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戈爾什科夫的提議在1972年2月召開的蘇聯部長會議上很快獲得了批准。

鑑於1135型反潛艦在地中海危機中所暴露出反潛能力不足等問題,海軍部於1971年底決定研製新型反潛艦。由於蘇聯軍界並不牴觸反潛艦的發展工作,故此戈爾什科夫的這一提議在1972年2月召開的蘇聯部長會議上很快獲得了批准。隨後造船工業部開始制定新艦的戰術技術需求書:作為遠洋載機巡洋艦的重要護航艦隻和編隊反潛工作的中堅力量,技術要求中明確規定新艦應排水量控制在4000噸左右,續航能力不小於4000海里,配置八枚反潛導彈、三十二枚防空導彈及一架艦載反潛直升機——這個要求其實明確透露出海軍高層已將1155型納入了大型遠洋作戰艦艇的範疇內。10月17日技術需求在海軍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技術評審中獲得透過,隨後按照造船工業部的委派,曾主導56A型驅逐艦和1135型反潛艦設計的北方設計局設計師索博列夫負責整個設計工作,特列尼科夫(E。 И。 Tpeтникoв)則負責具體設計事宜,而海軍上校工程師斯捷丘爾則負責監督工作;設計工程編號1155,代號“軍艦鳥”(Фpeгaт)。

參與過1135型設計工作的索博列夫起初只是將設計工作看成是對前作的改進,除去適當調整艦上佈局之外,改進工作不管是電子裝置還是武器配置都和1135型大體相同:包括在艏艉部安裝用來發射“黃蜂-M”艦空導彈的ЗИФ-122型發射架和發射УPПК-3“暴雪”反潛導彈的КT-106У型四聯發射架各兩座、兩座進入試驗除錯的100毫米ЗИФ-91單管艦炮、兩門30毫米近防炮和兩座四聯魚雷發射管;比較明顯的改動之處僅在於佈置於艏橋兩側的兩座四聯裝反潛導彈發射架,另外因海軍部對原來1135型未裝備反潛直升機的設計感到不甚滿意,新設計中還在艉部增設了可供Кa-252直升機起降的專用平臺。不過首稿設計在1974年開春海軍部組織的評審工作中很快就被否決,原因是反潛聲吶探測能力過於薄弱,無法與強調反艦攻擊為主的956型驅逐艦實現相互協調作戰的要求。為儘快完成設計工作,海軍部隨後又委派中校工程師巴索夫(B。 Г。 Бacoв)接替斯捷丘爾繼續監督設計工作。索博列夫放棄了原先的“巨人-2”型聲吶並決定使用蘇聯最新研製出的MГК-355“多項式”(Пoлинoм)聲吶系統;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很快就浮現出來:由於安裝該型聲吶讓原設計的排水量足足增加了近25%的重量,設計人員已無法做到排水量不高於4000噸的技術要求。考慮到“多項式”不容小覷的反潛偵測與操作適應能力,海軍部和造船工業部隨後同意將1155型工程的規定排水量增加至5500噸。特列尼科夫於是提議放棄沿襲了1135型艦體設計的初稿而以1134A和1134Б大型反潛艦為借鑑對艦體進行重新設計。透過克雷洛夫中央船舶研究所的艦型流體試驗,設計艦長增加了近30米,艦寬也多出近5米;其外形尺寸甚至比1134A型還要大。另外“暴雪”反潛導彈發射架也在參考了1134Б型工程後換成兩座佈置於艦橋側舷的箱式反潛導彈發射裝置。

