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北大教授給老媽解釋什麼是GDP,看完驚呆了!

▣ 綜合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媽今年88。退休後,她每天必看二份報紙——城市晚報和參考訊息,晚上7點準時看中央電視臺。

這倆份報紙和中央新聞是我媽的精神食糧,直到有了微信。我媽學會微信後,不僅用iPad 看網上訊息,也開始跟我越洋討論世界大事和學術問題。

有一天,我媽說:“中國GDP已是世界第二了;再過幾年,就成為第一。中國發展越來越好,你快回來吧!”

過了一天,她問我:“你給我解釋一下,GDP究竟是什麼?”

別看我媽小學畢業,但她不停學習到88。她還做了一輩子會計,對數字敏感。要回答她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備了好幾天課,才敢給我媽講。

我說:GDP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總量,越多代表經濟活動越強。

比如,一個島國,只有兩人,一男一女。男的種地,女的做衣服。每年男的要花1元錢,向女的買衣服穿;女的要花1元錢,向男的買糧食吃。這一年,該島國GDP就是2元錢。

第二年他倆結婚了,雖然女的照樣要吃1元錢的糧食,男的照樣要穿1元錢的衣服。但因為是二口子,就不用互相花錢買了,因此,這一年的GDP是0。

GDP只計算用錢支付的經濟活動,以貨易貨,義務勞動和家務都不算GDP。

十年後,他倆生了一男一女,離婚了。女孩歸媽,男孩歸爸。女家每年要花2元,向男家買糧食吃,男家要花2元向女家買衣服穿。這一年的GDP就是4元。

又過10年,男孩從外地找來一個媳婦,生了一堆孩子;女孩從外地找來一個女婿,也生了一堆孩子。人多,吃的多,穿的也多。男家要花10元向女家買衣服穿,女家要花10元向男家買糧食吃。這一年GDP就是20元。

人口越多,消費越多,GDP也越多。

又過了一年,島上發了洪水,糧食減產一半。女家還想向男家買那麼多糧食,男家說只能供應一半,而且你還要付10元錢,因為糧食少,錢多,通貨膨脹了。

當年也發生一場大火,把製衣廠燒了一半。女家也只能賣給男家所需要的一半衣服,而且也通貨膨脹了,男家也要支付10元錢。

這一年的GDP還是20元嗎?

不是。GDP要剔除通貨膨脹,這一年的GDP只是10元。

又過一年,島上風調雨順,製衣廠也全面開工。東西多了,價錢自然降下來。男家和女家又各自支付10元錢買衣服和糧食。GDP恢復到自然災害前的水平——20元。

孫子們都長大了。由於男家管教不好,其中一個孫子喜歡玩火,把森林經常點著當煙花看,為了不讓大火把島子燒光。島國成立了政府,政府僱傭一個消防員。消防員工資每年1元。

女家的一個外孫女也出毛病了,就喜歡隨便扔垃圾,垃圾扔的滿山遍野。沒辦法政府只得又請一個垃圾工,跟著女孩屁股收垃圾。垃圾工每年工資也是1元。這一年GDP增加了2元,變成22元

又過一年,島上發現一個煤礦。每年向島外出口10元的煤。這一年GDP增加10元,變成32元。

又過一年,他們發現,煤礦造成島上水源汙染,政府必須再請一個人處理汙水。這個人的工資每年1元。

他們還發現,政府人多了,需要有專門管政府的人。於是,他們選一個總統,總統工資每年1元。

總統發現,總統沒有秘書不像總統,政府又找一個秘書,工資每年1元。這一年GDP增了3元,變成是35元。

又過一年,秘書發現政府權力太小,不像政府。應該把國家經濟管起來,種地,做衣服和採煤都需要政府審批。審批就要有表格。於是,政府又請一個人負責表格,這個人的工資每年1元。

島國的人開始不服,不想填表就要耕地,做衣服和採煤。政府為了保證國家正常運作,必須請個警察。警察人工又是1元。

這一年GDP增加了2元,變成37元。

政府開支也是GDP,公務員越多,GDP也越高。

島國孩子越來越多,請個老師教孩子。老師人工1元。老師認為,孩子應該穿校服上學,學習才努力。老師利用業餘時間,做了10件校服賣給學校。學校為此支出10元。

這一年GDP增加11元,變成48元。

教育費也是GDP,學費越高GDP也越高。

女人除了能做衣服,還懂中藥,一直為島上人民看病。本著救死扶傷精神,她只象徵性收費。但看到老師把她生意搶走10元,她決心把損失補回來。於是,她看病也收費了。這一年她給10個人看了病,每人給她1元。

