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孫策死後,孫權是怎麼對待他兒子的?陳壽表示:孫權不厚道

孫策表示,我這個弟弟不厚道,當初就不該把位置傳給他。

一般來講,魏蜀吳三國,喜歡魏國的人不少,喜歡蜀國的粉絲也很多,唯獨吳國,基本是沒啥鐵粉兒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吳國得位不正。畢竟人家魏國是漢獻帝禪讓的,正兒八經的中原正統王朝;而人家蜀漢則是有著劉備這麼一個漢室後裔,打得是漢朝的招牌。

即便是人家袁術,當皇帝的時候好歹還有傳國玉璽,而吳國的話,則是什麼都沒有,名不正言不順,他孫權憑什麼當皇帝?

至於另一方面嘛,那就是因為吳主孫權了。孫權這個人,路人緣很差,基本就沒什麼粉絲,不喜歡他的人倒是挺多。沒辦法,相比於曹操和劉備這兩位創業大佬,孫權只是一個繼承父兄基業的富二代,一點兒都不勵志。

公元200年,小霸王孫策平定江東,打下了東吳基業。當時孫策只有二十六歲,便已經威震一方的諸侯,著實是年輕有為,未來可期。然而,天妒英才,就在孫策計劃這北進中原的時候,卻突遭刺殺,最後傷重不治,一命嗚呼。

孫策死後,江東基業傳到了弟弟孫權手裡,這才有了後來的吳大帝。

當然了,不是說富二代就一定差了,畢竟江東這份兒家業也沒有折在孫權手裡。如果單從歷史功績上來講,孫權也還是有點兒東西的,劉備和曹操這兩大梟雄都在這孩子手裡吃過虧。

比如說赤壁之戰裡面,曹操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被東吳的一把火給燒了個七七八八,此後再未南下;而在後來的夷陵之戰,劉備的蜀國精銳,同樣是被東吳的一把火給燒了個精光。心力交瘁的劉備因此而病逝白帝城。雖說這兩把火都不是孫權親自燒的,但不管周瑜還是陸遜,好歹都算是孫權麾下的人,自然要算孫權一份兒。

此外,孫權後來還稱帝建國了,這也算是將父兄打下的基業給進一步擴張了。作為一個富二代,不僅沒有敗家,還能更進一步,這已經是很不錯了。

按理說,這樣的孫權,就算比不上劉備和曹操,那也算是一代明主了,怎麼就這麼不受後人待見了?

有人將其歸咎於“孫十萬”,即逍遙津之戰裡面,孫權率領的十萬大軍,被張遼的八百輕騎給打了個落花流水,連孫權自己都差點成了俘虜。不得不承認,這一戰張遼確實打得漂亮,同時也反映出孫權在軍事上的短板。

但是,我們要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強如劉備、曹操這樣的沙場老手,不也有過兵敗赤壁和夷陵的悲慘經歷嗎?

而且孫權不比哥哥孫策,更不比曹操、劉備,他不是在馬背上打的天下,而是在病床旁邊接的盤啊,打仗不厲害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孫十萬頂多只是一個玩笑梗,並不能直接當做孫權的負面證據。

事實上,孫權之所以那麼不受待見,乃是因為其人品。孫權這個人薄情寡義,非常的不厚道,所以被後人冠上了一個“渣權”的外號。關於其人品,在對待哥哥孫策一家這件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建立吳國。按照流程,登基之後就該論功行賞了,活著的加官進爵,死了的也要追封,孫策自然也在其列。按理來說,孫策應該和父親孫堅一樣,被追封為帝。畢竟孫策的身份功績就擺在那裡,論血脈關係,他是孫堅長子,孫權長兄;論功勞戰績,他創業江東,奠定了孫吳基業。

所以追封孫策為帝,一點兒都不過分。但是,孫權僅僅只是封了哥哥一個長沙桓王的爵位,這屬實有些不厚道。

作為對比,當初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同樣是半路下車,可司馬炎登基之後,還是給大伯父追封為帝了,和自家父親的排位擺在一起接受供奉,這可比孫權要溫情許多。不知道孫策看著碑上的長沙桓王四個字,心裡會怎麼想呢?