1975年2月,設計工作在完成造船工業部的內部預審工作後轉由海軍部進行初審。評審技術組對於艦體設計和佈局情況等都未表示疑義,但考慮到有情報顯示美國人已準備批次生產RGM-84“魚叉”反艦導彈並開始大量裝備新型F-14“雄貓”超音速艦載戰機,設計工作最終仍被海軍部退回並要求增強1155型的防空攔截能力。於是設計中又相應增加了兩門30毫米近防炮,同時索博列夫決定不再使用“黃蜂-M”艦空導彈轉而在設計中引入了由“量子”科研所(HИИ “Квaнт”)和“火炬”機械設計局(MКБ “Фaкeл”)參與,“牽牛星”科研所設計師法捷耶夫(C。 A。Фaдeeв)組織研發的“匕首”(Кинжaл)艦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第三稿很快於12月底修改完成並再次送交海軍部審批,但希望精益求精的評審專家仍就改進設計感到些許不滿意,他們希望設計者們可以考慮為1155型工程增加第二架反潛直升機和配套機庫後勤設施以全面提升該艦的海空聯合反潛能力。為便於設計人員進行改動,海軍部甚至決定不再對該工程的排水量加以硬性規定。最終稿於1976年7月第四次交海軍部們審批,這一次設計方案終於獲得批准,而此時該艦的設計排水量已經達到了令人乍舌的6900噸,甚至和1134Б型的標準排水量相當接近。

根據造船工業部隨後的安排, 1155型工程將先期建造五十艘,其中的二十五艘由“日丹諾夫”船廠完成,另一半則委託正全力負責建造1135М改進型反潛艦的“琥珀”船廠完成。但後者由於主要負責輕型艦艇建造工作,建造裝置並不具備完成一艘排水量超過7500噸艦船的建造能力。由於“日丹諾夫”船廠建造負擔實在太重,“61公社社員”廠又忙於1134Б型反潛艦後續艦隻的建造,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即當年的“馬蒂”船廠)此時更是為完成“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兩艘載機巡洋艦而無暇分心,於是造船工業部決定抽調部分資金對“琥珀”船廠加以裝置升級。一直到1977年3月船廠的配套設施改建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1977年7月下旬,前後經歷五年多設計工作的1155型首艦“無畏”號在“琥珀”船廠開始了建造工作。該艦的標準排水量超過6900噸,艦長163。5米,最大寬度19米,水線長寬比為突出高適航性而設計為9。09:1,最大航速超過29節。艦殼採用Ⅳ型船用鉻鑄鋼,艦體內部分為16個獨立艙室,保證在任意三個毗連艙室進水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定浮力。艦體設計呈長艏樓型,艏部和舯部整體幹舷設計較高,艏部舷弧出於方便艦上人員活動的考慮而比較平緩,傾角近45度的略弧型艦艏柱因採用鑄鋼和鋼板混合施焊的工藝製造而能保證極高的承壓能力。由於要在艦艏處增設聲吶裝置,克雷洛夫研究所和北方設計局在設計之初為該艦專門設計了一種長度30米,直徑約5。1米的魚雷型球艏鼻,但此番設計對該艦適航性和水下減噪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很值得商榷。艦體兩側從距離艏端18米處開始漸出兩條清晰的折角線直至長艏樓末端而與主甲板邊線重合;水線以上至折角線外飄程度明顯,折角線之上的幹舷部分則與主甲板保持垂直狀態;但1155型並未繼承1134Б型的圓艉結構,而是採取與同時開始建造的956型驅逐艦所類似的方艉設計。1155型艦的主動力採用兩套M-9型全燃動力裝置, 61000馬力的理論最大功率由兩臺22500馬力M-8КФ型燃氣輪機組成的ДT-59型加速機和以兩臺8500馬力M-62型燃氣輪機為核心的Д-090型巡航推力機共同實現。1155型艦由於蘇聯當初尚不具備製造大功率變距槳的能力而採用定螺距葉槳,但這恰恰成為該型反潛艦動力設計中的最大亮點:透過定距槳和巡航推力傳動組變革設計的可逆轉齒輪箱結構與液力耦臺器的配合,使得“無畏”級艦在航行中亦可完成直接倒車;這種獨一無二的設計在當時尚屬世界首創。艦上電力供給基本照搬1134Б型的設計,依靠四座1250千瓦ГTУ-1250A型燃氣發電機為主用電來源,另配兩座750千瓦的MCК-750/1500型應急發電機作為備用。

