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二戰期間,蘇軍的數量幾乎是英軍的一倍左右,長期維持在1000萬以上,而英軍的數量卻只有600萬左右,英國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也比不上蘇聯,蘇聯的國土更比英國遼闊。

在此情況下,德國人明知蘇聯的戰略縱深會使其失去閃電戰的優勢,最終為何放棄繼續進攻英國,而選擇與其簽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持續糾纏四年多?這就不得不說說英國當時佔據的“天時地利”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德國這個國家的悲哀,地處歐洲腹地,西有英法,東有蘇聯,一戰時就被東西夾擊兩線作戰,地理位置的不利使之始終處在戰略的被動之中,當一戰失敗後,德國的高層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在對波蘭動手前,首先與蘇聯簽訂了互補侵犯條約,暫時的避免了兩線受敵。

當暫時沒有了東線的威脅,德軍摧枯拉朽的閃擊了英法的盟友波蘭,迅速調轉槍口就對準了英法,長驅直入的進攻,法國投降,英國透過敦刻爾克狼狽撤回英倫三島,結果就是德軍百萬大軍看著英吉利海峽望洋興嘆。

英國是個島國,與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若想進攻英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實力,是無法逾越海峽這一天塹。

二戰時,德國受制於地形和國家傳統,並不是海上強國,雖然擁有強大的陸軍和空軍,但其海軍實力卻極其一般。最終,號稱“歐洲終結者”的希特勒及其領導的第三帝國軍隊沒有跨過這個海峽。這足見英國地理位置的重要。

對於希特勒與他的將軍們來說,英吉利海峽簡直就是不可吳越的鴻溝,二流的海軍無力支援德軍登陸作戰,在經過了勸降與英倫空戰的失敗後,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

結果就是,蘇聯集結起了軍隊,全部部署在了邊境處,絲毫沒有梯次防禦的架勢,軍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軍備,作戰參謀們一直在研究德國地圖…

上一篇:膠東歷史:平度的金礦到底挖不挖?這個問題曾讓清朝很糾結
下一篇:283具屍體、45噸垃圾和12噸屎,是人類留給珠穆朗瑪峰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