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盛世唐朝的衰落,是安史之亂,還是另有真相?

談論到中國古代的盛世王朝,唐王朝必屬其一,處於唐王朝同時期,甚至在世界各國中也是最為強盛的國家之一。世人皆知唐王朝在經歷“安史之亂”之後,最終以不可挽回的局面終結了統治中原數百年的唐王朝繁榮景象,那麼“安史之亂”究竟是透過怎樣使得曾經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如此不堪一擊?

自唐王朝以後,海外的華人皆稱為華人,足以說明唐王朝的實力是達到了怎樣的程度。但如此強大的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直至滅亡,僅僅只是因為“安史之亂”過於激進嗎?這其中的問題值得深思?

繁榮盛世,強國之路

一個盛世王朝的崛起之路往往伴隨著戰爭的洗禮與開拓,經過不斷對底層階級的壓迫,使得長年民不聊生,起義戰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在不斷積攢民怨中,使得底層階級在無法保證自己生存時徹底爆發,最終發動起義。

隋王朝政治腐敗,君王荒淫無道、不理朝政,官員唯利是圖不斷對民眾進行剝削與壓榨,使得百姓叫苦不迭,最終發起起義,反抗隋王朝的暴斂行徑。在隋王朝的底層階級進行起義時,大量的階級代表深得民心,逐漸掌管大權,率領民眾進行反抗。

各路起義軍在對隋王朝進行征戰時,此時的隋王朝內政被奸臣把握,加之帝王的昏庸無能、不理朝政,此時的起義軍勢如破竹,擊潰隋王朝的軍隊與隋王朝的統治只是時間問題。

隋朝在各路起義軍的強勢進攻下,被打得節節敗退,眼看即將覆滅,此時的李淵看準時機,亦率部隊發起對隋王朝的起義,果斷令其子李世民率軍武力征服瓦崗寨,收服其中的力量,使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度成為之後對隋軍開戰帶回捷報的絕對主力。

李世民率領瓦崗寨軍隊進行對長安的征討,一路披荊斬棘,佔據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大唐”,隋朝滅亡,並將隋國號改為唐。

隋朝覆滅之後,李淵為進行國內完全統一,多次派其子李世民對割據各方的各諸侯進行鎮壓,經過數次的武力征服戰役,鞏固唐王朝在關中內佔據的政治地位與中央位置,極大發展經濟、文化、軍事、勢力,進行實現對中原和江南統一。

李淵對各處的統一戰爭中,在如此強大的唐軍面前,鎮壓諸侯只是僅僅時間問題。在一個國家中,真正做到統一是取決是民心是否歸屬自己,李淵對此有著自己的手段。一是對制度的創新,民眾要的是什麼?是安居樂業。

而對民眾來說安居樂業又是什麼?是土地。很快,李淵頒佈土地平均制度,使得百姓每人都有自己的耕地,為自己生存帶來希望。

二是如若有民眾想要榮華富貴呢?李淵將擴充軍隊與民眾訴求相結合,便推行軍功獎勵制度,透過上戰場參加戰爭後獲得相應的官位及俸祿。不得不說李淵對於收服民心屬實是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

唐王朝經過數年的征戰和國內治理,格局基本定型。經過歷代唐代君王的治理,開元年間達到唐王朝鼎盛時期,唐玄宗針對對經濟、政治與思想方面尤為注重。

在政治格局上,唐玄宗對人才極為欣賞;在思想格局上,接受超前的思想改革,對當前國家的制度進行改革與修訂;將國家建設做到精益求精,實現對國家不足之地進行補充,一心為國家富強和迎來繁榮巔峰的到來做著不懈的努力。

在社會生產格局上,唐玄宗積極開發勞動人民對接受改革創新制度的開明程度,進行社會生產新制度的大力推行,激發勞動人民的勞動生產熱情,加快社會生產進步,發展國家經濟,恢復在戰亂中停滯的經濟水平。

在唐玄宗勵精圖治的政治局勢下,唐王朝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即將到來。

為加快國家的發展,唐玄宗積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積極主動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思想之間的交流,推動了各國曆史文化發展、社會進步。唐玄宗亦注重民族團結,加強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也尊重女性,唐王朝社會寬容、文化開明,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大師,婦女地位也很高,社會文化的發展又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在唐玄宗的一系列改革下,唐王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終於到來。

