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位民國大師的臥碑,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秘密?值得每個人深思

1985年,在北京漫山的紅葉林裡,梁啟超的子女齊聚一堂。在梁啟超與夫人李蕙仙合葬的墓碑旁豎了一座臥碑,碑後植了一棵白皮松,孩子們叫它“母親樹”。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女兒親自為臥碑撰寫碑文。

每年都來祭拜臥碑主人的後輩們可了不得,在他們之中有文學家、建築家、考古家,社會活動家,還有三個院士,涉及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各個領域。可謂是國家棟梁,滿門奇才。臥碑後面到底葬著什麼人?能讓這些棟樑之才不遠千里,放下手中的忙碌相聚於此呢?

這一切所為,都是為了緬懷一位偉大的母親,世人皆稱梁任公(梁啟超)“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份讚譽離不開這位母親的無私奉獻,她的名字叫王桂荃。相比於子女的輝煌,王桂荃卻一生孤苦流離,她是梁啟超沒有名分的妻子,也是撫養九個孩子長大成才的母親。

梁家子女齊刷刷地立在碑前,風吹動樹葉簌簌作響,把人的思緒帶得很遠。關於王桂荃的故事,還要從頭講起。

顛沛流離的少年生活

1886年,一位名叫王來喜的小女孩,出生在四川省廣元縣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家裡靠著幾畝薄田勉強度日。王來喜自幼喪母,父親再娶,繼母待她並不和善,時常施加虐待。

4歲那年,王來喜被人販子拐走,在接下來的六年裡,她先後被轉賣四次,最後被貴陽的李家買下,做了李家大小姐李蕙仙的丫鬟。

1891年,23歲的李蕙仙與19歲的梁啟超結婚,王來喜作為陪嫁丫鬟隨李蕙仙來到梁府,一同來的還有丫鬟阿好。阿好性情乖張,經常不聽使喚,沒多久就被趕出了梁家。

王來喜卻很受梁氏夫婦的喜愛,她性情溫順,做事勤快,任勞任怨。或許是從小顛沛流離吃慣了苦的緣故,王來喜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穩生活。

李蕙仙看在眼裡,對王來喜也很放心,便逐漸把家中的大小事務交由她打理。梁啟超覺得“來喜”的名字太過俗氣,便給她更名為王桂荃。

自此以後,王桂荃的命運也迎來了轉折,她不再僅僅是鄉野出身的小丫鬟。這個新的名字,將被梁家的子女們銘記一生,同時,也將她頗有悲劇色彩的人生推進了一步。

賢惠的“小妾”

1901年,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誕生,苦盼六年的梁啟超後繼有人,梁、李夫妻二人喜不自勝。

但是看著梁思成單薄的身體,二人又不約而同地擔心起來。家中人丁稀薄,在那個年代並不是一件好事。為了延續香火,李蕙仙提議將王桂荃許給梁啟超做妾,梁啟超默許了。

1903年,梁啟超納17歲的王桂荃為側室,王桂荃半生的漂泊也算是有了一個歸宿。但梁啟超作為新學的倡導者,為了改變女性的地位,一直倡導一夫一妻制,出於對輿論的擔憂,梁啟超無法公開地給王桂荃一個名分,也不向別人提起她。

很長一段時間裡,王桂荃是見不得光的,直到李蕙仙去世,她才在給朋友的書信中提到“小妾”二字。

雖然無名無分,王桂荃並未因此流露出任何的不滿,也不索要任何名分,照常勤勤懇懇地料理家事。

李蕙仙是個體弱多病的千金小姐,平時會疏於管轄一些家中的事務,於是這些擔子都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大到家中財務,小到飲食起居,王桂荃無不一人扛起重擔。

李蕙仙對傭人很苛刻,稍有不慎動輒打罵,王桂荃兩頭勸和,從中周旋,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才會悄悄讓梁啟超出面求情。梁啟超回憶起這些來,都說她“很不容易”。

王桂荃陸續給梁啟超生了六個孩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因為沒有名分,孩子們只得按照父親梁啟超的規定,叫她“王阿姨”或是“王姨”,但是孩子們並不想這樣稱呼“母親”。

並且相比於李蕙仙的凌厲,溫柔的王桂荃更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母親的溫暖,王桂荃對李蕙仙的孩子也同樣視若己出。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中年時回憶起王桂荃,常常說:

“娘(王桂荃)是個很不尋常的女人”。

有次,梁思成考試沒有考好,李蕙仙十分氣憤,拿起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就要打他,王桂荃見狀急忙把梁思成護在懷裡。

李蕙仙在氣頭上,一撣子打在王桂荃的身上,王桂荃默默承受了下來。氣還沒消的李蕙仙也不好再打孩子了,扔掉雞毛撣子悻悻而出。“安撫”好了李夫人,王桂荃又轉身語重心長地教導梁思成:

“不好好讀書,將來一事無成。你爹已經很有學問,還不停地讀書呢。”

這樸素而簡短的幾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梁思成的心裡。王桂荃雖沒有學問,但是總能用簡明的話教給孩子人生的道理,這不乏是一種智慧。

王桂荃本來一共為梁啟超生下7個孩子,可是有一年,李蕙仙的女兒梁思莊和王桂荃的一個孩子同時染上了白喉。王桂荃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照顧梁思莊的身上,寸步不離地守著思莊。所幸小思莊病情好轉,可是王桂荃自己的孩子卻因病去世了。

