族知識分子趙德言在東突厥所做的種種改革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使得龐大的東突厥政權的大廈轟然倒塌。

上一篇:李世民死亡之謎被揭開,專家:死因太荒謬,難怪史官不敢記載
下一篇:盤點二戰時俄羅斯的那些驚人損失,真的是“冬天”趕跑了德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