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三國謀士之首郭嘉郭奉孝,他的謀略能力不輸諸葛亮,為何卻被貶呢?

漢末亂世之中,湧現了不少改變歷史走向的謀略家。提到三國謀士之首,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都會想到諸葛孔明。然而,筆者卻認為三國謀士之首另有其人,他便是郭嘉郭奉孝。

何出此言呢?

我們首先得端正“謀士”這個概念,所謂“第一謀士”,比拼的是謀略,而不是政治和外交。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的政治、外交能力比較出眾,但軍事能力卻稍遜一籌。至於小說中講到的那些經典戰役,至少有九成與諸葛亮毫無瓜葛,都是文學家強加上去的。

退一步來說,仗打得好的未必是謀略家,司馬懿與賈詡打仗都是一把好手,但一個擅長戰場指揮,一個擅長奇謀致勝,後者才稱得上是謀略家。

因此,單純以謀略作為比拼專案,筆者認為:三國時代無人能出郭嘉之右者。

郭嘉出生於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二十歲)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歲時,郭奉孝曾投效於袁紹,眾所周知袁紹並不是個合格的統治型人才,本著“良禽擇木而棲”的原則,郭奉孝順理成章地轉投曹老闆麾下。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功績是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中原以北,為魏國的建立奠基。可以說,在統一北方的戰爭中,郭嘉居功至偉。

有記載,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是,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但遺憾的是天妒英才,郭奉孝於曹操徵烏丸時染病離世,死時還不到四十歲。史書上給他的評價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活躍於魏(漢)的那幾年,各路諸侯盤踞四海,面對中原這塊大蛋糕都想分一杯羹。在這種局面下,能推測出對手心理活動的人才極為搶手,而郭嘉正是這種人才。

在曹操征討張繡未果,遭到袁紹寫信諷刺時,曹老闆的自尊心遭到了空前的打擊,一蹶不振。當時的曹操認為,憑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與袁紹抗衡,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值此之際,郭奉孝挺身而出,以一篇“十勝十敗論”打消了主公的疑慮並讓曹軍士氣大增,重振信心的曹老闆堅定了一統中原的宏偉目標。

建安三年對於曹操來說,是最悔恨的一年。

當時的劉備被呂布打得像喪家犬一樣,被迫投入曹操麾下。這時郭奉孝向主公提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將劉玄德軟禁於城內。郭嘉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其麾下有萬夫難擋的關雲長,手下的張飛也不是善茬,劉備本人更是民心所向,所以,劉大耳絕不會屈居人下,早晚會叛出曹營自己單幹。”

遺憾的是郭嘉“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的苦心不被曹操理解,曹老闆竭盡所能親近包藏禍心的劉備,最終,放虎歸山給了劉備崛起的機會。倘若,歷史可以重演,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將來“三分天下”的局面必會改寫。蜀漢若無法崛起,孫吳怎會是曹魏的對手呢?

建安五年,曹操意識到劉備有可能與袁紹兩路夾擊建安,是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郭奉孝及時出謀劃策,稱袁紹優柔寡斷不會搶佔先機,而劉備立足未穩,此時進攻劉備是上上之策。最終,在郭嘉的建議下,曹操發動了東征。在這場戰爭中,關羽被俘,劉備籠絡的東海賊寇盡數被殲,曹軍及時化解了來自東側的威脅。

如果,當時曹操未聽取意見,選擇將精力放在實力較強的袁紹一方,最終,曹軍勢必會遭到袁、劉兩路夾擊,屆時曹操半生心血付諸東流,霸業也成了一紙空談。可以說,郭奉孝在曹營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不論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還是諸多謀士,其重要性都無法與郭嘉比肩。

筆者認為,我們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一分為二,而分界線正是郭嘉之死。

在前半段裡,曹老闆在郭嘉的幫助下一統北方,有了與群雄對峙的資本。不論是清算呂布、解決袁紹的戰役,郭嘉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在後半段,也就是郭嘉身隕後,除了區域性戰爭(西北馬騰等小軍閥)之外,曹操的領土基本沒發生過變動,事業駐足不前。

更令曹操難以承受的是,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勢在公元208的赤壁之戰後,變成了“三分天下”。終曹操一生,再也無法扭轉平局,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

對於這一點,曹操本人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否則,他也不會在兵敗之後,發出這樣的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誠然,若郭奉孝參與了赤壁之戰,恐怕這場戰爭的結局也會被改寫。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三國志》】

上一篇:同治皇帝到底得了什麼病,為什麼30多天就死了?同治的死因大揭秘!
下一篇:古代皇帝死後為什麼要帶著一堆金銀和珠寶?金銀珠寶的來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