於是,GDP又增加了10元,變成58元。

醫療費用也是GDP,看病費越高,GDP也越高。

又過一年,島國發現鄰國對他們虎視眈眈。為了保衛家園,島國必須找10個軍人,每人工資1元。每人再配一杆槍,每杆槍1元。

GDP又增了20元,變成78元。

軍費開支也是GDP,武器買的越多,GDP也越高。

有生意頭腦的老師和女人成了島上首富後,就不願意幹家務,也不願意看孫子了。這一年,她倆都新添一個孫子。她倆每人請二個月嫂看孫子,每個月嫂工資1元。

這四個月嫂家裡都有不到一歲的小孩,為了賺錢,只得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但,這一年GDP多了4元,變成82元。

島國人民喜歡房子,因為房子不僅能住,還能炒。於是,每戶都買了兩套房子。全國買房子共花了100元,GDP猛增到182元。

逐漸他們發現。煤礦開採把島國很多地面挖塌;汙水處理不當,不僅把水源汙染,而且土地也汙染了。蓋房子用鋼,鍊鋼要燒煤,燒煤把島霧霾了。

為了讓子孫後代能繼續在島上生存繁殖,必須加大力度解決過去環境欠賬。這一年,島國拿出18元修復環境。

這一年GDP增加到200元。

治理汙染也是GDP, 治理費用越高,GDP也越高。

30多年,島國的GDP從2元增加的200元,成了世界經濟強國。

課講到此,我給我媽總結一下:“GDP不是越多越好;越多隻代表越忙。因此,GDP第一,不代表牛。關鍵要看你是什麼GDP?”

我媽說:“你這是胡說八道!”

我說:“不是。”

GDP指標是美國經濟學家 Simon Kuznets 1934年發明。1944年後,全世界開始用這個指標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但是 Simon Kuznets在發明這個指標時,就警告過美國國會:“

如果不把財富分配的問題考慮進來,GDP 指標不適合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為什麼?比如,美國現在貧富差距太大,最富1%家庭的財富比下面90%的家庭財富還多。(注2 ) 儘管美國GDP全世界第一,但大街上經常看到無家可歸的流淚漢。

Simon Kuznets  還警告:“

GDP只計算經濟成果,沒有計算為經濟成果所付出的社會代價。因此,GDP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為什麼?比如,中國GDP增長很快,但代價是汙染嚴重,也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汙染造成的疾病和對人心理的影響,以及留守兒童和他們父母的痛苦都沒在GDP中反映出來。

1962年 Simon Kuznets 又強調:使用GDP指標時,“

必須要分清數量和質量,長期和短期,產出和成本的關係。還要明白為什麼要追求GDP和為誰追求GDP?”

後來,也有很多經濟學家批評GDP過於片面,其中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可:GDP 不包括家務和不支付貨幣的工作是不對的。

澳洲人工貴,找個人修點東西,至少100元澳幣。為了省錢,我學會了修馬桶,水龍頭,修房頂,刷漆,剪草坪,砍樹,修電源開關,換髮動機油……。。

去年,這些工作讓我省了1萬元。

如果請別人做這些活,澳洲GDP就會增加1萬。如果沒錢請人,我又不會做。我的花園和房子就會破破爛爛——給鄰居的視覺增加了不美,讓我住的也不舒服。

我的義務勞動毫無疑問增加了澳洲人民的幸福,但它卻沒有被計入澳洲GDP。

後記:

經濟學還有二個重要概念,一個是“資源有限”,另一個是“機會成本”。

如果島國人民都像日本人民那樣不亂扔垃圾,島國的垃圾就少了。上面的GDP,有1元錢是請人撿垃圾的。如果不用請人撿垃圾,島國的GDP會不會少一元?

不會的。撿垃圾的人不撿垃圾,可以請他去修路。路通暢,少堵車。

但由於勞動力有限,他要麼修路,要麼撿垃圾。於是,島國就必須在撿垃圾和不堵車之間進行選擇。

選擇撿垃圾,就要忍受堵車。堵車就是垃圾少的代價——經濟學叫機會成本,反之亦然。

軍費花多了,國家安全了,但治理汙染的錢可能少了;思想教育經費多了,人民思想進步了,但花在醫療上的錢可能少了;公務員多了,社會管理有序了,但科研經費可能少了……

資源有限和機會成本這兩個概念,可以衡量GDP的每一分錢。看看它給人帶來的是幸福,還是辛苦,或者是痛苦?

上一篇:中焦不通,上火、失眠、婦科...百病纏身
下一篇: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那些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你可能猜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