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的華夏文明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華夏文明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常說的“華夏文明”,“中國”這些詞語,其實在古代是專指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由周朝分封建立的這些國家。當時的秦國,楚國和吳越地區不屬於中國,稱他們為蠻夷之邦。當時生活在浙江和江蘇區域的吳國其實也是周朝的後代所建立的,雖然他們披髮紋身,一副怪異的模樣。

古人

周朝的始祖——棄——有特殊的技能,就是喜歡種植莊稼,並且還種出了絕活,養活了天下的百姓,被舜帝封為后稷,專管農業,於是家族世襲了農師這個職位。到了夏朝末年,夏桀失德,不理朝政,把農師的官也罷免了,於是后稷的家族就回去務農去了,傳到了公劉這一代,他們已經生活在狄戎少數民族地區好幾代了。

公劉很勤勞,像他的祖先棄一樣,公劉也很喜歡農業,整天待在田地裡,考察什麼土地適合種什麼莊稼,植株之間有多少距離可以結出更多的糧食,施肥除蟲除草整天忙得不亦樂乎。除了莊稼,公劉還找空閒的地方、不能種莊稼的區域植樹,待樹木長大就伐木取材充實後院,造車造房造舟都可以利用上,在公劉的帶領下,后稷的家族又興盛起來,附近的百姓都歸附。

後來傳到古公亶父這一代的時候,家族更興旺了,他們生活的地方聚集起了一個部落,旁邊的少數民族——戎狄就侵擾他們,搶奪糧食和人口,古公亶父為人慈善,就讓出一些錢財給這些少數蠻族。這些蠻族不置家產,沒有房屋,得到一次就有第二次來侵擾,像虎狼一樣貪慾無窮而不知所止。百姓都勸古公亶父組織大家來反抗,古公亶父說,你們擁立我做你們的頭領,是想讓我帶領你們過上好日子,如果我組織大家去打仗,會犧牲很多民眾的,大家過不好日子,這不是我做首領的初衷啊。你們跟著我和跟著這些少數民族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們的目的是想統治這裡,獲得土地,我出走去其他地方,就不用打仗了,不用犧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大家不還是能過往常的日子嗎?

古公亶父決定出走,準備到岐山腳下去生活,老百姓感念古公亶父的仁義之心,決定都跟著他一起走,於是大家扶老攜幼,互相幫扶,渡過渭水,翻越梁山來到岐山腳下。周圍鄰國的老百姓聽說古公亶父的仁義之風也都搬到了這裡,這裡又聚集起了一個部落,於是他們建造房舍,築城修牆,設立官職,這裡成了一個小小的國家了。

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有三個孩子,大孩子叫太伯,二孩叫虞仲,三孩叫季厲,季歷又生了一個孩子叫昌,即姬昌,姬昌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聰明和仁德的性格,為人謙讓,善良又好學習。古公亶父常常誇耀這個孫子,覺得這個孫子將來一定能把家族發揚光大。姬姓這一家其實都很不錯,畢竟是大家風範,優良的家風和仁義的性格無論放在哪都能興旺起來。”我們家族要興旺起來,估計要在昌的身上應驗吧“這是古公亶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太伯和虞仲聽了,就明白古公亶父是想讓姬昌擔任將來的家族領袖,但是有自己在,家業是不能傳到姬昌那裡的,兩人聽了就決定逃走,這樣,家業按順序繼承就會由三孩季歷繼承,季歷就能傳給姬昌。

太伯和虞仲逃到了南方荊蠻之地,那裡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民眾沒有農業,居無定所,靠捕魚和打獵為生。太伯和虞仲於是就學著當地人的樣子披髮紋身,一起開拓土地,篳路藍縷,開發山林,把中原地區的農業技術和房屋建造習慣帶到了這裡,兩人的仁義之風很快就聚集了一個小部落,三年成了一個城邦,再後來就成立吳國。太伯和虞仲也成了吳國人的祖先。他們的後代傳到季札這裡,歷史又驚人的相似。季札很賢惠,他們的哥哥們就依次繼承國君不傳兒子,非要把國君的位置讓給季札,但季札堅決不受而出逃,這次出逃卻引來了吳國的內亂和吳越戰爭,競導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把吳國給滅了。歷史以意想不到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著。

吳氏始祖-吳泰伯

吳國雖然是周朝的血親後代建立的國家,但中原國家還是把吳國稱為蠻夷,因為吳國不按禮儀對待周邊國家,不按禮儀行事。晏子出使吳國的時候,吳國君主夫差讓外交官故意喊話讓晏子向他行天子之禮,晏子裝糊塗說他走錯地方了,夫差只好做罷。吳國攻打楚國,楚國國王外逃,吳國君主就住進了楚王的後宮,霸佔了楚王的母親,吳國大夫霸佔了楚國大夫的妻子。

吳國會盟中原國家要稱霸,索要禮帽。孔子事後評論說,沒見過中國的帽子,非要戴帽子,如果只是衣冠像中國,行為不像中國,那還只是蠻夷。在先賢那裡,人只有經過禮儀的雕琢,做事有規矩,行慈善仁義,才能稱之為人,否則和禽獸沒有太大區別。國家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盯著利益,用霸權壓服別的國家,權力和威權如果不是為天下百姓謀利益,那也不是中國,那隻能是蠻夷國家。

上一篇:波斯第一帝國五萬人的鐵騎是怎麼消失的?為什麼會被一支軍隊消失?
下一篇:胡林翼的才華能比得上曾大人,為什麼曾國藩會說他的才華不如胡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