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去魯迅化”為何會興起,要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觀點相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一詩句將愛國情懷溢於言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詩人將士愛國言行也被一記載下來,在史書當中不勝列舉。

魯迅也是典型的愛國作家,他的文風主要以奇聞趣事為表達形式,一度引發文學界的廣泛討論,掀起了一波文化熱潮,

而現如今,去魯迅化卻被提起。去魯迅化究竟是如何興起的,是要去做什麼,莫言、餘華對此有著相同的觀點。但其實,魯迅先生的許多名言現在都仍然適用。

一、獨特思想受到文人的追捧

相對於在戰場上殺敵的勇士,魯迅表現自身愛國情懷的方式顯得更加委婉,

棄醫從文後用手上的筆來進行鬥爭,用文字提醒沉迷在現狀中的國

。效果非常明顯,文字也發人深省,產生的貢獻也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但到現如今,很多人卻開始排斥其文章所寫內容,可以說是十分心酸。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一生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愛國運動中

,一個學醫出生的人,卻僅僅只有短短五十幾年的壽命,也確實讓人扼腕嘆息。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魯迅先生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當時中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魯迅在此現狀下茶飯不思,長期伏案工作只能透過菸草來排解煩悶,最終在1936年與世長辭。

魯迅先生並不害怕死亡,他認為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有足夠高的思想高度,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筆作為武器,來喚醒那些盲目和冷漠的內心靈魂,希望可以讓中國真正宏偉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

當時的情況下,魯迅的文章很受文人的推崇,其獨特的文學表達方式被很多文學大咖認可,公認為文學界的泰斗天才

,但魯迅卻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只是將大家看起來休閒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而已。魯迅的筆下文辭激烈卻又情感細膩,細節處的微妙描寫無不令人稱道,塑造出的許多人物也非常鮮活,具有深刻意義

二、一部分人認為魯迅思想陳舊

孔乙己、祥林嫂、閏土,這些形象看起來普普通通,卻在魯迅先生的筆下變得惟妙惟肖,特點鮮明

,在無數的細節刻畫和人物性格描寫當中蘊含著深意,字裡行間無不訴說著人間疾苦。去魯迅化這件事情,其實現如今已經有了快十年了。魯迅先生在文壇中風評甚好,

為何卻有去魯迅化的說辭出現呢?去

魯迅化究竟要做什麼呢?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其實在11年前,就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將魯迅的文章刪去了,

這一舉動當時引發了強烈討論,而各類言論褒貶不一。

贊同者大多認為,魯迅文章對於心智沒有完全成熟的中小學生來說十分難以理解

,在老師的壓迫下,囫圇吞棗是達不到教學效果的。而且如果對於上一代人來說,魯迅還是觸手可及的文學泰斗,

對於現代人來說,魯迅也有一定的歷史了,時代在不斷變化,

思想的變化也是快速的,要給孩子們提供更新鮮,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資訊,

就不能用舊的思想來束縛新時代的思維。持反對意見的朋友認為,魯迅先生可以讓大家瞭解到過去歷史,為孩子們樹立三觀的反面教材

,讓孩子們可以健康茁壯成長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而且,

魯迅先生的精妙用詞及文筆的雕琢,依舊值得借鑑和參考。

在去魯迅化的輿論出現之後,莫言以及餘華兩位作家程對此發表言論,

談及魯迅先生的文章,莫言也曾直言不諱,說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於小時候的自己來說特別難懂,

當時恨不得魯迅先生能少寫些文章。

但是餘華和莫言對於趨大眾化這一事情都持反對態度

,因為雖然小時由於很難理解魯迅先生的文章,會帶有厭煩和牴觸情緒,但是隨著閱歷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可以逐步瞭解魯迅先生文中的深意,就像年少時不懂品茶,上了一定年紀卻品味出了茶的韻味。

結語

有人說,魯迅先生的作品要反覆品,才能琢磨出未來。

再去看魯迅先生的作品,又會得出新的感悟和收穫。可見魯迅先生的細膩文筆刻畫出來的內容和其中含義,值得大家反覆揣摩和理解

。在當今的快節奏時代,我們可以快速瀏覽那些可以帶來淺在價值的資訊,但也千萬不要忘了對於思想的生活的提煉和昇華

,不能因為好的文學作品難以讀懂,就認為其不符合時代需求一味排斥。

參考資料:

《過零丁洋》

《岳陽樓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上一篇:因專家鑑定失誤,王剛誤把價值2億的文物砸碎,後來怎麼樣了?
下一篇:尼泊爾“活女神”:被奉為神明轉世,一旦流血就被廢,卻無人敢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