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南嶽衡山竟有如此多的修仙好去處?

親近善知識 福生無量天尊

洞天福地,供人們修道安養的一個祥和世界,道教理想的太平至樂的人間仙境。

杜光庭說:“大天之內,有洞天三十六,另有日月星辰、靈官宮闕,主御罪福,典錄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嶽,三島十洲,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鎮諸山。”把散處於中華大地的洞天福地,描繪得非常的美好。

洞天福地(資料圖)

湖南道教文化深遠

湖南地處華中,道教文化淵遠流長。

全國三十六小洞天,湖南境內就有六處,即南嶽衡山洞天、醴陵小溈山洞天、寧遠九疑山洞天、望城洞陽山洞天、辰溪大酉山洞天、桃源桃源山洞天;全國七十二福地中,湖南境內就有十二處,即岳陽君山福地、郴州蘇仙嶺福地、長沙鵝羊山福地、嶽麓山洞真墟福地、南嶽青玉壇福地、南嶽光天壇福地、南嶽洞靈源福地、桃源綠蘿山福地、津市彰龍山福地、常德德山福地、新寧金城山福地、武岡雲山福地。

全省洞天福地共約十八處,這裡首先講講南嶽衡山,管轄的洞天福地有四處,即第三洞天朱陵太虛洞天;第十二福地光天壇,在衡嶽西源頭,鳳真人所治之處;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壇,在南嶽祝融峰西,青鳥公治之;第二十六福地洞靈源,在南嶽招仙觀西,鄧先生所隱地。

南嶽衡山(資料圖)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衡陽市中北部。南起衡陽市區回雁峰,北至長沙嶽麓山,綿延八百餘里,號稱有七十二峰。山巔祝融峰,海拔1300。2米,登衡山必登祝融。登臨其上,可見北面洞庭湖煙波渺渺,若隱若現,南面群峰羅列,如障如屏,東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帶,西面雪峰山頂,銀濤翻騰,萬千景象,盡收眼底。衡山植被茂盛,風景秀麗,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一個天然的森林公園。

據統計,南嶽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於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松,三四百歲的年齡。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鍾,遍身青苔。

福嚴寺的銀杏(資料圖)

衡山自古享譽海內外

自古以來,衡山享譽海內外。

“衡山”一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禹導水疏河,從“岷山之陽,至於衡山”。

《山海經·海內經》載:“南海之內,有衡山。”

據史籍所載,衡山又稱岣嶁山。《廣雅》曰:“岣嶁謂之衡山。”

《西征記》謂:“禹治水,登而祀之,因夢元夷使者,遂獲金簡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

《荊州志》亦說:“南嶽衡山,朱陵之靈臺,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德鈞物,故名衡山。下踞離宮,攝位火鄉,故號南嶽。赤帝館其嶺,祝融寄其陽,威神堂堂,蔭瑛峨峨,是以宅藪神靈,室宇仙羅。”

徐堅《初學記》卷五曰:“衡山者,五嶽之南嶽也。其來尚矣,至於軒轅,乃以潛、霍之山為其副焉。故《爾雅》雲:霍山為南嶽,蓋因其副焉。至漢武南巡,又以衡山南遠,道隔江漢,於是乃徒南嶽之祭於廬江潛山,此亦承軒轅副義也。

故南嶽衡山,朱陵之靈臺,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德鈞物,故名衡山。下踞離宮,攝位火鄉,赤帝館其嶺,祝融託其陽,故號南嶽。周旋數百里,高四千一十丈,東南臨湘川,自湘川至長沙七百里,九向九背,然後不見。禹治水,登而祭之,因夢玄夷使者,遂獲金簡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

朝山香客(資料圖)

道教謂衡山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號“朱陵太虛洞天”。李思聰《洞淵集》卷二曰:“南嶽衡山,高四千一十丈,洞周迥二千里,名朱陵太虛之天,即神農赤帝治南嶽。昔上帝降玉冊寶印,賜生真君,永鎮靈嶽,即吾皇比壽之山。上應翼、軫,機衡之精。故為之衡,下鎮楚地之分。”

