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秦始皇曾說過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為何孔子卻明確記載了方言?

作家王朔曾經笑談,“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用潮州話朗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時,鳩、洲、逑都很押韻。之所以判斷秦始皇說的會是潮汕話,是因為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後,大量秦人定居潮汕地區,而因為潮汕地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特殊性,使得數千年中潮汕方言一直沒有出現大變化。

秦始皇說的究竟是不是潮汕話,畢竟史書沒有記載,真相如何如今不得而知,只能大概推測,王朔的觀點未必正確。而歷史上另一個名人——孔子,史書上卻明確記載了他會說什麼方言,除了母語魯國曲阜話之外,至少還會一種方言。

孔子會說宋國話嗎?

對一個人語言影響最大的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家庭環境,二是社會環境。孔子是魯國曲阜人,毫無疑問的會說魯國曲阜話,那麼孔子會不會說宋國話呢?

孔子父親叔梁紇是宋國王族,商紂王的後裔,由於宋國內亂不止,叔梁紇從宋國都城慄邑(今河南商丘夏邑)避難就逃到魯國首都陬邑(今山東濟寧曲阜)定居。春秋時期,魯國是周天子的專職史官,是一個講禮的國家,對貴族叔梁紇有一定的安置。但叔梁紇真正發家靠的是自身努力,在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攻打逼陽國時中計,叔梁紇用雙手撐住城門,為部隊的撤出爭取了時間,立下大功後被封為陬邑大夫,叔梁紇也被譽為“魯國三虎將”。

所謂“大夫”,在周朝官職中屬於第三等級,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叔梁紇屬於中層貴族,個人事業有成。但叔梁紇有一心病,因為他育有九個女兒,一個坡腳兒子,按照春秋禮法制度,女性與不健全之子不能繼承家業,因此叔梁紇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狀況。

為此,年逾七十的叔梁紇,便向魯國顏氏求婚,最終娶了顏氏最小的女兒顏徵在,當時顏徵在19歲。當然,究竟是娶還是納,甚至可能納都不算,因為史書記載兩人是在山上“野合”後生下孔子。在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孔子當時年幼,長大後不知道父親的埋葬何處。

可見,叔梁紇去世時孔子太小,還未必會說宋國話。當然,在孔子十九歲時,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迎娶了宋國人丌(qí)官氏之女為妻,祭拜祖先的動力與妻子丌官氏的薰陶,因此孔子後來應該也會說一些宋國話。

周遊列國時說什麼話?

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中國每個地方各有方言,彼此差別很大,有些方言就猶如一門外語,讓人根本就摸不清頭腦。因此,孔子周遊列國時,即便身邊帶了一些學生,也不能保證整個團隊隨時可與列國各種人等正常溝通。

那麼,孔子是如何確保語言溝通的呢?先看一看孔子周遊了哪些國家。

1,衛國,國都大約在帝丘(今河南濮陽)。

2,曹國,建都陶丘(今山東菏澤定陶區),疆域大致轄今山東省西南部。

3,宋國,國都慄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4,陳國,建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

5,蔡國,建都蔡(今河南上蔡縣)。

6,葉國,大約在今天河南平頂山市葉縣舊縣鄉。

可見,孔子周遊的列國不多,而且侷限在河南與山東西南地區,地區方言差別總體不太大。以孔子母語魯國話與略通宋國話的基礎,大概不存在太過分困難的溝通問題。

不過,孔子周遊列國能保持溝通暢通,應該還與周朝雅言有關,典籍對此有明確記載,《論語·述而第七》中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相傳孔子弟子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他在講學時用的就是雅言。能讓三千弟子聽懂的雅言,自然可以應付周遊列國的溝通需求。

由此推測,孔子周遊列國時,根據實際溝通需要,可能會說周朝雅言,可能會說一些宋魯方言。

周朝雅言是什麼語言?

