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代廣東進士的姓氏分佈

清代廣東進士的姓氏分佈

清代廣東的政區前後沒有太大的變化。雍正五年,升連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升程鄉縣為嘉應直隸州。嘉慶十二年升嘉應直隸州為府,復置程鄉縣為府治;嘉慶十七年還為直隸州,省程鄉縣。嘉慶十一年,降南雄府為直隸州,省保昌縣;十六年復為府,十七年再降為直隸州。嘉慶二十五年,析廣州府清遠縣、韶州府英德縣地置佛岡軍民直隸廳。雍正五年,改廣州府連山縣隸連州,嘉慶二十一年升為綏瑤直隸廳。同治五年,升肇慶府陽江縣為直隸廳,光緒三十二年改為直隸州。同治七年,析廣州府新寧縣地置赤溪直隸廳。光緒十四年,升欽州為直隸州;三十一年,升崖州為直隸州,降萬州為縣。到清末,共領府9,直隸州7,直隸廳3,散州4,散廳1,縣79。

清代廣州籍進士1030人,其中62人非由本州縣籍中式。此外,還有33人在外省中式,主要分佈於廣西、四川、貴州和臺灣。

一、姓氏分佈概況

廣東籍1030名進士共分佈於132個姓。其中10人以上的姓氏僅30個,計719人。而30人以上的姓氏僅8個,計416人。可見其姓氏分佈的集中度非常高。這8個姓氏是陳74,李69,梁61,何52,黃48,張44,林、楊各34人。

(一)陳氏

陳姓進士74人,廣州府就佔了46人,其次是潮州府佔9人。廣州府中,又以新會、南海各9人居先,番禺、順德各6人次之。可見在分府分佈中,陳氏進士依然向少數地區集中。

74名進士中,我們找到了42人的三代資訊。但是很奇怪的是,這些進士當中,很少發現有清晰的族系關係,所以像福建、安徽、江西一個家族出現一批進士的情形極其少見。目前我們僅發現番禺陳泰初(道光二十五年進士,由順天府大興籍中式)、子陳維嶽(光緒三年進士)、侄陳之鼐(光緒三十年進士)系一族。在潮州府,也僅發現陳春英(康熙五十二年進士,海陽人,由澄海籍中式)、孫陳頤璧(乾隆十七年進士)系一族。此外則陳似源(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東莞人,由順德籍中式)、陳之遇(康熙五十七年進士,由新安籍中式)父子。

大致統計了一下清代廣東的陳姓舉人,得724人,則中式率約為10%,遠低於清代進士的平均中式率18%。

(二)李氏

李姓69人,以廣州府28、嘉應直隸州14居前兩位。在此69人中,我們找到40人的三代血緣資訊。其中嘉應直隸州李象元(康熙三十年進士,由澄海籍中式)、子李端(雍正元年進士)、孫李逢亨(乾隆十六年進士)以及李端的從堂兄弟李直(雍正五年進士)為一族。南海李可端(嘉慶七年進士)、李可瓊(嘉慶十年進士)、李可蕃(嘉慶七年進士)為三兄弟。番禺的李顯相(雍正十一年進士)、李肯文(乾隆二年進士)為父子。其餘則未發現有明顯的血緣關係。就此而言,廣東李姓進士的家族集中分佈現象也比較少見。

清代廣東的李姓舉人統計到536人,則進士中式率約為12。9%,略高於陳氏,但依然很低。

(三)梁氏

梁姓61人,以廣州府41、嘉應州6人居先。廣州府中,又以順德12、南海10、番禺8領先。

我們找到了其中36個進士的三代資訊,與陳、李氏的情形類似,也缺乏明顯的家族關係。目前我們僅找到幾例:番禺梁國琮(道光十八年進士)、梁國瑚(道光二十一年進士)為兄弟,梁國珍則系二人的從堂兄弟。番禺梁同新(道光十六年進士)及其兩子梁肇煌(咸豐三年進士)、梁肇晉(同治十三年進士)。梁汝弼(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及其子梁鴻翥(光緒九年癸未科)。順德梁翰(乾隆十三年進士)及其族弟梁藹如(嘉慶十九年進士)。

清代梁姓舉人統計到378人,則進士中式率約為16%,接近清代進士的平均中式率。

(四)何氏

何氏52人,廣州府就佔了41人,其中又以順德15、番禺11、香山9人佔去大部分。

何氏我們找到32個人的三代資訊。其中父子進士僅發現香山何有濟(咸豐十年進士)、何子鋆(光緒三年進士)一例。另外順德何謙泰(乾隆二十二年進士)、何惠群(嘉慶十四年進士)系祖、孫。此外,香山何璟(道光二十七年進士)、何瑞丹(咸豐二年進士)系兄弟,順德何國澄(光緒十六年進士)、何國澧(光緒二十四年進士)為兄弟。大埔蕭翱材(順治十五年進士)、蕭宸捷(康熙五十七年進士)為伯侄。其餘的族屬關係不清晰。

何姓舉人統計到334人,則進士中式率約為16%,與梁姓相近。

整體上看,廣東進士的姓氏分佈雖然朝幾個地區集中,但家族集中度似乎並不太高,這一點,與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頗不相同。這當中除了我們掌握的世系資料還有欠缺外,可能與地區的文風有一定的關聯。目前我們還不能對此進行過多解釋,姑且作為一種現象提出來,供有興趣者參考。

二 進士姓氏分佈表

本統計僅限於目前我們認定的由廣東本籍中式的進士,不含由外省中式的進士。廣東省域內依然存在寄籍或冒籍中式現象,亦按佔籍地進行統計,未重複列出。列表順序如下:

(一)廣州府(附廣州駐防八旗)

(二)潮州府

(三)肇慶府

(四)惠州府

(五)瓊州府

(六)高州府、雷州府

(七)韶州府、廉州府

(八)南雄府(州)、嘉應直隸州

(九)連州、羅定州、陽江廳

上一篇:《御賜小仵作》:為何能逆風翻盤,漸入佳境
下一篇:【觀點】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擁抱新事物,還包括解決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