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君王想“泰山封禪”究竟多難?為何歷史上只有6位皇帝獲此殊榮?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鑑!

古人一直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思想,他們都認為一個人能夠成為皇帝,一定是上天安排的,這是一種殊榮,也是無法改變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思想,所以古代皇帝總喜歡搞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祭拜天地,以此表示對上天的感激,同時更加深刻表明自己的皇權是上天賜予的。

在諸多的祭祀活動中,泰山封禪一定算得上是規格最高的活動,這種活動除了有祭拜天地的意思,還有向上天彙報自己取得的成績之意,因此一般都需要皇帝有足夠的能力與成就,才好意思去泰山封禪。不過要是僅僅按照這樣的標準來看,歷史上幾百位皇帝,也不至於只有6位泰山封禪,為何其餘皇帝不去封禪呢?

泰山封禪的6位皇帝

根據歷史記載的資料來看,第一個泰山封禪的皇帝就是我們的秦始皇,不過在秦始皇之前也有一些人想要去泰山封禪,可是因為有人阻擋勸誡,最後便放棄了,比如齊恆公當年就想去泰山封禪,但是被管仲阻止了,管仲覺得要去泰山封禪,至少應該是實現了天下統一,並且國泰民安,天下一副大好形勢,才有資格去參加泰山封禪。

齊恆公當時尚且沒有實現天下的統一,並且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樣的情況下,顯然是不適合去泰山封禪的,在管仲的勸誡下,齊恆公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秦始皇作為統一六國並且開創了皇帝這種制度的偉大人物來說,是完全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的。

當然了,秦朝初期其實天下還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就算是秦始皇這樣厲害的皇帝去泰山封禪,也一樣有人會覺得他資歷不夠,足以見得在這個時期,尤其是作為第一個去泰山封禪的皇帝來說,壓力是很大的,要是沒有足夠的功績,根本就不敢邁出這一步。

有了秦始皇的帶頭之後,其餘的皇帝想要泰山封禪,都要向秦始皇看齊,所以一直到漢朝的漢武帝時期,經歷過漢武帝將侵犯大漢朝的匈奴一次次擊敗,以至於匈奴甘願俯首稱臣,再也不敢造次的時候,天下一片大好形勢,漢朝在當時完全可以稱之為漢帝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漢武帝覺得自己也是有資格去泰山封禪了,於是漢武帝成為第二個泰山封禪的皇帝。

再後來漢朝被外戚王莽篡權,並且推翻西漢建立新朝,這個時候豪強富人們都看不慣王莽的改革,所以王莽建立新朝時間不久,便爆發了很多起義,在諸多的起義軍中,就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劉秀。

劉秀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天選之子,他從一個農民開始參加起義,最後卻硬是以比較少的軍隊戰勝了王莽,在所有起義軍中成為龍頭老大,最後恢復了自己祖輩的漢室江山,不過為了和之前的西漢做區別,我們將劉秀恢復的漢朝稱之為東漢。

劉秀也就是我們後人熟知的光武帝,在劉秀的帶領下,東漢初期還是十分不錯的,所以劉秀有資格成為第三個泰山封禪的皇帝,在當時對禮儀制度這些東西十分看重,能夠泰山封禪,可不是皇帝想要去就能去的,必須順應民心方可。

在劉秀之後,經歷了動盪的三國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再到隋朝都沒有皇帝能夠泰山封禪,一直到唐朝時期,經歷過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後,華夏民族再次變得強大起來,甚至可以說唐朝在貞觀之治前後的這些時期,是超越了漢朝時期的輝煌的。

有了李世民貞觀之治的基礎,到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的軍事實力達到了巔峰狀態,不管是新羅、百濟還是高句麗,這些國家只要敢和唐朝叫板,就把你打得不敢說話,這個時候的唐朝確實讓後人嚮往。

年少有為的李治就在這個時期成為第四個泰山封禪的皇帝,與他一同前往的還有皇后武則天,後來武則天成為皇帝后,沒有去泰山封禪,而是選擇嵩山封禪,也許是覺得自己功績始終不及李治吧。

李治之後,還有唐玄宗李隆基,這個皇帝雖然晚年有些縱情聲色,不過年輕時候的功績,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正是在李隆基的帶領下,唐朝實現了最為輝煌的開元盛世,這個時期毫無疑問是唐朝輝煌的最巔峰時期,因此李隆基的功績在當時來看,也是夠資格去泰山封禪的。

唐朝後期戰亂紛紛,經歷百年動盪之後,被朱溫給滅了,開啟五代十國時期,最後還是趙匡胤竊取了柴榮的勝利果實,黃袍加身成為皇帝,建立了宋朝江山。

不過整個宋朝時期,都是比較憋屈的,不僅被遼國欺負,還被金國欺負,最後索性被蒙古給滅了,按理來說這樣的朝代,不管哪個皇帝都是沒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的,結果宋真宗還去泰山封禪,要知道宋真宗可是簽訂了檀淵之盟的皇帝,在他的領導下,宋朝不僅沒有國泰民安,還要卑躬屈膝,忍辱負重,這樣的皇帝也去泰山封禪,真心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

為何只有6位皇帝能夠泰山封禪

從上邊對泰山封禪的6位皇帝真實事蹟以及功績的描述,我想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皇帝中,最開始去泰山封禪的5位皇帝都是比較厲害的,而且他們所在的朝代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皇帝的榜樣作用,當時其餘皇帝想要去泰山封禪,都要仔細審視一下自己,對自己功績進行一下反省,要是沒有能力,根本就不敢提出這種想法,就算提出,也會被別人否決。

要知道在那些朝代,禮儀制度還是十分嚴厲的,不像後來那樣禮崩樂壞,所以當時的皇帝都比較有自知之明,也很謙虛。可是到了宋真宗泰山封禪之後,後來的皇帝就已經可以說是不願意去泰山封禪了,為何會這樣呢?

首先第一點是宋真宗已經拉低了泰山封禪的標準,讓一件原本十分神聖的事情,瞬間變得好像誰都可以去了一樣,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其次是宋真宗確實能力不咋地,要是其餘皇帝去泰山封禪,不是代表自己和宋真宗一個級別了麼?

皇帝都是要面子的,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所以後來的皇帝就直接不去泰山封禪了,以至於歷史上只有6位皇帝泰山封禪,再也沒有後人。我想要是沒有宋真宗的影響,也許後來還會有很多皇帝去泰山封禪,不說別人,乾隆肯定是會去的,畢竟他自稱自己是十全老人的嘛。

結語

皇帝對泰山封禪態度的嚴謹,剛好說明那些朝代對禮儀制度的重視,皇帝還處於比較謙虛低調的階段,並且在禮儀面前,皇帝也是有所限制的,可是到了後來的泰山封禪,尤其是宋真宗的泰山封禪,已經完全變了性質,這個時期泰山封禪似乎已經成為一種作秀,沒有了最開始那種嚴肅和神聖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泰山封禪才會逐漸消失在歷史上!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上一篇:李世民執意要斬單雄信,是不是因為當年差點被他一槍刺於馬下?
下一篇:顓頊、帝嚳、堯、舜、禹和黃帝的世系關係是怎麼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