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李建成陵墓在西安出土,墓誌刻有55個字,才知道李世民的為人

李建成是唐朝的開國太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兄弟,但在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事變不出意外地發生了,時年38歲的李建成命喪於此,五個兒子也一同遇害,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

不過在貞觀二年,唐太宗還是以王禮將李建成下葬,並且在貞觀十六年,又追贈李建成為皇太子,耐人尋味。

縱觀歷史,在封建王朝史上,為爭奪權位,也就最是無情帝王家,但透過政變改變原先軌跡,會被視為得位不正,令人詬病。因此史載,李世民發動政變是迫不得已,李建成已經容不下他,起了殺心。

並且不管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都是把李淵起兵建唐的功勞幾乎歸功於李世民,李世民年僅14歲便一戰成名,而對李建成的功勞少有提及,但史學家在研究這段歷史時,發現跟隨李淵起兵的書佐溫大雅有《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詳細記錄了李淵自起兵到正式稱帝的事蹟,裡面記載有李建成的功勞。

事實上,李世民稱帝后對玄武門之變也頗為介懷,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但中書令褚遂良不許,後來是宰相房玄齡與許敬宗經不起唐太宗的要求,而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給了唐太宗。

因此近代歷史學家章太炎在研究這段歷史時,稱道:“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能確實是不低的,重用了敢於直言進諫的魏徵,任用賢能,其在位時期人才輩出,為唐朝後來的百年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在寫給兒子李治的《帝範》中,唐太宗告誡道:

“你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因為如果取法於上,只能僅得其中,要是取法於中,就只能僅得其下了。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所有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過失,千萬不要把我作榜樣去效法。”

是非功過,讓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也比較複雜,而在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眾人發現李建成的墓誌僅有55個字:

“大唐故息隱王墓誌 王諱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 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 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一般來說,墓誌會將這個人的生平、功績、評價等記錄在內,往往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價值,但李建成的墓誌,卻只記錄了名字、諡號、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不過李建成的墓誌依然具有重要意義,反映了李世民的為人。

這就在於李建成的諡號,諡號則是用一、兩個字對死者的一生進行概括性的評價,即蓋棺定論。原本,李世民給予李建成的諡號為“靈”,是一個極其貶義的諡號,諡法中則說道:

“不勤成名曰靈。任本性,不見賢思齊。

死而志成曰靈。志事不□命。

死見神能曰靈。有鬼不為厲。

亂而不損曰靈。不能以治損亂。

好祭鬼怪曰靈。瀆鬼神不致遠。

極知鬼神曰靈。其智慧聰徹。”

成王敗寇,一旦政變成功,前者很可能被評價得一無是處,但李世民終究是不忍,後將李建成的諡號改為了“隱”,而這個字則包含了唐太宗對政變有隱蔽的心態,希望大家都避之不談,就當李建成是個不太重要的人物,無需貶低,也無需過多議論,又體現出了李世民的惻隱之心。

但“陷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隱括不成曰隱;不屍其位曰隱;違拂不成曰隱;懷情不盡曰隱;不明誤國曰隱;威德剛武曰隱。”“隱”這個字其實也非常微妙,不過總得來說,帝國之家是殘酷的,同時也有常人的情感。

上一篇:土耳其與羅馬帝國的基因檢測,證明了朱元璋與明朝的歷史功績
下一篇:曾經強悍的金國,滅亡時有多慘?重現“靖康之恥”,可見真有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