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胡適悲涼身後:女兒早夭,兒子自縊,65歲獨孫,流落美國至今未婚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這句名言相信很多人都可能聽說過,這正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胡適老先生所說的,

胡適在民國時期,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閃耀在當時的文壇,但是這顆明星最終卻像一顆流星般隕落。

即使是胡適這般聞名遐邇,也無法照顧好後輩的生活,只能任時光去安排自己的兒女子孫。最後竟然女兒早早夭折,兒子也選擇了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只剩一個孫子流落於美國,至今未婚。

世事難料,人生無常。聰明如胡適老先生一生積極改革;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對中國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沒有能夠料到自己的後代竟有如此可悲的遭遇。

孩子的出生

胡適是光緒十七年生人,自幼酷愛讀書。先後進入私塾、新公學進行學習,之後便選擇留學美國接受西方新思想的教育。一篇《文學改良芻議》,讓他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成為了改革界的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1917年,剛剛通過了學位考試的胡適,一刻也沒有停歇地就趕回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之後胡適便選擇了和自己有“娃娃親”的江冬秀完婚。

縱然當初江冬秀被胡適的好友戲稱“小腳村姑”。那麼胡適為什麼選擇和他結婚呢?其實胡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江冬秀在老家時,對胡適的母親一直是盡心盡力的照顧,這讓胡適非常感激,認為她幫自己盡到了孝道。同時婚後江冬秀為胡適產下二女一子。這樣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胡適對江冬秀一直百依百順不離不棄。

孩子的成長

說起胡適的兒子,一般來說若是孩子的父親比較優秀,那麼他的兒子也會受父親的影響從而得到進步。因此而看,胡適這般優秀的人應該有更優秀的兒子吧!但是胡適的大兒子卻走上了另一條道。

胡適的大兒子是胡祖望,寓意光宗耀祖。胡祖望早年就讀於西南聯大,然後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修讀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後於美國斯都德貝克汽車廠工作,後擔任中國航空公司的工程師、臺灣駐美國機構“經濟參事”等職。

也許正是胡祖望的平凡,無形之中反倒成為了保全之策,最後平穩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八十六歲高齡的他,最終於美國華盛頓病逝。

胡適的二兒子則更加令人震驚,他與胡適的成長經歷則大相徑庭。本來,如此一位名門之後,不說他才華橫溢身泰利遂,無災無難也是最基本的。

可他自小就有一種厭學的情緒,還養成了叛逆的心理不受他人管教的性格。即使是家人的勸告,他也是油鹽不進。

即使他成年以後,也是隨心而為,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在1951年他寫的《對我的父親胡適的批判》。在他寫完之後胡思社便與胡適決裂了,以至於在他的遺書中始終沒有提到過他的父親。

“現在我沒有親人了,也只有你了。你來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個同事,他會告訴你我的一些情況。你是我最親的人了,現在我已經死了,你不要難過。你能吃苦,耐勞。我留下的六百多元錢。公債券二百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學的話,供給他們上大學。一個手錶也給你,留個紀念。希望你們努力工作,你的孩子們好好學習,為社會主義立點功。”

他的遺書中可以深刻地看到胡思社對社會主義的熱愛以及深受北平學生運動的影響,他可以說是對建設新中國有著狂熱版的熱愛。

因此由於他的所作所為,在他三十六歲時,胡思社選擇了輕生。用一根麻繩結束自己鮮活的生命,告別這個世界,告別了對自己給予眾望的父親。

果然幸福是有限制的。即使在珍惜的時候,也不會因此而長久。胡適對他的家人很滿意,活潑有趣的孩子是他最大的安慰。他和自己的孩子之間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胡適更偏愛他的女兒,從她出生開始,就是胡適的心頭肉,可是在第五年時死神就從胡適的手中奪走了他的愛女。

在一段時間裡,胡適難以接受這件事實,他的生活被烏雲籠罩,深刻自責,認為是他的過錯。而胡適的孫子輩也沒有如他所願。

胡祖望夫妻只生了一個男孩,胡適因此為其取名胡復,寓意復興中華之意。胡適還給他的孫兒起了一個Victor的英文名字,寓意著他將是最後的勝利者。

他自幼患上了小兒麻痺症,並且還有些殘疾。即使如此,胡適也非常疼愛這個祖孫。在胡適晚年的日記和書信中反反覆覆提及他的孫兒。想來一定會好奇的人想知道胡適的孫子究竟有沒有拿起筆桿子。

其實,胡復並沒有像胡適那樣選擇走上文學的道路,至今胡復已經是66歲了,可他依然是一個人生活,沒有後嗣,他的母親和他一起生活在美國。胡復對他的爺爺抱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只不過這份情感埋藏在心底,不願被談及。

小結:

胡適是一個有真知灼見的偉大文人,一個眼光精準的文豪大家,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善於辯識匪類的花言巧語,可惜胡適的子孫都沒能“善終”。

世事難以預料。無論是胡適的女兒還是兒子,甚至是孫子,命運的繩索都緊緊地束縛著他們。胡適身後有世人眼中的寂寞。誰又能能控制命運的喉嚨。在我們看來,享受現在的時間。不管風怎麼吹,我們都會一直走人生的道路。不會逃避,選擇面對現實,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上一篇:林則徐吃冰淇淋被洋人嘲笑,他回請一道中國名菜,令洋人羞愧不已
下一篇:比秦皇陵寶貝還多的帝陵,裡面可能藏著小半個中國,皇帝並不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