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山海經圖經》為何失傳,從畏獸被淘汰的過程,就知道深藏的原因

《山海經》是上古奇書,但與之同樣重要的書籍還有一冊《山海圖經》。《山海經》流傳於世,《山海圖經》卻在傳承過程中消失,至於它消失的原因,用一種神獸的消失過程就可以說明白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山海經》是華夏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典籍,關於《山海經》的作者,目前共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山海經》的作者是古代帝王大禹,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西漢劉向父子蒐集了傳說資料,繼而將其整理為一部《山海經》。我們不得不承認,《山海經》對後世的影響極大,甚至不少古代名人都對其頗感興趣。東晉時期的文學家郭璞,曾經專門為《山海經》作過註解,並試圖解釋其中的內容,但他的推論仍難以達到盡善盡美,存在諸多偏頗之處。

南梁大畫家張僧繇也曾對《山海經》頗為痴迷,他醉心於書中的奇花異草、珍奇異獸,並以心為筆,完整地繪製出一卷《山海圖經》,為後人解讀《山海經》原著提供了參考素材。然而遺憾的是,《山海圖經》最終還是在歷史迭代中失傳,目前已經找不到任何關於其內容的資料。曾有傳言認為,《山海圖經》也許是洩露了某些重要的秘密,令統治者們感到十分畏懼,因此才下嚴令將其銷燬。

但在歷史學家們的眼裡,《山海圖經》的消失可能另有原因,絕非是單一的影響到了統治者的統治地位。他們指出,如果想要徹底弄清《山海圖經》的消失原因,可以以一種特殊的異獸作為參考,它的消失與《山海經圖》的消失存在極大的聯絡。

“畏獸”是《山海經》中一種半人半獸的神怪,它的形象類似於獅子,其外表為巨目、獠牙、利爪,上身赤裸,下身著紅色短褲,肩部生有翅膀與火焰,腿部還有飛羽,常作奔騰疾走之狀,也存在凌空飛翔者。因為其肩頭常有燃燒的火焰,所以被後世稱為是“焰肩神”。

經過考古研究發現,南朝大臣馮邕的妻子元氏,其去世後的墓誌邊側和蓋面處都有畏獸影象和陰刻榜題。根據研究結果來看,其墓誌上的神獸分別為齧石、護天、發走、挾石、撓撮、掣電、歡憘、壽福、長舌、捔遠、回光、攫撮、烏擭、礔電、攫天、唅噙、拓遠、拓抑,總共有18個之多。

在《續高僧傳》中曾記載,古代高僧或者達官貴人的墓葬之內,“諸雕刻(畏獸)駭動人鬼”,它們是守護墓主人的石獸,用以保護亡者的靈魂。然而在南北朝之後的陵墓內,畏獸的形象開始逐漸消失,最後徹底淹沒於歷史的黃沙之下,再也找不到任何蹤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畏獸為何會無端消失?

歷史學家們參考了歷史的發展,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專門用以解釋畏獸的消失之謎。他們認為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黃金時期,五胡亂華雖然嚴重衝擊了漢人的文明,但也同時促進了各方文化交流與融合。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之下,胡人信奉的祆教、景教、摩尼教等紛紛湧入中原,並在短時間內收穫了大批信徒。與此同時,各類諸如“天堂”、“神獸”等異域元素也大行其道,導致中原墓葬文化逐步被外來的文化代替,而外來的畏獸成為了當時鎮墓獸的主流形象。

畏獸的形象十分恐怖兇悍,它被人們賦予了辟邪驅兇的作用,可是到了後來,中原地方相氏,鎮墓獸等開始替代畏獸。隨著歷史的發展,明清時期的鎮墓獸變為金剛像,力士像、菩薩像等,例如乾隆的裕陵地宮中,其墓道石門就刻有浮雕菩薩立像。

由此我們也能發現,其實《山海圖經》的消失,與畏獸的消失原因完全相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文化的漸變,蛇首六足的冉遺魚,三首六尾的鵸鵌鳥,九個尾巴的九尾狐,根本沒有人相信,世界上還有這種異獸了,它們已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在大浪淘沙中徹底被淘汰。這是一種文化的進步,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參考資料:《大話山海經》鄭梅著長江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上一篇:1084天后首勝!男網第4巨頭王者歸來:橫掃晉級,下輪PK頭號種子
下一篇:怪談!撞見對面的人很面熟,發現那人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