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安祿山為什麼要謀逆?唐明皇給予了他較高的地位和鉅額財富,才造反

安史之亂對於華夏曆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讓原本處於全盛期的唐朝再也沒有了翻身之日,這就讓其日後走向滅絕埋下了伏筆。在公元755年的時候,這場兵變就爆發了。當時在大唐東北范陽的安祿山就發動了兵變,而當時的大唐帝國完全沒有準備,因此就被叛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間接導致長安落入了叛軍手中。那麼對歷史有所研究的朋友就會這樣問了:當時的安祿山可是唐明皇非常信任的一位大將,唐明皇給予了他較高的地位和鉅額財富,為什麼他還要謀逆呢?有學者經過研究後才看出問題所在:換做別人也會這樣做。

其實這和唐玄宗和太子李亨都脫不了關係,雖然身為天下之主的唐明皇文武兼備,且對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肯定是一位明君。然而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唐明皇這個父親嚴重不及格。本來唐玄宗繼位初期是嫡長子李瑛坐在太子之位上的,然而在公元733年時,李瑛和李瑤、李琚這三位阿哥都出了問題,當時宮中出現了盜賊,因此武惠妃就向唐明皇告狀說三人披甲入宮,肯定不知道心裡在想什麼。不過唐明皇卻對這麼牽強的藉口非常重視,於是始終多疑的唐明皇對父子情分也不管不顧了,把三人殘忍幹掉,這樣就能看出唐明皇為人歹毒。

而李亨在李瑛死後就成為了新任的太子,而李亨看到前幾位阿哥的經歷後就變得處處小心謹慎起來,就算是這樣,唐明皇仍舊對李亨有所不滿,多次對其進行試探還差點廢了他。此時始終心思縝密的宰相李林甫看出了唐明皇在想什麼,因此就在他屢次想廢太子時就想將其趕盡殺絕。身為皇位接班人的太子肯定會掌管朝中事務,就在這種環境下和朝中太監以及邊關大將就有所交情。唐明皇時期的大將王忠嗣可以算得上太子李亨的伴讀,二人有非常深的交情;而且王忠嗣地位非常高,還為大唐建立了不世之功勳,於是太子李亨和王忠嗣交好以後,唐朝西北和河東的兵馬都開始支援李亨。

而當唐玄宗得知了此事後就用兩種辦法來處理這種事情,首先他就將王忠嗣的官職罷免了,將大唐西北兵馬都交到了哥舒翰的手中。其次他還準備在大唐東北地區再培養一位忠於自己的臣子,最後他選擇了安祿山。從此處就能發現這事特別有趣,畢竟從哥舒翰和安祿山的名字中就能看出他們並非是本族人。這樣就能看出,李隆基堅決不將兵權交到漢將的手中,然而這種做法也為未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

安祿山一開始不過是個小商小販罷了,就因為李隆基的提拔而成為了統帥10萬大軍的節度使。安祿山特別明白自己是怎樣獲得這種地位的,於是他為了巴結李隆基可謂不擇手段。當時李隆基對於楊貴妃非常寵幸,因此安祿山就開始了他自己的謀劃,他就在全天下收集五花八門的稀奇珍寶,然後送給楊貴妃討她歡心。李隆基在晚年時也是一個情種,他看到安祿山將楊貴妃哄得特別開心,於是對他就更加信任了。

安祿山受到唐明皇的信任後就有了日後謀逆的資本,往往以擴充軍隊武器裝備的藉口向唐明皇索要錢財。而唐明皇覺得安祿山掌管的兵馬就是自己的兵馬,因此對其這些要求從來沒有反對過。於是安祿山的兵馬慢慢發展成為了其他部隊不能對付的精銳。不光這樣,唐明皇李隆基還讓安祿山直接掌握兵權,不過此時的唐明皇還沒有想過安祿山會產生二心。

之後形勢就有了變化,安祿山的兩大靠山都出現了問題。在李林甫當宰相的時候,安祿山就和其交情特別好,畢竟他知道李林甫的權勢,害怕得罪了他而讓自己沒有了前途;但李林甫後來被李隆基免去了官職,而楊國忠成為新任宰相後往往都汙衊他,說他圖謀不軌。本來就是由於配合不愉快而進行的誣陷,然而多疑的李隆基也對安祿山有所懷疑了。而安祿山覺得既然是這樣,那皇帝早晚都會將其除掉,畢竟他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殺。而且就算唐明皇不會對他動手,然而唐明皇年紀也不小了,駕崩也就這兩年了,而他和李亨關係又不好,因此李亨上位後肯定會將其除掉。那麼他決定先動手,這比直接丟了性命強!這才會有安史之亂。

上一篇: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拍攝時間超過8小時才拍攝完成來之不易
下一篇:同是宮女,為什麼蓮心出嫁無人送嫁,心卻有6宮的主兒相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