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散文 | 喬玉璞:高中生活的今與昔之三——拉桿箱、轎車與化肥袋子、破腳踏車

高中生活的今與昔之三

——拉桿箱、轎車與化肥袋子、破腳踏車

文/喬玉璞

(網路圖片)

今年四月三十號下午,我在一高中大門口附近的候車亭等車,正趕上這所高中五一放假,一隊隊學生個個拉著閃光鋥亮的拉桿箱,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了一條長龍,匆匆走出校園,真不失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的大步流星走到一輛輛轎車跟前,有的健步如飛奔向接他們回家的中巴車,這些都是來自鄉村的學生。看到這“風景”我不禁頓生感慨。

在我的印象裡,拉桿箱是那些進出車站、機場的城裡人才有的行頭,更是空姐進出機場的必備物件。如今,鄉下進城讀高中的學生也用上了這城裡人身份標誌的拉桿箱。也許我們這裡上高中的學生早就用上拉桿箱了,只是我沒注意。有人可能會說,如此判斷,見識太短,太LOW了,都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了,怎麼能以此區分城裡人與鄉下人。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接觸拉桿箱,是2009年,那一年我的孩子上大學,在幾個朋友的“攛掇”下,才給她買了個拉桿箱。我私下裡認為,拉桿箱好看“不好用”,它裝不了多少東西。

這些高中生不僅拉著拉桿箱,還個個揹著雙肩包,穿著各色休閒裝、休閒鞋、運動裝,很時尚、“洋氣”。個個頭髮烏黑,面目紅潤、白白淨淨,青春陽光。這就是現在的高中生。

拉桿箱自有它的“好處”,裡面盛放衣物、書本,鎖鏈一拉,不丟東西,流線型的外殼,美觀大方,一端小輪子著地,一端拉桿,不時

發出“叮…叮…叮…”的響聲,免除肩背手提之勞苦,瀟灑、風光、體面、自信,美感多多。

與這拉桿箱相匹配的交通工具是家庭轎車、“的的”、公交車。這所高中的門口就停放著長長的一溜接學生的轎車,一眼望不到頭,幾乎造成擁堵。幾十萬元的豪車比比皆是。為防堵車,交警在不停地指揮、疏導。家長們望見孩子急急忙忙向著自家的車走來,便早早地開啟車後蓋,幫孩子接下那時髦的挎肩包,搬起那精緻的拉桿箱置入後背箱,孩子鑽進車裡,只聽“嘭”的一聲,車門一關,一溜煙地遠去。即便個別孩子沒轎車接,也可拼車打的或乘公交。現在鄉下來城裡上學的孩子,幾乎都不騎腳踏車了,更不用步行了,好幸福喲!

(網路圖片)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城裡上高中,每四周回一趟家,每到這個第四周的下午(星期六下午)上過兩節課放學,那個時段,校門口滿是扛著化肥袋子或騎腳踏車駝著化肥袋子的學生,前呼後擁,摩肩接踵,鼓鼓囊囊,白花花一片,這要比車站上扛著化肥袋子出行的農民工多得去了,不得不說這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只不過有點兒“土氣”。那年頭,剛剛實行生產責任制,農民種地積極性空前高漲,家家戶戶購買美國進口的化肥——碳酸氫二銨,簡稱二銨,撒完二銨,洗淨袋子,或盛糧食或盛衣物,用處大去了,那是農民工出行的標配。前些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小品,農民工進城,扛的就是這化肥袋子,將蓋褆、衣物等家當往裡一裝,將口系死,扛起來上下火車也很方便,火車沒座,可當坐位,勝似沙發。再說,拉桿箱可裝不下蓋褆,對於出行的農民工來說,只有這化肥袋子堪當“大任”。北

上廣大城市的人十有八九沒這行頭,人家出行也只能拉著那華麗的拉桿箱,揹著各式揹包或挎包。可見,那個年代將拉桿箱與化肥袋子作為區分城市與鄉村人的標誌,不無道理。

那個年代的學生不像現在的學生穿戴那麼幹淨利索,甚至有些拉里邋遢,也不如現在學生頭髮黑又亮,可能與營養有關,這是我“猜”的。

那個年代,高中生的行囊是化肥袋子,與之匹配的通行工具是腳踏車,還多為破腳踏車,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有的要靠“兩條腿”,來回丈量著家校之間的距離,更別奢望家庭轎車、“的的”和公交了。這破腳踏車,漆早就剝落了,無撐子、無蓋瓦、無車閘(剎車)、無腳躡子(踏板),稱為“四無”車子,除了鈴鐺不響,哪裡都響。腳躡子只剩拃八長的一根鐵棍,套上一煙盒大小的小木板,權當腳躡子,有的連這塊小木板也沒有,只剩這根小鐵棍,騎一晌,鞋底子中間部位會磨得很薄很薄,留下一道黑色的鐵跡。剎車的時候,前腳掌抵住前車叉子,一蹬,鞋底子與前車輪摩擦,發出一連串“哧哧”聲,也能剎住車,這動作雖有點危險,但很嫻熟。有的絞下一塊地排車外胎,綁在車叉子上,耷拉在前車輪上,想剎車,腳直接登它,讓它與前車輪摩擦,沒聲音,不光剎車快,還免得磨鞋底子。

(網路圖片)

有一同學,他的車子除“四無”外,還多一“無”,即前車輪沒有內胎,擷取一段井繩(粗綆子打井水拔筲用),用鐵絲連在一起,當內胎,這輪胎沒有彈性,顛簸得厲害,騎一路子,顛得雙手發麻。這倒省事兒,不用打氣兒。而且,後貨架一側立柱下端斷了,駝幾十斤糧

食到學校,晃晃悠悠,像得了帕金森病的老年人。這輛車子也撐了同學高中三年的往返,可謂奇蹟。只是他不出名,若他像大衣哥朱之文一樣出名,這輛車子說不準比大衣哥的大衣拍賣價要高。

我有輛破腳踏車,與鄰村同學拼車,雖有些破,但不是“四無”車子,家離學校五十多里,一般四個星期回一趟家,來回都是騎這輛破車子。三年裡,同學坐我的腳踏車往返,也算救了他的“急”,到現在,近四十年過去了,這位同學還對我心存感激。

那個扛著化肥袋子、或步行或騎著破車子上學的年代,我的同學多能刻苦學習,勵志成才,有的考上名牌大學,成為國家棟梁,考不上名牌大學的也能成為國家各行業建設的佼佼者。時過境遷,拉桿箱取代了化肥袋子,轎車取代了腳踏車和腳步,拉著拉桿箱上學的學子們,當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一直前行。努力吧,晚輩們,你們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簡介】喬玉璞,山東省陽穀縣作家協會會員,公開發表教育專業論文30餘篇,主編校本培訓教材4部,與他人合作出版論著5部,現喜愛散文寫作。

上一篇:霸座女叫囂“曝光就曝光,只要不脫光”,結局極度舒適
下一篇:散文 | 王芳:一棵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