“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細節特寫,照片攝於2009年。

“無畏”級的武器配置充分體現了反潛為主,兼顧防空的作戰要求定位,從佈局中就可依稀看出1155型工程設計中由“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火箭深彈”所組成的四重反潛火力:艦艏甲板處佈置有四組內嵌式垂直髮射3К95“匕首”艦空導彈(北約代號SA-N-9 “Gauntlet” / 長手套)的3C-95型圓柱形發射裝置,每組貯彈八枚;不過由於該導彈的研製工作略顯漫長,故此1155型最早服役的兩艘“無畏”號和“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並未裝備。傳統的艦艏炮位上梯次安裝兩門由“兵工廠”軍械設計局(КБ “Apceнaл”)設計的AК-100型100毫米高平兩用單管艦炮,每分鐘最高射速可達50發,最大對海攻擊範圍可達21公里,作為程序防空覆蓋火力的高度也能至10000米。艏橋兩側安裝兩座用於發射УPПК-3“暴雪”反潛導彈的КT-106型四聯裝箱式導彈發射架,佈置於艦橋兩側的左右舷,發射仰角約16度。進入80年代後的艦隻與原有艦隻又全部換裝能夠發射УPК-5“喇叭口-Б”型(Pacтpyб-Б,北約代號亦是“石英”)反潛反艦兩用導彈的КT-100У型導彈發射架,每座發射架裡裝備反潛和反艦戰鬥部的導彈各兩枚,故此有些西方資料也將其分別稱為SS-N-14A與SS-N-14B。舯部煙囪和主桅所組成的建築物上層四角佈置有四座30毫米AК-630M型六管近防炮,由“三角旗-A”火控雷達加以指揮。而在之後的長艏樓與主甲板的落差過渡區兩側則是兩座533毫米ЧTA-53-1155型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在“暴風雪-1155”(Пypгa-1155)魚雷射擊指揮儀的指揮下可發射53-65К型反艦或CЭT-65型反潛魚雷。為彌補很多蘇制艦艇側後方防空火力不足的缺陷,尚未進入服役的1155型反潛艦從1986年2月起又在長艏樓甲板室末端以及艉部甲板室的前端額外增設四座“匕首”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共備彈三十二枚;另外佈置於艉甲板室前端左右舷側還設有兩座有效射程可達6000米的PБУ-6000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由“風暴-1155”深彈投放指揮儀控制發射。除了在艦艏處佈置有兩座由“三度音”(Tepция)火控干擾指揮儀控制的ПК-2型雙聯火箭干擾彈發射器之外,艦體舯部從“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後開始起再安裝兩座ПК-10“大膽-П”(Cмeлый-П)型十管火箭干擾彈發射器,輔助配有一套MП-401C“短跑”(Cпpинт)電子對抗儀。最艉部還增加了直升機起降平臺並配備兩架反潛偵察用Кa-27ПЛ直升機,配備一套“章魚”(Ocьминoг)反潛偵測攻擊系統,並能根據需要混裝AT-1M、BTT-1、УMГT-1或AПP-2等各式魚雷,ПЛAБ型反潛炸彈及OMAБ型定向炸彈。

