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東坡寫了一首得意詩作,被誰點評為“放屁”?

說到這個段子,得先介紹一下一個詞叫“無明火起”,不瞭解這個詞不好懂這個段子。

在《西遊記》裡,說到猴王因為弼馬溫官職太小,一時無明火起,打出天庭。可回頭想想,無非是遭人輕視,胸中騰起一腔怒火,何以要說“無明”呢?

又,很多人都熟悉的《心經》裡也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好像說得挺繞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來看,難道是一股不明白的火或者說是沒來由的火?這好像也不透徹。

追根溯源,“無明”即痴味、無慧、昧於事理,包括貪慾和嗔怒等,系從梵語Avldya意譯而來。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和尚在《大乘義章》卷四中說:“言無明者,痴暗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

在佛經裡,“十二因緣” 指從“無明”到“老死”,十二個因果相隨的環節,“無明”居首,謂由“無明”不覺,造種種業,結識入胎,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楞嚴經》卷四說得更為玄妙:“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二者相合,就產生出生命。

佛經中對“無明”有各種詳盡的分析,不必一一搬出來。簡而言之,修行佛法的終極目標是成佛,而成佛首先就必須徹底破除無明。

唐朝名相裴休,山西聞喜人,性善好佛。有一天,他在佛寺殿壁上見有“無明火”三字,不解其意,於是恭敬請教住持黃檗禪師。

想不到,禪師很不客氣:“真差勁!堂堂是大唐的宰相爺,學問蓋天下,怎麼連這樣簡單的‘無明火’三個字都不懂呢?”

裴休面紅耳赤,火冒三丈:“豈有此理!我是大唐宰相,又不是印度宰相,怎懂得印度經典?”禪師笑著說:“無明火從此生矣!”

裴休聽了,智慧頓開,霎時心平氣和地說:“噢!原來如此。”禪師又說:“無明火從此消矣!”

這位黃檗禪師當真是高人,因勢說法,隨機拔動,精秘佛法,在這一問一答之中展露無遺。

在日常生活中,無明火也稱無明業火。我們常說犯下某個錯誤是由於一時衝動,能“衝動”的正是這股無明怒火。當下把持住了,三思後行則消禍免災;把持不住,“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鐵獄高牆,後悔的日子何其漫長。

人常說“一把無明火,燒掉功德林。”“無明”可毀掉修行人的佛性。在《釋氏要覽·澡靜》裡,還有“八風”之說,係指塵世間迷惑人心的八件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關於此,在《東坡志林》載有這樣一個段子:

某日,蘇軾出關之後,作五言詩偈,以為頗具修持工夫,甚為得意,偈曰: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金山寺的佛印和尚欣賞印證。誰知佛印一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蘇東坡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大書二字“放屁!”。

蘇軾一時無明火起,即備船過江,去找佛印問罪。及至,卻見禪堂緊閉,門上貼一張紙條,寫的是“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上一篇:一支雪糕賣66?鍾薛高,你就偷著樂吧
下一篇:【亞洲古代列國志】嚈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