所謂周朝雅言,其實就是周朝版普通話,也是史書明確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普通話。《辭海·雅言》解釋為“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正文》記載是“雅言,正言也”,都明確說明了雅言的定位。

西周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在烽火戲諸侯事件之後,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建立東周,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洛陽方言就漸漸成為東周雅言的基礎。孔子一生目標是“克己復禮”,希望恢復的是周禮,尊敬周天子的權威,改變禮崩樂壞的現狀,由此實現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而周天子權威之一是雅言,因而孔子也必然精通雅言。

不過,追溯雅言歷史的話,雅言並非始於周朝,而是有著更早的淵源,同時在周朝之後,雅言又影響了中國二千餘年。

一,雅言始於夏朝?

相傳中國最早的普通話始於夏朝,除了夏朝國度在洛陽附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依據,即古籍中“雅”與“夏”相通。

1,《左傳》“公子雅”,《韓非子》作“公子夏”,兩者是同一人。

2,郭店楚簡《孔子詩論》中,“大雅”、“小雅”作“大夏”、“小夏”。而在傳世典籍《墨子》,也將“大雅”寫作“大夏”。

3,《荀子·榮辱篇》記載“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篇》記載“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這裡的越楚與夏是區域概念,“夏”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因此,周朝的雅言,實質上應該是始於夏朝的官方語言,即夏言。也就是說,中國最早的普通話,很可能是始於夏朝,迄今已有4000餘年。

二,商王朝的雅言

在中國歷史上,洛邑是一座意義非凡的城市,相傳夏朝建都在河南洛陽周邊地區,商朝建都地點也在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否強勢,往往與權力有關,如今英語成為全球化語言,並非英語是最好的語言,而是因為英美實力強大。由於夏商王朝根基在洛陽地區或附近,河洛地區屬於夏商權力中樞,核心部族所在,因而可以推測夏商時期如果存在雅言,那麼必然是以古河洛語(今洛陽話)為標準音。

夏朝是不是存在官方語言,因為考古沒有確認夏朝文字,所以無法100%的肯定,但商朝應該存在一種通用語。在甲骨文中,專家一共整理出4000多個文字,顯示出商朝語言文字的成熟。因此,商朝應該存在一套官方通用語言,最大可能就是以國都所在地為基礎的方言。周朝繼承了商朝文字,因而在讀音上也會一定程度的繼承,由於周朝都城先在鎬京,後來遷移到洛陽,又融合了周朝時的洛陽方言,因此周朝雅言與商朝雅言必然存在不小的差別。

三,雅言沿用至明

周朝之後,雅言一直作為中國王朝的普通話,不過由於王朝更迭與戰亂頻發,讓後世雅言出現了不少變化。

漢朝的國語為“洛語”,又被稱為“正音”、“雅言”,也稱“通語”。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晉沿用河洛雅言,東晉永嘉南渡之後,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隋唐一統之後,編寫了《切韻》、《唐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又被稱為秦音或漢音)。宋朝之後,以開封為東京,以洛陽為西京,宋朝在《唐韻》的基礎上制定了《廣韻》,是以洛陽方言為標準語音。元朝統治者法定蒙古語為國語,雅言一段斷絕百餘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廢除胡語,以中原雅音為正音,規範漢語制定了《洪武正韻》,與南京話融合形成了新的南京話,此後南京話成為明朝版“普通話”。朱棣遷都北京,帶去了約40萬南京人,讓南京話成為當時北京音的基礎,總之在整個明朝時期,南京話地位更高,北京官話通行範圍較小,地位較低。清朝建立後,以滿語為國語,後來雍正設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於是北京官話逐漸成為中國主流,影響至今。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五胡亂華、蒙元入侵、清軍入關三件大事,對中國雅言傳承造成了巨大沖擊,如今只能在方言中找到一些傳承數千年的雅言痕跡。2500年前,孔子用雅言給三千弟子讀《詩》、《書》時朗朗上口、字字含韻,如今用普通話卻再也讀不出往日的韻味。其實,不僅是先秦書籍,就是漢唐宋明的詩文,如果以今天普通話來讀,往往也會失去韻味,有時用方言讀來反而更為押韻。

參考資料:《論語》、《史記》、《資治通鑑》等

上一篇:諸葛亮的三個字,劉禪對諸葛亮的影響有多大?劉禪的三個字告訴你!
下一篇:一門三卿的晉國家族,為何在晉文公死後一夜之間幾乎滿門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