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怎能保證死士誓死效忠?此手段確實高明

“死士”這兩個字,瞭解過戰爭和古代權力爭鬥的人一定不會陌生,說白了就是用生命去完成某個戰鬥任務或政治目的的勇士。這種人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存在,而根據他們目的的不同,後世對他們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我國曆史上也從來不缺死士,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刺秦王的荊軻。荊軻為何能視死如歸去刺秦王?原因在於樊於期為了成全荊軻當他面自刎,同時也是為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像荊軻這樣的死士,我國曆史上還有很多,譬如專諸,聶政和豫讓等等。其中,數量最為龐大的一批,還得是司馬懿當年的“三千死士”。根據《晉書·景帝紀》的記載,當年司馬懿為了在魏國的權力鬥爭中取勝,特地陰養了三千死士,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視死如歸只為司馬懿家族賣命。

司馬懿一邊要時刻防備著曹爽,謊稱有病閒居在家,一方面還得偷偷豢養死士,大隱隱於市,為了不讓曹氏知道他在培養死士,這些死士在平常的時間裡都是混跡於普通老百姓中,待司馬懿下達命令,才會把自己的一身本領發揮出來。

那麼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又是如何保證死士誓死效忠的?

畢竟死士是要主動赴死的,面對死亡,誰能保證自己不會動搖呢?這裡就體現出司馬家高明的死士培養和控制手段。首先,司馬家的死士很多是他們收養的棄嬰,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人們朝不保夕,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誰又會在意一個嬰兒的死活,所謂“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因此那個時候棄嬰遍地。

司馬家便把這些棄嬰收養起來從小培養,一方面教導他們忠誠,一方面作為他們的恩人讓他們感恩。其次,司馬家捨得花錢。棄嬰的培養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馬上發揮作用還得是年輕力壯的才行,在那個戰爭年代,民不聊生,為一口飽飯,連命都可以不要。

司馬家正是看準百姓的這個心理用利益進行引誘,雖然自己很可能會死,但是掙的錢可以讓家人活下來,許多人還是願意的。且這一類死士本就是抱著拿錢換命的態度來的,所以用他們執行任務,更是悍不畏死。

另外,為了固化對這三千死士的管理,司馬懿還採取了一些特殊手段。司馬懿手上不僅掌握著死士們的生死,更掌握著死士家人們的生死,這讓死士們如何不懼他。

而對於那些沒有家人的死士,如有叛逃被發現,司馬懿就會派人將他們處死,以此來警示其他人。這樣殘酷的管理模式,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也死死的掐住了死士們的命脈。對於他們來說,司馬懿就是掌握他們生殺予奪大權神明。

但是,死士在忠心也會生老病死,為了不斷地補充死士的數量,司馬懿還會幫助他們娶妻生子,而他們的後代也將會接替祖輩成為下一批死士。如此週而復始,就能夠有效保證有足夠多的死士為司馬氏效忠。

上一篇:西漢名臣張安世的成功之道:低調做人,踏實做事
下一篇:美國戰車真的很能打嗎?正面戰場上貌似無敵,對付游擊隊就被打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