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若是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大國,西方列強或許都不是對手

我國古代長期處於封建社會,這種社會制度下,皇帝獨尊、皇權至上。基於“家天下”的制度,普通人自然無法觸碰皇權,但是皇子則都對皇權趨之若鶩,不惜費盡心思、不擇手段“奪嫡”。“中允功名洗馬才,舊僚陪送有誰哀?臨湖殿裡彎弓客,卻向宜秋灑涕回”就是對唐朝時期為了爭奪皇權引發的玄武門之變的描寫。

奪嫡、奪權在歷代皇室中普遍存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更是慘烈之至。康熙的24個皇子中有九位參與了皇位之爭,最終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勝利。皇權的爭奪從來都是慘痛的、鮮血淋漓的,並且從古至今成王敗寇。

雍正登基後,不顧兄弟之情對參與奪嫡、與自己對立的兄弟趕盡殺絕。大皇子終身軟禁,太子鬱鬱而終八、九皇子被強行改名,不再是愛新覺羅的後裔,十四皇子終身為康熙守陵。除了與康熙同一陣營的十三皇子,其餘的都不得善終。

康熙與十三阿哥並非一母所生,康熙能讓十三皇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榮寵,得享善終,有兩個重要原因。首先十三皇子在九子奪嫡中一直堅定地與康熙站在同一陣營,他是康熙的兄弟,也是康熙在危險中最得力的助手。第二,十三阿哥志不在皇權,他從未對皇位有過半分覬覦。正是因為這兩點,康熙才對他信任有加。

勝者為王。康熙榮登大統後,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九子奪嫡的勝利者身上,能在各種謀權中保全自己並且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康熙的謀略手段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人們對於十三阿哥這個幫康熙獲勝的助手顯然忽略了,因為十三阿哥的能力其實不輸康熙帝。

十三皇子原名胤祥,他是出了名的好人緣,與其他人的關係“搞”得非常好。他秉性率真倔強,雖然有些強勢,但是十分正派,康熙就誇他“忠孝性格其餘皇子難以比肩”。康熙年間,清朝作為天朝上國被西方人崇拜,有不少西方人將先進的裝置以進貢的方式或者交流學習的目的獻給大清。

有著康熙信任與寵愛的十三阿哥自然接觸到了這些寶貝,並且,他還把這些從中學到的東西都運用到了實戰中。與康熙一同在九子奪嫡中勝出、能力又不輸康熙,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康熙傳位給胤祥,而不是雍正,那麼清朝或許也可以成為一個西方列強都難以匹敵的超級大國。

因為九子奪嫡中同一陣營的情誼,再加上胤祥各方面實力強悍,因此十三阿哥深受康熙喜愛。胤祥不排斥西方文化,能夠更好地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同時能宣傳我國文化,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胤祥能將西方先進裝置和經驗運用到實戰中,足以看出他的軍事才能和實踐能力。除此之外,他人緣好證明他的社交能力,可以處理好君臣關係,外交方面想必也有一手。

胤祥不歧視猶太人,還翻閱資料瞭解他們的民族文化。他尊重來中國的傳教士,雖然自己不信奉宗教,但給別國的傳教士足夠的尊重,贏得了傳教士們的歌頌,也因此在外國人心中留下了好客、友好的形象。

如果胤祥繼位,他極有可能會放棄閉關鎖國政策,與西方進行文化、技術的交流,引進先進技術,製造先進武器。如果幸運,他或許也會讓大清開始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避免日後我國工業發展長期滯後不前。而有了先進的武器,我國就不會被列強“盯上”,然後接二連三戰敗,頻繁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胤祥深受康熙喜愛,後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在職期間,仍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可惜天妒英才,胤祥只活了43歲就去世了。英年早逝的命運命運早已註定,因為年輕時胤祥就已經患病,他一生為康熙鞠躬盡瘁,最後積勞成疾,不幸早逝。

各種權術算計裡一起並肩的兄弟離世,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康熙對他的信任,所以委以他許多重任,才導致了他積勞成疾。但是胤祥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援著康熙,任勞任怨,不得不說有胤祥這樣的兄弟康熙非常幸運。

歷史無法重新來過,無論輝煌與否,一旦發生就不可更改。如果更改會怎樣,後人只能假想。也許更改後的結果更好,但那也只能是美好的假設。也許更改後不一定更好,那很慶幸更差的不會發生。

參考資料:

《詠史》

上一篇:百官反對宋太祖從開封遷都到洛陽,但從地圖上看洛陽更適合做國都
下一篇: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除掉自己十個侄子,為啥將所有侄女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