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鴉片戰爭時清軍都是用大刀長矛跟英國人槍炮作戰,而且槍炮不比英國

關於鴉片戰爭,主要有兩種誤解,一種是清軍都拿著大刀長矛跟英國人的槍炮作戰,一種是清軍也有槍炮,並且槍炮並不比英國差。

第一種說法完全錯誤,第二種說法錯了一半。首先必須明確,鴉片戰爭時清軍也是有槍炮的,但這些槍炮的水平比英國人落後了兩百年。

清軍使用的槍炮從哪裡來的?

明朝末年,清軍從明朝軍隊手裡繳獲了大量西式武器,然後他們進行了仿製。比如清軍主要使用的鳥槍,其實就是從葡萄牙的火繩槍仿製而來。這是一種前裝滑膛槍,從槍口裝火藥,再塞入彈藥,再用一根鐵棒壓緊,整個過程簡直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每分鐘只能發射一次。

事實上清軍對熱兵器還是很重視的,他們前前後後從火繩槍仿製改造了58種鳥槍,基本上大同小異,沒有任何突破,這是何其的內卷!

而此時英軍的主要裝備兩種槍,一種是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點火裝置是摩擦燧石,每分鐘可以發射3次。另一種是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點火裝置是槍擊撞擊火帽,每分鐘可以發射4次。

雖然都是火槍,但雙方的槍支效能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清軍的鳥槍有2米長,無論是裝填彈藥還是射擊都很不方便,而且還存在射程近、精準度差的致命缺陷。英軍的槍支射程遠、精準度也較高,還比清軍鳥槍裝填彈藥速度快。所以清軍鳥槍效能是全面性落後英軍槍支的。

即便這樣,清軍還不是人手一支鳥槍,只有約一半人能使用上鳥槍,而另一半人還在用弓箭……更誇張的是有一部分鳥槍已經用了幾十年!當然,鴉片戰爭爆發後也加班加點趕製了一批新的鳥槍,由於太匆忙,很多槍是無法到出廠要求的,但也不得不趕鴨子上架了。

槍太差,火炮也比不上人家。

清軍的火炮主要是仿製西方17世紀的加農炮系列,這還要感謝南懷仁那些洋人傳教士。清軍的火炮比英軍差,並非差在機制原理上,而是差在火炮的工藝水平上。

英軍的火炮炮膛內部更光滑,火炮的尺寸比例和火門的設計都很合理,因為這時候英國已經有科學了,他們對火藥燃燒、初速度、彈道都進行過研究,知道怎樣設計更科學。

19世紀40年代英國的惠特沃斯12磅炮

清軍的火炮都是仿製,而且從來沒有興趣探究這裡面的科學原理。清軍火炮炮膛內部比較毛糙,十分影響精準度。有些火炮火門口設計比例也不對,要麼是太靠前,要麼是太靠後,或者火門口開得太大。

一門火炮的鐵質太差那肯定是不行的,此時英國的冶煉技術也遠遠高於大清。清朝的鐵含雜質較多,做出的炮膛極容易炸裂。很多清軍火炮手不是被對方轟死的,而是自己的炮炸膛炸死的。為了防止炸膛,清軍只好將炮膛壁管加厚,另一方面要少裝火藥,這樣的火炮既笨重,威力還一般般。因此清軍千斤巨炮,往往還比不上英軍的小炮威力大。

鴉片戰爭時期的清軍大炮,看上去氣勢恢宏很猛的樣子,六七分鐘發射一炮。

清軍的炮彈也比人家落後。清軍只有一種實心炮彈,英軍不僅有實心炮彈,還有其他的霰彈、爆破彈等品種,在不同的戰爭需求下使用不同的炮彈。

其實在明末時中國從西方引進了一種開花彈,清朝初期清軍的御林軍還用過。可能是太平盛世太久了,後來這種開花彈就被遺忘了。鴉片戰爭後的30多年,在陝西寶雞出土了明末的開花彈,左宗棠含淚感慨——原來200多年前就有種利器了,為啥我們都沒有引起重視啊!

中國發明瞭火藥,被西方人學了去。可是在鴉片戰爭時,“學生”在火藥的運用上已經全面超越了“老師”。英軍槍炮的火藥是不一樣的,槍是槍用火藥,炮是炮用火藥。怎麼個不同法呢?主要是硝、硫、炭的比例不一樣。黑火藥都是用硝硫炭來調配的,但這三者的比例問題可是個大學問,當時西方運用科學方程已經完全掌握了最佳的調配比例。就像古代鑄劍師對銅、錫、鉛等原料的調配比例,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是不是一個好鑄劍師。

而大清的火藥還是按照明朝的配方來製作的,幾百年的老方法沒有任何改進。關鍵這個老方法還不好,製作出的火藥極易受潮,爆炸效力也較低。大清火藥是手工作坊做的,英國火藥是近代工業化生產的結果,兩者在產能上也是天壤之別。

我們常說英國人船堅炮利打開了大清的國門。如果大清的槍炮還勉強能跟英國人拼一下,那麼英國人的船艦對於大清幾乎是降維打擊,大清毫無招架之力。

英軍的船艦排水量大,船上火炮多,使用蒸汽動力。清軍水師的船艦還是傳統的風帆木船,船上也擺了幾門炮,但清軍最大的船約等於英軍最小的船。這就相當於腳踏車和哈雷摩托的區別,都有兩個輪子,有鏈條、有車把,但用腳踏車去撞哈雷,大機率腳踏車會被撞得飛起!

事實上,大清水師的船艦也就能打打海盜,跟西方國家正規海軍船艦硬剛,只有捱打的份兒。比較有意思的是,大清水師說好聽是海軍,但他們主要任務是近海巡邏和守衛海岸,官兵們平時都駐守在沿海的炮臺或兵營裡,你要說大清水師某些士兵上了船會暈船我都信。大清水師實際上不能算是海軍,大體上相當於海岸警衛隊。

鴉片戰爭時,大清有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打起仗後他們根本就沒有出海迎敵,把廣闊海面完全交給了英國人。坦率地說,不是他們不想出海迎敵,而是他們肚子裡無貨,沒有實力與洋鬼子來一場海戰。

清軍“讓”出海面,戰爭主動權就在英國人手裡了——想上岸打一下就打,不想上岸就開著船在沿海炮轟,打幾炮又開走了……清軍被牽著鼻子疲於奔命。而清軍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強沿海炮臺防禦工事,除此之外似乎別無他法,這是何其的被動啊!

上一篇:北齊的皇帝們為什麼都不務正業?北齊的皇帝們做過哪些奇葩的事情?
下一篇:女生不願上學,父親在外打工,母親想讓她繼續上學,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