當然了,從政治角度考慮,孫權此舉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畢竟孫策還有一個兒子,名為孫紹。如果孫權追封孫策為帝,那麼就相當於變相給了孫紹以皇位繼承人的身份。若是日後孫紹或者其他有心人,利用這一點身份上漏洞,在孫權晚年或者百年之後出來搞事情,那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說,從大局角度考慮,孫權這麼做也無可厚非。雖說薄情了一些,倒也不是不能理解。而且反正孫策都死了,何必為了他的一點虛名,來搞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呢?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是孫策泉下有知,應該也能理解弟弟。

東晉史學家孫盛就藉此為孫權辯護:

“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事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

如果孫權僅僅刻薄一下孫策也就罷了,可誰知道,他連孫策的兒子都不放過。孫權登基之後,封諸子為王,而侄子孫紹卻只是被封為吳侯,和孫權的孫子輩相當。如果是其他侄子,如此分封倒也說得過去,畢竟親疏有別,不可能當親兒子來看待。

但是孫紹他不一樣啊,他可是孫策的獨子,長沙桓王一脈的唯一繼承人。甚至於在孫策死後,孫紹原本才該是繼承江東基業的那個人。是孫策念及兒子尚小,無法擔當重任,這才把基業交給了弟弟孫權。

換句話講,孫權當前的這個皇位,其實是孫策父子讓給他的。如果當時孫策自私一點,把基業傳給自家兒子,那孫權就啥也不是。頂多只是像周瑜、張昭這些人一樣,當一個輔佐之人。大不了就在多一個宗室的頭銜嘛,就像曹真、曹仁這些人一樣。

所以,孫策待孫權可不薄啊。孫權作為回報,厚待孫紹就是應當的,至少也該是視若己出。畢竟孫策死後,孫紹這孩子就沒了父親,你孫權這個當親叔叔的,可不該當自家兒子來養嘛?

結果誰能想到,孫權在稱帝之後,根本就沒把這些情誼當回事兒,把孫紹給踢得遠遠的。明明自家兒子皆封王,哥哥的兒子就只配封侯,這怎麼看都不算厚道。事實上,這還不算完,原本孫紹被封的是吳侯,那是孫策曾經的爵位,讓孫紹承父爵,也還算是有心了。

但是沒有多久,孫權為了給自家孫子騰位置,就把孫紹從吳地遷到了上虞,孫紹的吳侯也就變成了上虞侯。搞得孫紹如今連父爵都不能繼承,他心裡應該有多憋屈啊。而且上虞區區一縣之地,不過巴掌大的地方。人家孫策當年給你的可是江東六郡,你就給人兒子留一個縣?

這不僅僅是我看不下去,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看不下去了,他直接在《孫策傳》中評價道:

“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又尊崇未至,止氏侯爵,於義儉矣”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孫策的孫子孫奉,因為遭到吳主孫皓的猜忌,最終遭到誅殺,孫策一脈也因此而斷絕。而孫皓正好是孫權的孫子。估計孫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家血脈最後會斷送孫權的後人手裡。

孫策若是泉下有知,估計也會後悔當初傳位於孫權吧。要知道,自己可是把這個弟弟當親兒子一般對待。當年孫堅死在黃祖手裡的時候,孫權才是一個9歲的孩子。

是孫策站出來扛起了這個家,含辛茹苦的把孫權拉扯大,最後甚至還把自己一手打下的基業交到了孫權手裡。結果到頭來,孫權是一點兒都不念他的好,虧待自己不說,連兒子孫紹也得不到好。而自家孫子最後更是死在了孫權後人手裡,以至於血脈斷絕。如果當初沒有傳位給孫權,兒孫們或許還不至於這麼慘

總的說來,孫權這個人雖說是個富二代,但也還是有點能力的,不是什麼二世祖。但就是人品不行,讓人喜歡不起來。除了虧待孫策父子以外,對待自家功臣也是涼薄著稱、此外立太子而從魯王這一手操作也是令人歎服。

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你家要是真出這麼一個兒子,你估計得被氣死。

上一篇:安徽省的區劃調整,50個縣之一,臨泉縣為何擁有230萬人口?
下一篇:鬼谷子勸世良言:如果不善與人交流,牢記2句口訣,從此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