“無畏”級艦上佈局一改蘇聯艦艇設計臃腫堆積的弊病,由於借鑑參考了英美艦船設計的某些思想,該艦整體感緊湊連貫,艏、舯、艉三層次結構趨於簡潔,超過1800平米的甲板有效面積也讓佈局變化變得更為豐富;艦上大部分建築均採用強度屈服性和耐腐蝕性更佳的AMГ-6型鋁鎂合金鋼製成,對於反潛導彈發射架還額外內襯一層鋼結構。艦艙內部綜合考慮了多種氣候條件和作戰環境的外界因素,配備有中央空調控溫裝置,所有重要艙室都採用密閉式三防設計,甚至還配有海水過濾除鹽裝置以備緊急狀態下的飲水供應;但在1978年對建造的“無畏”級反潛艦進行生產進度檢查時,監督人員曾發現消防應急處理裝置並不能完全達標,隨後該級艦又對內部艙室防火設施進行了系統的改進。不過即便“無畏”級從各方面盡力擺脫蘇艦佈局急促的固有風格,其艏橋頂部的電子裝置配布仍讓人覺得擁擠不堪:包括控制反潛導彈發射的“季風”制導雷達,引導AК-100艦炮射擊的MP-184“獅子-218”(Лeв-218,北約代號Kite Screech/鳶鳴)火控雷達和MP-320“黃玉-2”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前桅上安設有兩座改進型MP-212/201-1“瓦伊加奇河仙女”(Baйгaч-Haядa)導航雷達(兩家船廠所各自建造的第一艘艦仍為“伏爾加河”雷達),艏橋建築兩側還佈置有兩部MП-401“啟動”型電子戰系統。從“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起,“黃玉-2”雷達從艏橋頂部移除,“匕首”艦空導彈發射的工作也交由亦能完成低空目標搜尋的MP-360“扁銅線”(Пoдкaт,北約代號十字劍 / Cross Sword)制導雷達完成。舯部的主桅建築頂部安裝有另一部“黃玉-B”型對空對海搜尋雷達,自第三艘“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號之後,“黃玉-2”型雷達便由MP-750“軍艦鳥-MA”型(北約代號Top Plate/ 頂板)所取代,主桅中段也增加了兩座新型MП-407“啟動-2”型電子戰系統,由四座被北約稱為“酒杯”(Wine Glass,曾命名為Football / 足球)的電子干擾機組成,除去欺騙與噪聲干擾功能之外,亦能輔助指揮艦上的火箭干擾彈發射器;頂部另外還有兩座為艦載反潛直升機提供導航指示的“驅動-B”(Пpивoд-B,北約代號Round House/ 圓屋)航空戰術導航雷達和“鎳鉻合金-M”(Hихpoм-M,北約代號Salt Pot / 鹽罐)敵我識別儀。艉部建築則由兩座設固定式升降機庫和一個面積超過360平米的直升機起降平臺組成,一座直升機指揮塔設計於兩座機庫門之間,庫門右舷處則另設一部被北約命名為“捕蠅紗-B”(Fly Screen B,其俄方稱法至今不詳)的直升機起降引導雷達。從80年代起所建造的剩餘“無畏”級在艏橋前端和機庫頂部分別安裝一座配合“扁銅線”制導雷達工作的К-12-1型天線探測儀,由兩部“正像”(Пoзитив)二座標抗干擾照射雷達組成,可在40公里半徑內對飛行高度低於3500米的任一飛行目標進行全覆蓋偵測;同時還增設兩部“光譜-Ф”(Cпeктp-Ф,北約代號Half Cup / 半杯)鐳射早期預警儀,用於測定鐳射源的初始引數和座標。配合反潛工作的艦載“多項式”聲吶系統則包括一部放置於艦艏整流罩內的MГ-342“獵戶座”(Opиoн,北約代號Horse Jaw / 馬顎)中、低頻搜尋/攻擊艦殼聲吶和艦艉艙內另一部用於主動搜尋的MГ-335“白金”可變深拖曳聲吶。其他輔助裝置包括“掛鉤-A”(Пpицeп-A)航天導航系統和P-785“颱風-2C”(Taйфyн-2C)通訊系統,但到1986年之後便全部換為抗干擾能力更好的P-782“雪暴 -5”(Бypaн-5)型。全艦指揮大腦為一套“伐木工 -1155”(Лecopyб-1155)資訊指揮系統,另配“三眼環”(Tpoйник)資訊情報交換系統、“副標題”(Пoдзaгoлoвик)抗干擾電磁相容系統和“三桅艦-1155”(Кopвeт-1155)水面警戒系統。

