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劉邦項羽滅秦時,沒出手救秦國?

公元前209年,胡亥逼死扶蘇,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他登基之後與趙高胡作非為,實行殘暴的統治,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眼見這樣大好的機會,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趁機進行分裂活動,事實上這種分裂活動早在始皇死前便已經出現徵兆。只是礙著始皇未死,造反恐難成,便一直等待機會。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隨後反秦之火迅速點燃。舊楚名將項梁帶著侄子項羽率領他們的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這兩人都頗有能力,連戰連勝。不過他在鉅鹿耽誤了點時間,劉邦沒什麼阻攔的先一步入咸陽,秦三世子嬰向劉邦投降。至此,那個統一六國,曾經龐大的秦帝國滅亡。

那麼為何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亡秦朝的時候,都沒有出手幫助秦國呢?首先來看看當年統一六國都有哪些名將,滅六國的主力是兩位,也就是王翦父子。除此之外協助他們的還有蒙家父子以及桓齮、內史騰、李信、章邯,始皇並無殺功臣之心,因此這些人只要不死在戰場上,是必然能一直活著的。

首先從功勞最大的王翦父子說起,可以說幾乎整個六國,都是這兩父子帶人滅的。王翦參與了滅趙國、燕國、楚國、平百越之戰,可謂是功績卓著,因此拜了太師。同時還被封武成侯,他的兒子王賁參與了滅魏國、燕國、趙國、齊國的戰役,功成後被封通武侯。王翦在統一六國之後年紀漸大,且王家功勞太盛,他便選擇了急流勇退。

並沒有參與後來的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等事,隨後的經歷不詳。而王賁比父親在史書上消失的時間還要晚一些,他陪著嬴政東巡去了琅琊,跟王綰、李斯在海上參與評議秦始皇的功德。隨後便沒了記載,大抵也是跟父親一樣選擇了榮歸故鄉,不再參與朝政。後來秦朝混亂,王家只有王賁的兒子王離出來救駕,顯然當時王翦父子可能已經不在人世間了。

王離並沒有父親和爺爺的軍事才能,倘若這兩位還活著,秦也不至讓他出來接替蒙恬的位置。蒙家父子,也就是蒙武、蒙恬,蒙武參與平定楚國,俘虜楚王負芻。隨後便也沒了記載,不過他在滅六國的時候年紀遠比王翦要大,應當是在完成人生最後一戰不久後去世。蒙武的兩個兒子分別以文和武的才能伴在始皇左右,蒙恬在外,蒙毅在內。

蒙恬被譽為是中華第一勇士,只可惜在始皇死後,被趙高、胡亥、李斯的一道假詔結束了生命。蒙恬一倒,蒙毅自然也不可能活著,被囚禁殺害。桓齮早在公元前229年,跟王翦攻趙時被李牧擊殺,自然沒法救秦。內史騰是為秦始皇攻韓的將領,隨後又為秦國治理南郡,為將來的攻楚提供了堅實的駐軍基地。

滅六國後他負責管理咸陽事務,地位很高,在這一職位上老死,同樣沒活到秦亡。李信在史書中只有寥寥的幾筆,不過有提到他後來還跟著王翦南下平百越,隨後便沒了記載。他的結局無非是三種,一個是老死或病逝、二是賜死、三是戰死,但他的後代平安繁衍,所以有很大可能性是第一種或第二種。章邯是這一眾名將中,唯一活到了秦亡,也是唯一救駕的滅六國將領。

他開始迎擊陳勝起義軍的時候還是綽綽有餘的,但遇上項羽就沒法了,鉅鹿一戰後投降。跟著項羽入關,並分了關中之地,一代秦名將落得如此地步也是令人唏噓。而章邯的結局也並不好,楚漢戰爭中兵敗退守廢丘。漢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殺,這便是秦滅六國的名將最終歸宿。

秦始皇帶走的不光是他自己的生命,還帶走了秦曾熊熊燃燒的光輝,當年虎狼之師的威風也只能從兵馬俑中一窺。

不過他創造的餘暉至今照耀著華夏,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的文明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資料:《史記》

上一篇:如果隋煬帝沒有修運河和建洛陽,隋朝還會亡國嗎?
下一篇:千古一相張居正死後有多慘?政敵都忍不住落淚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