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誰是赤壁之戰的最大的功臣?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魯肅都功不可沒,其中最大的功臣當屬東吳統帥周瑜。

赤壁之戰要不要打,關鍵不在於劉備而在於孫權。當魯肅找到劉備時,劉備當時已經有計劃準備逃往更南方的吳巨處,因為他和吳巨還有些交情。 劉備打輸還是按計劃跑,打贏則對自己很有利,因為劉琦再怎麼說也是荊州舊主之子。劉琮的投降意味著他放棄荊州之主,劉琦可沒有投降。

魯肅本來是想過來看看劉表死後,荊州的局勢會怎麼變化,當然他也順勢想拉攏劉備,要知道荊州對於東吳來說是非得不可之地。 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資治通鑑》

曹操本來以為打荊州是一場苦戰,所以經過精心準備,沒想到劉琮不戰而降,使得他覺得這個歷史可以複製,所以他在等,等實際差不多的東吳投降。

孫權當時也不知道怎麼辦,孫策留下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周瑜,一個張昭。這兩個人是鐵桿支援孫權繼承孫策之位,實際上孫權繼位並不順利,當時還有一個比他小2歲的弟弟孫翊是他的競爭對手,同時還有孫堅的弟弟孫靜的長子孫暠是競爭者。

當然因為周瑜和張昭的堅定支援,孫權才握有東吳大權。

魯肅這個傢伙是沒有忠於漢室的概念,他是一個商人,商人自然想獲得最大利,最大的利就是孫權當皇帝。所以魯肅是堅持反對投降的,一投降他投靠孫權就白乾了。

張昭因為考慮到東吳是世家大族與孫氏共治狀態,再加上曹操勢大,沒有必贏的機率,所以他才覺得投降是最不利中的最佳選擇。這也是為什麼赤壁之戰之後,張昭依舊受到孫權敬重的原因。

簡單總結一下:

劉備是二手準備,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曹操是得意洋洋,他覺得東吳一定會步荊州後塵,孫權是疑慮重重,打似乎打不贏,不打投降又不願意。

此時是誰一錘定音呢——周瑜。

魯肅知道周瑜和孫策兩人開疆拓土,他知道周瑜是不願意自己和孫策打下的江山送人的,張昭則只是從事內政外交工作,所以他對開疆拓土的艱辛沒有太大體驗的,更多的是從權衡角度來判斷。

魯肅就讓孫權將周瑜弄回來,如果周瑜也說投降,那東吳肯定就投降。

結果周瑜列出好多理由,其中有這麼幾條對戰爭十分重要:

1、曹操有後患,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所以曹操想速戰,速戰最快的方法就是對方主動投降,這也是為什麼曹操會中黃蓋反間計的原因。這是曹操的心理預期缺陷。

2、曹操無作戰優勢,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東吳長的是水上之戰,曹操長的是陸地之戰,這一次主戰場在水上,這樣東吳就佔了很大優勢。

正如後來金國南侵之時,南宋就是靠著長江水系的河網讓他們止步。

3、曹操有先天不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這些北方人來到南方,長久下去肯定會水土不服,軍中必會起疾,同時冬天草比較缺少,曹操騎兵的後勤會出問題。

曹操抓劉備時靠的就是他的輕騎。

諸葛亮為什麼要跑到東吳來勸說孫權。 因為諸葛亮想立功,如果東吳能抗曹,這個對劉備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劉備在荊州經營好多年,也不願意放棄這裡。 諸葛亮跑過來說服孫權,實際上正好讓孫權藉著諸葛亮說服東吳這幫主降派。

一切搞定之後,孫權就來硬的,說我要主戰,誰再說投降那就幹掉誰,然後赤壁之戰就此拉開。

赤壁之戰的指揮官——周瑜

劉備當時在樊口,他想勞軍,結果周瑜不讓。劉備只得坐著小船去見周瑜。

備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

瑜曰:“三萬人。”

備曰:“恨少。”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

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

這一段話不需要翻譯,相信大家能看得懂,對話中周瑜是處於完全強勢,完全自信。

當黃蓋的詐降計成功之後,周瑜與劉備水陸並進,曹操大敗。

赤壁之戰是影響三國政治格局的戰爭,是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標誌性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戰前對戰局的分析,還是戰鬥過程中的作戰部署,以及戰後維護勝利成果,周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於小說中的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故事情節大都是小說家言,多有虛構,正史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周瑜無疑,諸葛亮在這場戰爭中的功績主要表現在智激孫權,促使吳蜀聯合的政治方面。

只是《三國演義》尊劉抑曹,將很多功勞歸了劉備和諸葛亮一方,相反最大的功臣周瑜反而成了路人甲,小氣鬼。諸葛亮的才華真正得到展示是在劉備死後,劉禪時期,前期很難全方面展示。

這就是文人的力量,得罪誰都不可以得罪文人,因為文人手中有筆。筆可以書春秋。

上一篇:廣西女騎手背後故事很感人:孩子患重病,晚上“偷偷”送外賣攢錢
下一篇:王莽死後,頭顱被歷代皇室收藏了272年,專家:這是殺雞儆猴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