拯溺扶危,亡國之際

歷來我國古代王朝中後期政治格局極其不穩定,導致國內局勢緊張,最後造成國家戰爭四起,所以,從未有過王朝能夠一直保持著鼎盛之勢,長遠統治下去。唐王朝亦是如此,並沒有承受住歷史的變遷,經歷過“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不堪重負,此次衝擊徹底將唐王朝改“姓”。

唐王朝自建國以來,國內局勢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蒸蒸日上之勢甚是明顯,開元年間,在唐玄宗的勵精圖治之下更為強勢,世界各國爭相學習,派遣遣唐使進入唐王朝學政治方面、治國經驗、先進技術等。

正是如此強勢的唐王朝,成於唐玄宗,衰也於唐玄宗,唐朝的轉折點也是從此開始——“安史之亂”。那為什麼在一個處於最鼎盛時期的國家會發生動亂呢?

盛世中的唐王朝內,令唐玄宗認為這個天下已安然無事,無人能夠與之對抗,便從勵精圖治逐漸開始驕傲自滿、驕奢淫逸,在運用賢人時,過度聽信楊貴妃的言語,令不學無術的楊國忠出任宰相。用“內惑於聲色,外蔽於權奸”來形容此時的唐玄宗也是不為過。

唐玄宗也將年號從開元改為天寶,而且在年號後的幾年稱謂也進行更改,如開寶三年改為天寶三載。據說是唐玄宗效仿堯舜,在更改後將天下未犯死罪的囚犯進行赦免。正是因為如此小的改動,足以說明此時的唐玄宗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驕傲了,也不再接受更為先進的方法與制度。

君王的不理朝政,驕傲自滿,在政治上的管理進行鬆懈,奸臣當道,手握實權,於是在政治之間的落後制度與政治集權中,唐王朝重臣安祿山發動叛變。自此唐王朝繁榮程度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安史之亂,唐朝覆滅

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對落後的唐王朝進行征戰,此時的唐玄宗並未重視,便下令將臣率部進行評定,此時的唐玄宗不知道,由於他如今未對民生進行關注,之前在戰亂期間改革的兵制能夠使國家安定,一致對外,如今處於較為安定的時期,唐玄宗自恃國力強盛,進行國土擴張,多次對外發起戰爭。

募兵制的弊端早已讓百姓有了民怨,先前的隋王朝亦是如此直至覆滅,此時的唐王朝也陷入了落後的統治思想、領導階級與底層階級之間的矛盾、民眾對制度的不滿、統治者與奸臣的集權壓榨與剝削。

這些種種跡象彷彿都在等待著“安史之亂”這條導火索的點燃。

“安史之亂”在唐王朝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最終爆發,對唐王朝進行了強有力的打擊,自此唐王朝的實力一蹶不振,雖然沒有將唐王朝徹底覆滅,但此時的唐王朝只是在苟延殘喘。

“安史之亂”之後,朝廷向百姓大力的徵收賦稅,徵收徭役,百姓苦不堪言,加重百姓的負擔,此刻農民起義此消彼長。而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跟宦官專權,也是將唐朝推向滅亡的罪魁禍首。

唐末時期手握重權的朱全忠與李克用在朝廷中各樹黨派,在奸相朱全忠的支援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佑二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佑四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結語:

隋王朝的腐敗無能,處於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被一直處於壓榨與剝削的百姓發動起義,最總滅國,唐王朝自此建立,而此時的唐王朝前中期一直勵精圖治,對民生進行關注,對制度進行改革創新,任用賢能,加強與各國之間對文化、經濟、政治上的交流。

唐玄宗時期,對政治格局上的治理尤為關注,使得國內局勢穩定,對外交流開發,鼓勵百姓對生產的熱情,加快國家經濟發展,對少數民族的友好交流,使唐王朝達到盛況。

唐末時期,唐玄宗自恃國力無人能敵,多次發動戰爭,對民眾進行剝削,驕傲自滿,不對制度與思想進行開拓,停留在過去的思想,任用奸臣。最終迎來“安史之亂”的迎頭痛擊。導致國力一蹶不振,直至覆滅。

參考文獻:

《唐史論文集》

《資治通鑑》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上一篇:以7000人擊敗幾十萬,宇文泰、高歡是他的小弟,爾朱榮有多傳奇?
下一篇:胡雪巖看上害羞少女,七千兩娶進門做妾,次日,給你兩萬,去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