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東漢末年,明明還有一個燕國,為何不說“四國”只說三國鼎立呢?

《三國演義》讓三國故事通俗化為我們所熟知,“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句歌詞人人會唱。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群雄逐鹿、割據紛爭的亂世史,雖然沒春秋戰國分得久,但期間發生的故事,至今讓後人熱衷青梅煮酒論英雄。

東漢變成了“三國”,但三國實力差距還是很明顯。得中原者得天下,佔幽州、青州、冀州、兗州、徐州、雍州、涼州、豫州、幷州和荊州揚州部分地區的曹魏實力穩居第一,盤在益州的蜀漢、佔荊揚部分地區與交州的孫吳必須結成聯盟才能保證短期內不被曹魏挨個兒吞掉。

“開國君主”中,最先稱帝的是曹丕,其後劉備,再是孫權,曹丕於220年稱帝,劉備是221年,孫權最晚,到229年才將自己的野心徹底暴露出來,如果按孫權稱帝“三國”正式形成開始算鼎立時間,263年蜀漢滅亡算三國鼎立局面被打破,那這鼎立的時長也就34年。

不過早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時候,遼東地區就出現了另一股割據勢力,公孫氏。公孫氏也歷了幾任主公,190年,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24年後公孫度病逝,兒子公孫康接位,公孫康把袁尚、袁熙兩兄弟的人頭奉給了曹操,被拜左將軍。

公孫康死後因為2個兒子還小,弟弟公孫恭在眾人推舉下接任了遼東太守,公孫恭身體不大好,雖然從魏文帝曹丕那裡獲拜車騎將軍封平郭侯,但魏明帝曹叡即位後,侄兒公孫淵毫不留情地把他這叔叔逼迫退位,他因此遭到囚禁,勝利者公孫淵迫不及待地自立為遼東太守。

本來遼東發生內亂,魏明帝大可趁公孫淵立足未穩發兵,將遼東這個長期割據在三國外的勢力清除,劉曄也這麼勸他來著,他認為若不及早下手公孫淵必定叛亂。但魏明帝卻沒有這麼做,反而默許了公孫淵繼續當遼東太守。

料事如神的劉曄猜對了,237年,公孫淵在擊敗了前來討伐的魏將毌丘儉後自立為燕王,“三國”之外又出現了一個燕國;公元238年,司馬懿擊敗公孫淵,燕國亡。

公孫淵的燕王當得有模有樣,年號定為了紹漢,百官齊備,派使者去授予鮮卑單于印綬,給邊地少數民族首領封爵,同時又派使者和東吳通訊息,希望靠稱臣方式爭取孫權那邊外援。

既然出現了“燕國”,且從東漢末年到魏明帝曹叡時期公孫氏都長期盤踞遼東,為什麼不說那時有“四國”,仍然只算“三國鼎立”呢?難道因為公孫淵沒有稱帝,只是稱王?

首先,從公孫度到公孫淵,祖孫三代數十年間大部分時候都是臣服曹魏的,那邊廂劉備與孫權自208年赤壁之戰便明著跟曹魏保持著對立,劉備那邊頂著個“光復漢室”的名義不用多說,而孫權,雖然曾在夷陵之戰時期接受曹丕的冊封當吳王,但僅僅是表面臣服。

夷陵之戰,孫權擊敗了劉備,沒幾年便稱帝,明顯之前臣服曹丕只是權宜之計,孫權內心是絕對不服曹丕的。

反觀公孫氏這邊,公孫度和公孫康父子2人都接受了曹魏的官職爵位。公孫度也算開拓型軍閥,伐高句麗和烏丸,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招攬賢才名士,設學館搞文化,面對曹操給的永寧鄉侯爵位,公孫度確實有點不屑一顧,說自己是實際的遼東王不需要永寧侯爵,但也沒反抗。

公孫度畢竟沒和曹魏撕破臉,直到公孫恭也沒有,也就公孫淵這個腦子不好本事一般的野心家會一邊通魏一邊通吳,結果被司馬懿狠狠教了怎麼做人。

其次,公孫淵的“燕王”之位與“紹漢”年號維持太短,僅13個月就因為自己和兒子公孫修在司馬懿討伐下雙雙身死自動消失,所謂“燕國”才存約一年時間,不像蜀漢與東吳,都存在了數十年。

即使266年曹魏被司馬炎篡奪了,但從曹丕稱帝起,也歷了曹叡、曹芳、曹髦、曹奐5個皇帝,存46年。

如果公孫淵能抵擋住司馬懿的進攻,將“燕王”這個自立的名頭傳給兒子,甚至孫子,甚至變成帝號,那“三國鼎立”可能就要改一改,變成四國,只可惜公孫淵能力不足,有曹操的心,卻是袁紹的命,對於公孫氏,《三國志》中有一段評價:

度殘暴而不節,淵仍業以載兇,秪足覆其族也。

所以說,在亂世爭雄,靠繼承祖業不夠,還得有足夠的智商能力,孫權晚年東吳為何朝局生亂?劉禪為何不能將劉備的事業做大做強?司馬氏又為何笑到最後?

這些在《三國演義》中都被藝術化了,沒有深刻揭示其中歷史規律,所以三國故事人人能講,更深的東西就只有少數人掌握。

對於真想“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讀者,在《三國演義》基礎上讀《三國志》是最佳選擇。作為真實記錄了三國風雲的正史,《三國志》妙在語言簡練但敘事客觀、詳細,是學習權謀帝王術的不二之選,文白對照的話就更容易理解領悟。現在推出的精裝綢面正版《三國志》6卷一起僅需168元,作為收藏也極具價值,點選連結可購買。

上一篇:別小瞧敢當眾撒潑的女人!《小捨得》她才是全劇深藏不露的狠角色
下一篇:他放關羽一馬,卻被關羽斬殺,劉備若得此人,或能興復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