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魯迅的葬禮排場有多大?16大佬抬棺,宋慶齡、北大校長扶棺,送喪隊伍長達十幾裡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小學課本上屢屢出現,在很多人的學生時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人正是魯迅。

魯迅真正做到了把一個人融入一段歷史,縱覽他的一生,還有他留下的作品,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個時代所有的起起落落,但正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藝術家,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可以說是有好有壞,但不論怎樣,他依然堪稱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人。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文壇巨匠,寫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作品。他原本是想靠醫術來拯救國家,在發現國人麻木不仁的靈魂後,決定棄醫從文,用文字力量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回國後他參與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致力於改革舊文學讓進步青年接受民主和科學。

他的憂思,他的顧慮,他為這個國家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人,同樣也對百年之後的我們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和啟迪。在他的一生中都將民族主義作為畢生的追求和理想,甚至早在新文化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就作為破除封建的先鋒,向封建禮教進行了衝擊。

魯迅死前就曾叮囑家人,除了那些至交老友,不許再受任何人的禮錢,也不必多做留戀,早早埋了便好。而對於孩子他的要求並不嚴格,只希望他能夠健康成長,不要頂著父親的頭名做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作家。

1936年,55歲的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裡與世長辭。訊息一經傳出,立刻轟動了整個上海,進而整個中國文化界都感到了震動。他們不約而同地從全國各地趕往上海,準備瞻仰魯迅先生的遺容,見他最後一面。

宋慶齡女士在收到訊息後,立刻趕往了魯迅先生的家中,在同許廣平商議之後,擬定了一個治喪委員會名單,上面共有九個人。

治喪委員會受許廣平的重託,辦理魯迅先生的身後事,因為仰慕魯迅先生的人太多,所以治喪委員會不得不提前安排好出殯當天的行程安排。

在1936年10月22日下午,魯迅先生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抬出,打算用車運往萬國公墓,雖然早有準備,但治喪委員會還是低估了魯迅先生的影響力。當時為他送喪的人堵的馬路上是水洩不通,光北京前來弔唁的就有五千人,隊伍綿延十幾公里。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在為魯迅先生舉辦追悼會,治喪委員會人事決議,用人抬的方式將魯迅先生抬到萬國公墓。

因為棺槨較大,所以他們共選出了16個人,分別是肖乾、陳白塵、巴金,張天翼、曹白、黎烈文、黃源、歐陽山、周文、鹿地亙、胡風、吳郎西、靳以、孟十還、肖軍、聶紺弩,可能現在很多人只知道巴金的名頭,但是這是六個人當時的名聲,卻一個比一個大。

而為魯迅先生扶靈的則是北大校長蔡元培、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日本作家內山完造、還有著名文學家茅盾、胡風等人。由於路程較遠,所以一路上這些人彼此間換了好幾趟,但沒一個人喊苦,更沒一個人喊累。

路上的行人自發組成人群,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他們手拿橫幅唱著一首又一首抗敵救國的歌曲,直到親眼看著魯迅先生下葬,眾人才漸漸散去。

而葉聖陶也曾說過,像這樣的盛況,中國之前從未有過。

現在常常有人說魯迅當不得如今如此高的讚譽,其實不然,現在的魯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文人一個作家的概念,他已經成了當時那個時代的一座豐碑,每個人經過的途中都會看到他,但卻已經很少有人仔細聽聽他當初說過什麼。

⊙版權宣告: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上一篇:中藥和食療哪個更值錢?看看古代醫藥的圈錢嫌疑,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下一篇:為了發大財,他想從尿液中提取黃金,意外發現卻讓他名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