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死後被盜墓賊挖開,屍體被盜,屍身還被做成酒器

清朝建國二百多年,一共產生了12位皇帝,分別是天命帝努爾哈赤、天聰帝皇太極、順治帝玄燁、康熙帝福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嘉慶帝永琰、道光帝綿寧、咸豐帝奕寧、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和宣統帝溥儀。

他們的姓氏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愛新覺羅,其中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死在關外,葬在關外。末代皇帝溥儀被改造成了守法公民,1967年10月17日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其餘9個皇帝都葬在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清西陵。

按照清朝的制度派有專人負責守護皇帝陵寢,這些人都是經過挑選的,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幹的。守陵大臣一般由宗室親王充任,守陵大臣手下有守陵官員一批從正三品到正九品不等的官員,這些官員下面還有員役。

這些人都是從事日常守護、管理、服務工作。因為封建社會的皇帝死後的隨葬品都是奇珍異寶,為了防止陵墓被盜,清政府還安排了專門的衛兵。

這些衛兵都是從所謂的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挑選出來的,他們都是從北京或者滿洲專門抽調去守衛皇帝陵墓的衛兵。這些守陵衛兵的生活來源完全依靠朝廷俸祿,為了讓這些人死心塌地的守衛皇帝陵墓,朝廷給他們優厚的工資福利待遇——按月發放俸祿和生活用品,還給予他們一些特權比如終生不納稅、不承擔任何勞役,還在陵墓附近為他們提供獨家小院居住。

這些守陵人基本上是一生就幹這一件事,而且大多數都是父死子繼的一代接一代的守陵。關外的清三陵由於封閉落後,所以這些制度落實得更好,陵墓基本沒有受到破壞。

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清朝皇帝的守陵人的俸祿和待遇也難以有效保障,守陵人內部也出現了分化,除了一小部分出於對皇帝忠誠之外,大部分人都改變了身份,脫離了守陵的崗位,有的成了土匪,有的成了各種打工者。

到了1912年清朝滅亡的時候,民國政府提出了優待清室的條例,規定民國政府派專人守護皇帝陵墓。於是清朝皇帝的陵墓開始進入清朝皇室和民國政府共同派人守護的時期,所以清朝皇帝的陵墓還有人守護。

清皇室派出的守陵人都是花錢找來的加上一些比較忠誠的前清遺老遺少,國民政府派出的守陵人是政府發工資的工作人員。

隨著時局的發展,政局日益動亂,軍閥連年混戰。財政保障難以兌現,很多守陵官員——清室的守陵大臣和民國的官員——就監守自盜,倒賣清朝皇帝陵墓裡的奇珍異寶。

到了1928年,清朝皇陵的守護已經形同虛設,於是遭到了孫殿英的洗劫。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重視文物保護工作,這些清朝的皇帝陵墓就成了文物保護單位,由當地政府負責保護。

所以以前的守靈人也就沒有了,只有文物保護人員守護這些皇帝陵墓。

上一篇:【溫馨提示】你把我們撞了,就不知道給打個120嗎?有點公德心!
下一篇: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德國200天內傷亡人數達到兩萬,蘇聯用血肉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