當母親的心裡怎麼能不痛苦,王桂荃盡力讓自己每天忙碌起來好少添傷感,可洗衣服的時候,眼裡也常常噙著淚水。

王桂荃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女人,勤奮樸實,性格堅毅,面對生活的重重打擊依然樂觀,心中充滿無差別的愛。

亂世中的堅毅

如果就這樣過一輩子,相夫教子,闔家團圓,王桂荃的一生應該已經畫上了一個幸福的句點。可是命運偏要跟她開一個玩笑。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朝廷大肆追捕維新派的領袖梁啟超。梁啟超決定遠渡重洋,到日本避難,王桂荃不離不棄,毅然決然地隨他東渡日本。這一走,就是十四年,顛沛流離的十四年。

王桂荃到了日本,透過勤奮的學習,很快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東京話。李蕙仙又體弱多病,梁啟超對外面的聯絡,都要經過王桂荃一手操辦。家中內務也還要全由王桂荃管理,她就這樣裡裡外外地奔忙著,把家務料理得井井有條。

梁啟超回國後,一位反對袁世凱稱帝,遭到了袁世凱的針對,被迫從天津逃至上海。

當時袁世凱在梁啟超一家附近安插了許多特務,梁啟超隨時都可能遭遇不測。但即使這樣,王桂荃也一如既往陪伴在梁啟超身邊,操持家務以及處理對外聯絡工作。

1924年,李蕙仙因患乳腺癌去世,梁啟超悲痛欲絕,放聲大哭,王桂荃就陪他一起哭。她敬他、愛他,見到他這樣傷心,她的心裡也十分難過。

不久後,梁啟因悲傷過度病倒了。王桂荃此時除了料理家事,還要每天照顧梁啟超。梁啟超的病情漸漸好轉,王桂荃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可是這樣的光景沒有持續多久。

1929年,在李蕙仙去世五年後,梁啟超因意外也離開了。臨終之前,他將九個孩子託付給王桂荃,他眼中滿是愧疚地看著王桂荃,氣息微弱卻沉重地說:“對不住你,孩子要交給你了。”

王桂荃的眼淚在眼裡打轉,哽咽著說道:“先生放心,孩子們有我呢!”

王桂荃自小孤苦無依,李家收養了她,讓她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梁啟超是個翩翩君子,給了她一個心靈的歸宿,現在她和他們的孩子,就交給她吧。

想到這些,王桂荃堅定了信念,在內憂外患的亂世之中,獨自挑起撫養九個孩子的重擔。

一位偉大的母親

梁啟超生前志在講學,家中並沒有太多的積蓄。料理完梁啟超的後事,梁家更加拮据了,王桂荃還有九個孩子要養,其中最小的孩子僅有五歲。

為了維持全家的日常開銷,王桂荃將家中的舊樓賣給了一位天津富商,後來又將新樓租了出去,只留下一間書房,那是梁啟超生前的藏書存放地。

梁啟超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稿費和股票利息,也被她用來精心籌劃著養活家人。除了這些,王桂荃也做一些零活補貼家用,艱難地維持著家中生計。

即使經濟如此拮据,王桂荃也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她也會耐著性子跟他們講道理。因此她的和藹可親深受幾個孩子的喜歡,這些孩子跟她也非常的親近。

王桂荃對李蕙仙的孩子視如己出。為了讓孩子們謀個好前程,她費盡了心思。

1941年,王桂荃四處借錢,甚至不惜變賣家產,湊了400美元,就是為了將兒子梁思禮送出國。

梁思達去了雲南,梁思寧選擇參軍,同年,梁思禮、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遠赴美國。看著孩子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王桂荃由衷感到高興。她沒有辜負梁啟超的重託和李夫人的善待,沒有荒廢孩子的前程,於前者有交代,於後者無愧疚。

但與此同時,她的心裡還有一絲落寞。孩子們奔走四方,留下她一個孤零零的背影,站在原地。或許她還是那個四處漂泊的王來喜,始終改變不了孤零零的命運。但王桂荃仔細想想倒也並非如此,她遇見了那個時代中的風雲人物,和他生兒育女。孤單的時候每每想到這些,王桂荃常常打趣地說:

“我這幾個兒子真有趣,又能蓋房子,又能挖房子,還能炸房子,建築學家,火箭專家,考古學家,都齊了。”

在王桂荃的悉心教導下,梁啟超的九個子女皆成為了在不同領域的國家棟梁,其中有三位是院士,可謂國家棟梁。

時間一滴一滴從指縫間滑落,歲月被生活的瑣事一點點消磨。閒來無事的時候,王桂荃就和孩子們說說話,簡單做一些做慣了的家務。

她總是掛著笑容,日夜盼望著的,心裡千萬般牽掛的,就是這些孩子啊。

1968年,王桂荃逝世,享年83歲。王桂荃一生平凡,但嫁給梁啟超又註定了她的不凡。她平凡地生活在這個世上,但憑著辛苦的勞作、樸實溫良地做人,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她又不平凡,憑藉一己之力養育出了九個國家棟梁。她是當世人傑梁啟超的“第二妻子”,她是千千萬萬個勤勞勇敢,善良樸實的傳統女子的縮影……

香山的葉子又紅了,透過陽光打在王桂荃的碑前,碑上的文字閃耀著太陽的光輝。這個流離一生的女人,終於有了她畢生的歸宿。這山上景色絕佳,微風和煦,定不負她。

上一篇:網紅鼻祖貴婦晚晚曬與英國大使合照網友:我們是我的國,我驕傲
下一篇:抗美援朝時期的三野猛將都有誰?為什麼他們都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