陳田夫《南嶽小錄》曰:“朱陵之天,周環七百里,七十大峰,有五小峰,有二壇,露光、青玉,學道居此,度世上升。又青玉壇、洞靈源、光天觀,悉是福地。五嶽作鎮,皆有高真統治。蓋以導雲雨,養萬物,惠群生者也。”山脈中奇峰突兀,尤以祝融、紫蓋、天柱、石廩、芙蓉五座最有名。

祝融峰,傳說為祝融君遊息之所,因而名焉。祝融頂形似朱雀頭,元氣上連,熒星太陽炎老君所治。其中主夏氣。長養萬物,萬神常以立夏之日登此峰,入赤石玉闕,謁炎老君,受天玄符,各還四方,召使百神,斬殺惡鬼,所以佐天地長人物也。融頂西南昆池有甘泉神津之水,飲之長生昇仙。

祝融廟(資料圖)

南有祝融廟,基址在焉。舊有光天觀,系二十二光天壇福地。東有息庵,乃白雲先生延何尊師問道處。又有上清院,昔有隱者號懶翁,惟吞符餌茶,隱顯不常。西有青玉壇,系二十一福地。第二十三福地洞真壇、第二十六福地洞靈源,均在衡山。

紫蓋峰,有紫霞華籠之狀,其形如蓋,亦謂之華蓋峰。諸峰並朝祝融,如拱揖之狀。獨此峰面南,乃朱陵洞天之源向南故也。祝融位配火德,雖為五峰之尊,上有青玉、白璧二福地,以掌地仙之司。

《湘中記》雲,每天氣澄明,有雙鶴徊翔其上。有鶴鳴臺、仙茶灶、白鶴泉、寶露臺。夏禹埋寶露甕於此臺下,中貯紫金玉膏,人得服之長生。東有天寶臺,西有紫蓋院,昔傅待仙得道處。五代時譚峭於此煉丹。

天柱峰(資料圖)

天柱峰,其形如雙柱,兩頭端聳百丈。山下有天柱寺,山西北有石室。吳太和年,有李洞巖居之。言昔魏夫人植香白芷於此山,若人以菖蒲制而服之,可以壽同天地。我於此五十餘年,今一百一十七歲。夜望其居處,炎火騰空凌晨。北有庵址石穴,但見亂草冷灰。時復有道人採藥於絕頂,竟不知居處。昔西晉陳興明遇二神人,傳道於此峰頂。

石廩峰,其峰聳峙,遠望如倉廩之形,有石像立門兩傍。傳雲,是朱陵洞天之便門。晉時毛景為衡陽令,蠻民告曰,廩中有石蜜。毛景緻齋虔禱,親往視之果見,遂拜而取,餌之昇仙。又有餘糧石,昔禹王之遺糧所化。宋朝至和年間,道人李混融於此採茯苓,餌之成仙。上有玉清觀,頂有陳真人煉丹臺、鬼栽石、雷泓風穴、誦經壇、浴丹泉。東南太清觀基,西有洞陽宮基,正東有太初觀基。

夏禹(資料圖)

雲密峰,南下有云峰寺,西有大禹巖,昔禹王致齋祈真處。又有丹霍仙人石室,在峰之西北。或雲,昔周紫陽曾窖丹於此。西北有隱真平,上有會仙壇,在亂峰之中,坦然而平,週迴五七里,乃洞天福地,掌職眾真皆較功遊息之所。峰半有禹碑,皆蝌蚪之書,無人能識。北有流洲,岸有白玉床榻,幾下有玉沙泉,色如丹得,飲之昇天。

對衡山的崇拜與祭祀起源

對衡山的崇拜與祭祀起源甚古。《書經》載帝舜五月南巡至衡山,如祀泰山禮以祭南嶽。其後秦始皇、漢武帝、魏文帝及歷代帝王,多沿襲古制,以大禮祭之,並屢加敕封。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封南嶽神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加尊號為“司天昭聖帝”,其帝后為“景明皇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詔加“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

嶽麓總圖

道教始立,便有眾多高真隱修衡山,煉丹諸峰。如梅福、華蓋君、徐靈期、鄧鬱之、魏華存、麻姑、緱仙姑、陳興明、王靈輿、蔡法壽、李法超、田虛應、徐鍊師、石英夫人、張玄和、張惠明、葉法善、鄧紫陽、吳涵虛、李泌、劉元靖、呂志真、張堅白、殷景童、蕭靈護、李思慕、何尊師、薛季昌、王仙喬、傅侍仙、董泰仙、張太空、李德琳、田良逸、劉玄靜、周混汙、韓威儀、許碏、聶師道、呂洞賓、譚峭、李皓等。

