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恩人一把寶劍,漁夫接過劍隨即自刎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文天祥本來只是一個文官,可彼時的南宋正面對著外來的侵略,他便毅然放下筆桿,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並且為守衛家國付出所有,甚至當南宋投降之後,他仍然堅持著抗爭,在兵敗被俘虜之後,他仍舊不肯投降,最終慷慨就義。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武器裝置越來越先進。早已經從之前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以前打仗兵器多是刀劍之類的東西,並且劍還被譽為百兵之君。雖然和刀一樣都身為冷兵器之一,但劍卻一直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因為劍有著筆直的劍體,尖銳的劍尖,還有著鋒利的雙刃,這讓劍可以在揮舞的時候擁有著極大的殺傷力,並且攻擊面積也非常的寬廣,基本上所有方位都能夠覆蓋的。而中國的劍和其他國家的劍又有著很大的區別。歐洲都是騎士劍,劍尖一般是圓錐形,頂部非常尖銳,主要功能在刺上。

我們中國的劍雖然和歐洲劍相比,在刺方面要差一些,但功能更加完善。歐洲劍更適合在馬上突擊刺殺,而中國劍更適合用於平地。在我國古代,人們講究習文上午雖然並沒有要求人們做到文武雙全,但兩方面都要學習。特別是在宋代以前,即使那時候的城防非常嚴格,但當時的讀書人,仍舊可以每日佩戴著劍出行。

讀書人配劍出行,一方面是把劍作為裝飾品,以劍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畢竟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想要有出路就必須讀書。那時候只要家裡能夠出一個進士,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有官員,貼身侍衛和讀書人,能夠在當時的城中佩戴劍出門。

另一方面則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佩戴劍可以用於保護自己,李白作為詩仙,可想而知在詩歌上的造詣和地位,而他的劍術在古往今來的讀書人中可以說是最高的。而他這一生中所著作的詩歌中,劍一共出現多達107次,這還除去一些包含劍的地名,可想而知李白對於劍的喜愛。

李白是古時有名的劍客,非常喜歡寫關於劍的詩歌。他的老師更是唐代三絕的裴旻。而李白更是向外聲稱自己除打不過師傅之外,從來沒有輸給過別人。他曾經寫過一首關於龍泉劍的詩歌,他自己的佩劍也是龍泉劍,只不過卻不是歷史上十大名劍之一的那一把,只是出產自龍泉的劍而已。

真正的七星龍淵劍是由有著中國古代鑄劍鼻祖之稱的歐冶子鑄造而成,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歐冶子跟著舅舅學習過很多關於冶金的知識,學習製造各種青銅劍,斧頭之類的東西,後來他發現銅和鐵按一定的比例融合後,可以出現更堅韌有韌性的金屬。正是因發現這種金屬,他鑄造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把劍,這把劍就是龍淵劍。

只不過七星龍淵劍和李淵的名諱衝撞,所以改成後來的龍泉劍。理所當然地在李淵死的時候,跟著李淵進入皇陵,成為陪葬品。而關於龍泉劍這把神器,歷史上還有不少關於它的典故。關於春秋時期的名將伍子胥,在《吳越春秋》中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他因被奸人陷害,只能亡命天涯,不停的逃亡。

最後因為被楚國不停的追殺,逃到長江邊,前有滾滾長流的長江水,後又不停追趕想要他命的敵人,他進退兩難。只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正當這個時候,他發現長江上游有一條漁船正朝著這個方向駛來。駕駛船的漁翁發現他,連忙讓他上船。他上船之後,漁翁駕駛的船很快就在蘆葦蕩裡消失不見。

伍子胥對於漁翁非常的感激,漁翁不僅把他載到對岸,還把船上的吃食拿給伍子胥充飢。現在的伍子胥肯定沒有辦法報答漁翁,所以詢問漁翁的姓名,方便日後報答。可是漁翁並不求他報答,伍子胥覺得不能知恩不報,於是把身上的配劍送給漁翁表示感謝。

伍子胥的配件正是七星龍淵劍,漁翁接過劍之後,嘆了一口氣對伍子胥說他之所以會救伍子胥,只是因為知道伍子胥是國家忠良,並不要求回報。可是到了現在,伍子胥還懷疑他,所以他只好用這把劍來證明自己的氣節。話音剛落,他就用七星龍刃劍瞭解自己。

參考資料:

《俠客行》

《吳越春秋》

上一篇:南北風雲——歷經坎坷逢凶化吉,拓跋珪重建代國
下一篇:“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令中原人如此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