1980年2月初,1155型首艦“無畏”號從“琥珀”船廠的滑道上緩緩降入水中;三個月後由“日丹諾夫”船廠負責的“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也順利下水;隨著前1135型“列寧格勒共青團員”號(Лeнингpaдcкий Кoмcoмoлeц)警戒艦艦長列文(Г。 A。 Peвин)海軍少校在1980年12月正式平調成為“無畏”號的新任艦長,1155型反潛艦也正式開始了其服役生涯。可惜蘇聯國內每況愈下的局勢以及波羅的海地區不斷升級的地區騷亂讓“無畏”級在“琥珀”船廠的建造工作也受到了巨大影響,而當立陶宛第一個擺脫蘇聯宣佈獨立後這種影響更是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程度。最終至蘇聯解體前,“琥珀”船廠僅完成了八艘1155型反潛艦的建造工作,“日丹諾夫”船廠也只完成了任務中的四艘,總計數量甚至還不足計劃的四分之一。作為蘇聯時代最後一級大型反潛艦,“無畏”級自始至終都承載了當時蘇聯海軍的遠大抱負;儘管其有限的反艦能力屢遭詬病,但堪稱全面的反潛能力仍可謂瑕不掩瑜。由於更貼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的核心發展思路,全部的十二艘1155型艦迄今仍有至少七艘在俄海軍服役。

“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反潛艦

武器配置改進情況

1991年(特里布茨海軍上將):+1×3 C-95“匕首”導彈發射架,2ד啟動”電子戰系統

1992年(特里布茨海軍上將、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4×127毫米2 M-1雙聯防空機槍(後被移除)

1994年起(庫拉科夫海軍中將):-3ד瓦伊加奇河仙女”導航雷達;+3ד船樁-H”(Пaл-H)導航雷達,

2×3 C-95“匕首”導彈發射架, 1×3 M-47“彎板”(Гибкa )導彈發射架, 2ד光譜-Ф”鐳射早期預警儀

2000年(北莫爾斯克):+2ד啟動”電子戰系統

1155型反潛艦

1 -聲吶拖曳收放艙

2 -直升機起降控制指揮室

3 -航空燃料儲存艙

4 - К-12-1天線探測儀

5 -直升機機庫

6 -“瓦伊加奇河仙女”導航雷達

7 - 3C-95“匕首”導彈發射架

8 - AК-630M六管近防炮(位)

9 -無線高頻通訊室

10-“軍艦鳥-MA”三座標對空搜尋雷達

11-“驅動-B”航空戰術導航雷達

12- 舯部走廊

13-“扁銅線”制導雷達

14-“獅子-218”火控雷達

15-“季風”制導雷達

16-海圖室及導航資訊中心

17-舵輪室

18-軍官活動過道

19-“季風”雷達情報處理室

20-資訊總指揮室

21-艦員艙

22- AК-100艦炮

23-炮塔底室

24-“多項式”聲吶位

25-絞盤裝置艙

26-雜物儲藏室

27-聲吶球鼻艏天線罩

28-錨鏈艙

29-燃油艙

30-前鍋爐房

31-輔助鍋爐與減搖裝置艙

32-輔助鍋爐房

33-後鍋爐房

34-舵機艙

35- Кa-27ПЛ反潛直升機

36-可卸式風標杆

37-“吊繩”(Cтpyнa)物備傳送機

38- PБУ-6000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

39-起吊機

40-三角旗-A”火控雷達鐳射瞄準具

41-“三角旗-A”火控雷達

42-艉橋樓

43-“啟動-2”電子戰系統

44-艦長用摩托艇

45- ЧTA-53-1155四聯魚雷發射管

46-工作/救生艇

47-“啟動”電子戰系統

48- КT-100У“喇叭口-Б”導彈發射架

49-“掛鉤-A”導航系統架線

50- ПК-2火箭干擾彈發射器

51- ПК-10火箭干擾彈發射器

52- BOП-7A型光學潛望瞄準鏡

1155型艦和很多蘇聯艦艇一樣都忍受著蘇聯解體後所帶來的鎮痛,上下兩圖即為“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在1993年接受修理時和2010年即將完成修理時所拍下的圖片。

剛服役不久的“無畏”號,照片攝於1983年3月。注意此時艉部直升機機庫頂部的諸多天線位均未安裝。

在大西洋海域活動的“無畏”號,照片攝於1983年。注意該艦艦艏處並未安裝21КM防空炮。

剛服役不久後的“扎哈羅夫海軍上將”號,照片攝於1985年。

上一篇:【國學常識】《春秋》中的來是什麼意思?來的歷史典故
下一篇:【關注】莫里斯花源小區交房近一個月燃氣還沒開通,到底發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