黃庭觀(資料圖)

並留下了眾多道教遺蹟,古觀靈宮。如黃庭觀、鬥母閣、呂祖閣、先天觀、衡嶽觀、南嶽觀、洞真觀、靜真觀、兜率觀、朱陵觀、東真觀、湧泉觀、玉清觀、龍興觀、紫霄觀、九靈觀、天書觀、真君觀、九仙宮、九真觀、招仙觀、降聖觀、黃華觀、萬壽宮、玉清宮、上清宮、元陽宮、凌虛宮、洞靈宮、壽寧宮、洞陽宮、隱真宮、紫蓋院、華蓋院、田真院、北帝院等。司馬承禎雲:“南嶽祠宇庵巖,僅三百餘所。超越於漢武之朝,盛隆在唐皇之代,他山無可擬者。豈不以萬古靈蹤,千真遺化,並協壬辰之運。”

萬古靈蹤(資料圖)

宋廖倪《南嶽九真人傳》中記載了南嶽歷史最為著名的九位高道,他們生活在晉宋齊梁時期,深受民眾的崇拜,濟世度人,轉禍為福。南嶽九仙石壇,建有廟宇,供奉九真神像。

陳興明真人,穎川人。少遊名山,於南嶽天柱峰遇二真人,遂授明鏡玄真之道。修之十八年,二仙復降以告之曰:“昔我授汝至道,果能勤行,今則登躡九天,遊宴八海,積功之報也。”以晉太始元年三月一日,於元陽宮升舉。

施存真人,號胡浮先生。師黃盧子,得三皇內文驅策虎豹之術。居衡嶽西峰洞門觀石室,或跨白豹而出,愛慕者罕得親近。晉永康元年四月七日升舉。

白日升騰(資料圖)

尹道全真人,天水人。於衡嶽觀後峰修洞真還神徹視之道,兼佩五帝六甲左右靈乘之符。天真降焉,謂曰:“白日升騰者,當有其才而後成其道。昔漢武帝感太真金母授五嶽真形靈飛十二事,才得尸解之道,而不能使形骨俱飛。汝受其一事而有衝舉之望,斯乃勤苦所資,亦宿分所值矣。”“及五嶽真形,取其山之向背,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隧脈之所通而為之圖也。況主符圖吏兵仙曹,職宰者眾矣。汝得靈符及受列嶽真形,能自信奉而獲感通,乃知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永嘉九年正月九日白日升舉。

別名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原刻於湖南省境內南嶽衡山岣嶁峰,故稱岣嶁碑,原跡曾消失千年。字似繆篆,又似符籙。2007年7月上旬重新被發現,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物件。關於岣嶁碑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羅含《湘中記》、趙曄《吳越春秋》;其後,酈道元《水經注》、徐靈期《南嶽記》、王象之《輿地記勝》均有記述。

禹碑釋文(資料圖)

徐靈期真人,劉宋時人。修道於南嶽,歲久,遍遊嶽之巖洞及諸山谷,無不周覽。能制伏虎豹,役使鬼神,作《衡山記》雲:天柱峰高四千一百丈,有夏禹治水碑銘,皆蝌鬥文字。紫蓋峰常有白鶴翔集其頂,而神芝靈草生焉。又言有石室在其下,香爐、臼杵、丹灶具存。祝融峰上有碧玉壇,傍生紫梨木,雖子熟,人莫得而食之。以元徽二年九月九日白日升舉。

陳慧度真人。修道煉丹於玉清觀,早暮為山精所試,三結丹爐,其志愈勤。及丹成,服之。以晉永明二年五月十三日升舉。張曇要真人。居招仙觀精思,感通天真,密降授其內養元和默朝大帝之道。行之十三年,神遊太空,面朝皇極大帝,賜以瓊實琅膏混神合景之液。受而服之,變化不測,神用無方。以齊延興元年七月十三日升舉。

