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會說話,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難得的處世智慧

想必我們每個人都聽別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某某,我這人說話直,有時候說話不好聽,你千萬別往心裡去。”這種話聽得多了,我就不願意再聽別人說這樣的話,覺著這樣的人特別能招人反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要懂得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任,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玩遊戲,你說話直,別人憑什麼就要遷就你的直、口無遮攔呢?

勸誡那些人不要再將話說直為自己的口無遮攔找藉口啦。

逞口舌之快,只顧自己痛快,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不明智的表現。這既影響別人的心情,有時候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宋代的大文學家蘇軾是千古第一才子,聰明至極,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但也曾因這出口成章的嘴巴糊塗了一時,吃了不少虧!蘇軾是宰相王安石的門生,王安石非常看重他的才華,但蘇軾年輕恃才傲物,常常譏笑王安石的一些說法。王安石喜歡研究漢字的出處起源,寫了《字說》一書,有一次和學生們一起探討時,談論到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就說:“坡乃土之皮。”蘇東坡就舉一反例笑著說:“如太師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這次,王安石沒有多說什麼。

後來又有一次,王安石談論“鯢”字說:“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古人制字,定非無義。”蘇軾聽後就拱手說道:“鳩字九鳥,想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王安石聽到之後不知道是嘲笑之語,反倒謙虛地請教蘇軾原因。可是,蘇軾卻笑著說:“《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共是九個。”這次,王安石依舊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心中已經很不愉快了,就對蘇軾產生意見了,嫌蘇軾輕薄不穩重。後來,王安石就找個機會把蘇軾貶到湖州做刺史了。

《尚書》上言:“

唯口出好興戎。

”意思就是說,人若說話不慎重,就容易惹起爭端。《禮記·表記》中亦言:“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意思也就勸誡人們言行舉止要端莊慎重,不該說的話不要隨便講。上文蘇軾的故事就是典型例子。與人交往中,說話要謹慎,不能光圖自己痛快,不給對方留下餘地。這並非圓滑世故,而是懂得尊重他人,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情緒,讓彼此都感到舒服輕鬆的處世智慧。

會說話,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難得的處世智慧。

朱自清在《說話》中寫道:“

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

朱自清總結得很到位!的確如此。雖然人人都可以說話,這是人具有的本能,但會說話卻不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後天的訓練和教育。會說話,不是刻意地說好聽的話去討好別人、去媚俗,也不是甜言蜜語哄別人,而是要求說話的一方從心底裡裝著別人,在話出之前,會考慮到別人的處境和想法,不會讓別人置於尷尬難堪的地步。

並不是所有的話都需要說出口,那樣只會顯得你很咋呼、很浮躁!有時候,無聲勝有聲,不說也是一種理解和關心。在選擇說與不說之間,彰顯的是一個人的品行和素養,體貼和細心。這種修養讓人感覺與其交往如沐春風,誰不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呢?

唐代詞人溫庭筠才華橫溢,有溫八叉之稱,據說他叉起腰走八步就能寫文作詞。但此人有一大毛病就是不會說話,致使他才華埋沒,屢試不第,一生坎坷潦倒。

當初溫庭筠進士考不上並不意味著沒有做官的機會,溫庭筠在早期還是想入朝為官的,他去求令狐相國幫他引薦。令狐相國知道皇帝唐宣宗喜歡唱《菩薩蠻》,所以就讓溫庭筠替他填了一首《菩薩蠻》的詞,拿去討好皇帝。

這個事兒,令狐相國再三告誡溫庭筠要保密,誰曾想人家前腳剛把詞呈給皇帝,溫庭筠後腳就開始大肆宣傳,說這首詞是他寫的,而且還

嘲笑令狐相國才疏學淺

。這是對令狐相國自尊心赤裸裸地傷害呀!

《北夢瑣言》卷四記載:“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 指溫庭筠) 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洩。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溫亦有言云“中書堂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

溫庭筠這樣折騰,誰還願意引薦他呢?真是自己堵塞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把話說得有情有理,巧妙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的同時,又能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裡讓人愉悅地接受,這樣既溫暖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前進的道路。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記住:管住自己的口。莫作口業!

-END-

上一篇:漯河人口、面積約是周口五分之一,因位置優越,城市發展遠超周口,這是為什麼?
下一篇:比原子彈厲害一千倍!只需一顆,就可以終結地球上的全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