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湘軍三次屠城,孩童未能倖免,曾國藩為何不阻止?

1854年4月,曾國藩從衡陽移師北上,親率17000湘軍精銳征討太平軍,同時釋出《討粵匪檄》,自我標榜儒家忠義精神,號召大夥起來圍剿太平軍,拯救華夏四萬萬生靈。從檄文內容可知,曾國藩以衛道士自居,說自己消滅太平軍是為民除害,將人民從水火中拯救出來。

曾國藩自我標榜儒家忠義精神,“為民請命”,但其麾下湘軍卻大肆劫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曾國藩縱容士兵燒殺搶劫,釀成三次屠城,九江屠城、安慶屠城、天京屠城,數十萬無辜軍民死於湘軍之手,孩童都未能倖免。湘軍屠城,連曾國藩麾下第一幕僚趙烈文都看不下去,在其《能靜居士日記》中多有提及。湘軍三次屠城,曾國藩儒家忠義精神何在,他為何不阻止湘軍屠殺?

01、攻破九江,湘軍殺戮,湖廣總督官文上奏朝廷

1855年1月,曾國藩率領3萬湘軍精銳圍攻九江、湖口,結果被翼王石達開擊敗,兩次投水自盡未遂,狼狽不堪。九江、湖口之戰,曾國藩顏面盡失,對擅長防守的林啟榮十分畏懼。1858年5月,因石達開兩次拒絕救援林啟榮,九江被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攻破,城內17000太平軍將士全部被屠殺,林啟榮還被開膛破肚。事後,曾國藩還說,林啟榮善於防守,他自愧不如。

屠城17000餘太平軍將士後,湘軍因長期作戰,在九江城下吃盡了苦頭,破城之後便大肆劫掠、燒殺,無惡不作,城門居民死傷慘重。時任湖廣總督官文對湘軍之罪惡行徑不滿,在給朝廷的奏報中描繪城內慘狀,痛批湘軍。奏報言:“無路可奔,嚎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殆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

02、攻破安慶,城內無辜男子、婦女,深受湘軍之苦

1858年12月,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鎮聚集重兵,圍殲湘軍最精銳的李續賓軍團,湘軍7000餘人在桐城、三河被全殲,第一悍將李續賓也被擊斃。此戰,曾國藩疼愛有加的弟弟曾國華被太平軍殺死,身首異處。三河之戰,弟弟被殺,曾國藩對太平軍更加痛恨,攻破安慶之後,曾國藩再次舉起屠刀。

1861年9月,九帥曾國荃麾下“吉字營”湘軍攻破安慶,城內16000將士全部被處死,無辜男子、婦女,死傷數萬。這次破城後,曾國藩公開下令掠奪三天三夜,任由湘軍胡作非為,直言“大快人心”。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載:“殺賊凡一萬餘人,男子皆死,婦女死者萬餘。”趙烈文,湘軍第一幕僚,曾預測清朝滅亡時間,直言清朝熬不了半個世紀。作為曾國藩的鐵桿親信,趙烈文在日記中痛批湘軍,可知湘軍屠城時有多殘忍。

03、攻破天京,湘軍繼續屠城,幼兒也不能逃脫

九江之戰、安慶之戰,湘軍破城而入後,大肆屠殺起義軍、民眾,其兇殘本性暴露無遺。但是,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以及湖廣總督官文等奏摺中,尚未看到湘軍有殘殺孩童現象,其人性尚未泯滅。1864年7月,湘軍“吉字營”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起義軍、民眾被大肆屠殺之外,未滿兩三歲的兒童也沒能躲過一劫,湘軍罪不容誅。

湘軍劫掠天京,無惡不作,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載:“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可知,此時的湘軍已經沒了人性,孩童都成為屠殺物件,非常殘忍。“吉字營”第一悍將李臣典,劫掠民女無數,不數日暴斃而亡,令人唏噓。甲午戰爭後,譚嗣同遊歷南京,依然能聽到民眾對湘軍譴責,湘軍給他們帶來傷害實在太深。

攻破九江、安慶、天京,湘軍都是屠城,有時連孩童都未能倖免。此時,作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他不但沒有阻止,甚至還縱容燒殺搶掠,曾經所標榜的儒家忠義精神蕩然無存。安慶破城後,曾國藩下令掠奪三日,直言:“大快人心”,毫無悔過之心。那麼,曾國藩為何不阻止湘軍屠殺,為何不讓湘軍遵守紀律呢?

湘軍,與八旗、綠營不一樣,他們並不是朝廷直屬武裝力量,而是典型的私人軍隊,具有軍閥性質。不是朝廷直屬軍隊,其軍費來源只能靠自籌,靠在戰鬥中劫掠,“以戰養戰”。湘軍餉銀非常高,一般士兵月工資六兩銀子,遠超八旗馬隊的待遇,這並非曾國藩所能給予。曾國藩在衡陽訓練湘軍時,曾許多給予他們豐厚的餉銀,但現實很殘酷,曾國藩無法兌現。沒有錢,湘軍自然不賣命,要想湘軍賣命,必須有報酬。

不是朝廷正規軍,意味著湘軍地位不穩定,他們隨時可能被裁撤,只要太平天國滅亡,湘軍就沒有存在之必要,或者說必須要被削弱。如此,湘軍賣命拼殺,冒著生命危險與太平軍搏鬥,自然不想“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乾活。朝廷沒有軍餉,曾國藩透過正常渠道也無法滿足,湘軍自然會對民眾下手,其紀律糟糕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湘軍並非如後世所說的“知識分子與農民”結合體,湘軍後期成員都是地痞、流氓、遊民居多,他們紀律非常差,鮑超“霆軍”就是典型代表。1865年,“霆軍”拿不到餉銀,在金口譁變,8000多精兵南下投奔太平軍餘部,成為清朝勁敵。所以,就算曾國藩想阻止湘軍作惡,也阻止不了。況且,曾國藩需要湘軍賣力,對其糟糕之紀律只能聽之任之。

湘軍紀律糟糕,有“報酬”才有戰鬥力,一旦沒有獎賞,其戰鬥大打折扣。甲午戰爭時,湘軍、淮軍主力在遼東表現糟糕,毫無鎮壓太平軍時那股勁。

參考書目:《能靜居士日記》、《討粵匪檄》

上一篇:閻連科:我的第一次相親
下一篇:清朝軍服上的“兵”和“勇”,到底有何區別?一字之差,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