張始珍真人,南陽人也。居南嶽,遇神仙降授明鏡之道,使其修之。謂曰:“夫照物理者,天也。照物形者,鏡也。天之道以清,鏡之體以明。人能存天清鏡明、澄心靜神而內外洞朗,則至道成矣。若以內役其智,外勞其形,心不澄,神不清者,去道遠矣。吾昔受之於長桑公子云:此道要秘於太微中天帝所,得之能洞達玄通,遐照八極。夫洞真法中有四規之道,依四時而行之,亦與此同體爾。古人所謂虛其室則白自生,定其心則道自至。信哉,言乎。”始珍修之九年而成,洞視千里,無一物可隱。以梁天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於九仙宮白日升舉。

照物理者,天也(資料圖)

王靈輿真人,九江道士,勤志於道。初居五老峰,神人夜中謂曰:“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穀於砂石之問,則不能成矣,雖有升飛之骨,當得福地靈墟,爾後可以變化。雖累德以為土地,積功以為羽翼,苟非其所,魔壞其功,茲道無由成矣。”靈輿問何地可以棲止,曰:“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可以沖天矣。”遂自廬阜,遷居南嶽中宮。一十二年,群真下迎,以梁天監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就壇升舉。

鄧鬱之真人,與徐靈期為友,周遊靈山。宋元徽年中,徐君於上清官昇天,鬱之徘徊仙山。歲久,梁帝聞其修道而闕丹石之備,詔賜物力,許於嶽麓山,置上中下三觀,為修煉之所。有神人告語曰:“洞門之中是招福之鄉,延生之地,善記勿忘。”丹成,復回居紫蓋峰東。以梁天監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有八真人乘雲車羽蓋降於室中,是日鬱之就石壇同升。

魏華存 元代泥塑彩繪 武當山南巖宮皇經堂

魏晉時高道魏華存,晉司徒魏舒之女,在南嶽靜修十六年,“感龜臺金母、三元夫人、馮雙禮、朱紫陽來降,教以玉訣”,得《太上黃庭內景經》,於東晉咸和九年(334)仙化,世稱南嶽魏夫人,為上清派之祖師。今南嶽所存黃庭觀,即魏夫人修真得道處。在衡山集賢峰下,距南嶽大廟約1公里。

據宋陳田夫《南嶽總勝集》載,觀在天柱峰下,唐建。清乾隆年間移建於此。有正殿、過殿、左廂房等,都為清代磚木結構。門外有飛仙石,又名魏夫人飛昇石。由南嶽鎮至此,公路平坦,林木婆娑,風景頗佳。

唐初,江西臨川人鄧紫陽入南嶽,謁青玉、光天二壇,禮鄧真人為師,精北帝天蓬大法,北帝便派神人下凡,將劍法傳授給他。開元十三年,唐玄宗召他至京城,齋於太一宮。為了弘揚道教,唐玄宗派鄧紫陽巡察江南三十六郡的道觀和各地的道教情況。

天蓬元帥 明代銅鑄 北京白雲觀

鄧紫陽在江南巡視了一年,開元十四年回京城復旨。玄宗賜他道號“紫陽”,並賜他紫羅法衣一副,絹一百匹,賜東京的福唐觀和他家鄉的龍興觀給他安居修道。開元二十七年,敕詣中嶽、王屋山、函谷、宗聖觀及各名山修功德,開元二十九年定居於太玄觀。同年鄧紫陽忽見空中有虎駕龍車,他知道這是上天來迎接了。便齋戒沐浴,不久羽化仙去。世人稱他為鄧天師。後人常常看見他在南嶽山上雲遊。

自鄧紫陽之後,承其法脈的為其侄子鄧德誠、侄孫鄧延康及後裔鄧道才、鄧道苗、鄧啟霞數代,再加眾多弟子譚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鄒鬱華、何元通、王棲霞、黃洞元、瞿童等人的推衍,並得於唐代皇室如武則天、玄宗、德宗、憲宗、武宗、宣宗、懿宗的大力支援,北帝大法便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還修建了一批北帝、四聖專祠。

《南嶽總勝集》曰:“北帝院在銓德觀後半裡,修竹長松,前後茂密。”

修行交流丨誦習經典

上一篇:藥渣子製成“大力丸”,白蘿蔔曬乾充當人參,民國江湖騙局真不少
下一篇:發號施令 役使鬼神:試論道教法印的源流變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