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聯農業有多落後?糧食危機給蘇聯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冷戰時期,在歐洲,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對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兩個陣營都有許多小國。隨著歷史發展,1991年,華約也解散,同年蘇聯也解體。回望蘇聯的解體,少不了東歐劇變帶來的影響。作為蘇聯的小弟,東歐國家為何會發生劇變?東歐劇變的原因很多,比如,東歐國家的體制僵化,國家內部矛盾激化,經濟封閉式發展,蘇聯與東歐國家的矛盾等,這些原因都導致東歐國家,政治發生劇烈的動盪。

東歐劇變也讓蘇聯陷入困境。而在蘇聯解體中,同樣有不少原因。比如過渡的重視重工業,卻忽視了輕工業;又或者是,蘇聯走上錯誤的農業改革,導致蘇聯的糧食危機出現。在蘇聯解體前,蘇聯的農業是如何的?糧食危機給蘇聯帶來哪些衝擊?早在蘇聯成立初期,農業就由國家集體計劃經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農業,給了蘇聯很大的幫助,有效的減少了貧困率。

經過二戰後,蘇聯也成為超級大國之一。隨著與美國之間的冷戰開始,蘇聯被美國帶偏。許多資金都投入到對抗中,卻忽視了自身的問題。在農業發展上,蘇聯經過前期的快速發展,到五十年代時,蘇聯農業的弊端開始顯現。為了改革農業,赫魯曉夫推行了玉米運動。在廣大的西伯利亞進行玉米推廣,因各種原因,最終導致玉米運動失敗。尤其是不顧蘇聯的環境,強行推廣種植玉米,最終引起人民的反對。

赫魯曉夫農業改革失敗後,造成蘇聯農業生產減少4/5,導致糧食危機進一步加劇。1962年,蘇聯只能提高食品零售價,而赫魯曉夫之後,蘇聯的農業依舊艱難。勃列日涅夫時期,為了提高生產率,採取的政策是: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以及放鬆各種政策,這使得農業穩步的提升。但勃列日涅夫在蘇聯農業發展好的時候,依舊盲目的追求超越式發展。

1971年,蘇聯大力發展大型畜牧業,這造成大量糧食浪費。之後更是對農莊進行改革,全部過渡到大型國營農場中,再次把農業集中起來。這造成農場員工的工資,和勞動成果並沒有關係,全靠分配,也減少農業的生產率和積極性。這些都使得蘇聯農業效益不斷下降。1971年到1975年,蘇聯糧食為1。816億噸,之後不斷下降。勃列日涅夫下臺後,蘇聯農業的衰退,依舊沒有停止。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蘇聯的農業已經連續多年下降,這把蘇聯逼入了深淵。為此,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蘇聯農業。

1986年,蘇聯推出承包制與合同制,這兩個方針迅速推廣到農場、家庭、生產組等。這是正確的方針,直到1991年,蘇聯才全部完成改革。而戈爾巴喬夫改革農業時,蘇聯的經濟呈現出負增長。當時蘇聯內部矛盾越來越激烈,即使戈爾巴喬夫再怎麼做,依舊挽救不了蘇聯悲慘的命運。加盟國的獨立願意加劇,誰也挽救不了這個紅色帝國的解體。而從蘇聯進口糧食來看,就能看出這個國家的農業落後。

1963年,蘇聯開始從外國進口糧食,之後逐年遞增,到1970年,進口糧食為220萬噸。1975年,增加到1590萬噸。1980年為2940萬噸,1983年為3390萬噸,1984年為4600萬噸,1985年為4560萬噸。從這裡可以看出蘇聯糧食缺口之大,需要從外國進口彌補缺口。整個八十年代,蘇聯的糧食進口占到世界15%,他也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從這也看出,糧食危機對蘇聯的衝擊有多大。在蘇聯重視重工業的同時,對農業和輕工業的忽視,依舊得不到更多的資源投入。有85%的投資,都是用於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再加上每次農業改革,都會把蘇聯帶入困境,最後蘇聯一步一步的走入絕望,迎來的是他最終的解體。即使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但農業的落後,造成的糧食危機,也成為其中的一個。

上一篇:霍元甲上海成名的幕後真相
下一篇:聽說,你們整天羨慕唐太宗和武媚孃的悽美愛情,呵呵,不如來聽聽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