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薦讀】漢景帝時期的兩位傑出大臣,他們為何斗的死都不讓人知道?

在西漢景帝統治期間發生了吳楚等諸侯王的叛亂,在這場叛亂當中,有兩位非常傑出大臣之間的爭鬥也進入最後關鍵時刻。這兩位大臣本都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人,相反他們都素有賢名與才能,並被當時的統治者所認可;也被歷史所記載。然而,歷史的事實卻告訴我們,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斗的你死我活,非要置對方於死地不可!

司馬遷評價袁盎:慷慨、仁義之人

據《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記載,太史公曰:“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仁心為質,引義慷慨。”

據《史記》記載,周勃平定諸呂,擁立文帝登基之後居功自傲,態度有些傲慢;而文帝對周勃卻十分謙恭。這一幕被袁盎看在眼裡,他就問文帝:“陛下認為丞相此人如何?”文帝回答道:“社稷之臣。”袁盎卻說:“絳侯還配不上‘社稷之臣’這一稱呼,因為呂后在世時他已手握重兵,可他面對劉氏危難卻毫無作為;只是等到呂后去世之後,百官一起要求恢復劉氏江山,他才順勢而為。所以只能稱之為功臣;並非社稷之臣。況且現在丞相有驕主之色,而陛下卻對其處處謙讓,君臣失禮,臣認為這樣是不可取的。”

文帝認可了袁盎的建議,之後上朝果然擺出一副威嚴莊重的神色,周勃也漸漸感到了畏懼。有一次周勃碰到袁盎說:“我和你哥關係非常好,現在你小子居然在陛下那裡說我壞話!”袁盎聽了也不道歉,隨你怎麼想。

後來周勃被罷免了相位,有人乘機誣告他謀反,當時所有人都很害怕,沒人敢站出來幫他說話。只有袁盎站出來直言進諫,說明周勃無罪。周勃被釋放後,感念袁盎的仗義執言,與其結為至交。

《史記》還記載袁盎曾經將一個私通婢女的校尉司馬給放了,並且很慷慨的將這個婢女賜給了校尉。後來在他被吳王兵圍時,卻是這個校尉為了報恩,幫助他連夜逃脫。

在很多治國理政的事務中,袁盎都能直言犯諫,因此得罪了不少朝臣甚至皇上。也導致他被貶至隴西,擔任都尉。在隴西期間深得士卒愛戴。《史記》記載,“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仁愛士卒,士卒皆為死。”

以上事例說明袁盎不僅仁義、慷慨;同時也是一個敢言、直言的大臣。

史記記載的晁錯:剛正、嚴酷之人

和袁盎同殿稱臣的晁錯;也是袁的死對頭,史料記載:“晁錯者,潁川人也。錯為人峭直刻深。”說他是一個剛正、嚴苛的人。

晁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寫過許多奏疏,比如《言兵事疏》、《削藩策》等,對於抵禦匈奴加強邊塞建設與管理;削弱地方割據勢力,增強中央集權有著積極重大的意義。

漢景帝時,晁錯得到重用,他積極主張的削藩;以及在很多政策、法令的修改,得到景帝的支援。但與此同時,他卻與袁盎以及許多大臣不和、關係緊張。也正是因為他沒有搞好同周圍同僚的關係,導致矛盾越來越深,並最終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官場如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一、進攻:步步緊逼之慾語還休

其實自漢文帝時開始,袁盎與晁錯兩人就矛盾很深,通常是你見不得我;我見不得你,更不願意同殿說話。直至漢景帝即位,晁錯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加上景帝非常信任他,於是,晁錯就開始蒐集“黑材料”,向袁盎發起進攻。封建官場,誰的屁股是乾淨的?想找把柄還是容易的。在找到袁盎曾私下收取吳王劉濞錢財的證據後,晁錯向景帝彙報,景帝一怒之下將袁盎罷官為民。

即便如此,晁錯還不肯罷休,適逢吳、楚等諸侯王反叛,晁錯認為這是一個乘機置敵於死地的機會。他對丞史說:“袁盎能接受吳王錢財,又專門替他們說好話,說他們不會反。現在吳楚都反了,還有什麼好說的?這裡面肯定有陰謀,應該把袁盎抓來嚴加審問。”丞史卻並不認同,他認為現在說這些已於事無補;況且袁盎是士大夫,這裡面不見得有什麼陰謀。晁錯的又一次進攻讓丞史給敷衍了過去,他有心再次向景帝直接稟奏此事,可又不知該如何說起才能切中要害。

看來袁盎平時的人際關係處理的不錯,關鍵時刻,有人肯站在他這邊幫他推搪。

二、反制:燈下密謀之借刀殺人

正當晁錯為此猶豫不決,尋思對策時,袁盎得到了別人的密報,他既緊張又憤怒,這個晁錯也太狠了吧!非要趕盡殺絕才滿意!不行,不能就這樣等死。苦思之後,他決定找到同盟,而這個同盟就是位列三公的竇嬰。

袁盎連夜找到竇嬰,竇嬰也深恨晁錯,於是,二人燈下密謀了一番。

竇嬰將此事直接奏報給了漢景帝,說吳楚之所以起兵造反,其中原因袁盎最清楚,建議景帝召袁盎一問可知。等袁盎到來後,看到晁錯也在朝,心中暗自吃驚,他的話不能讓晁錯聽到。於是,就對景帝說到:“吳楚富足,怎麼會造反呢?”還說之所以弄成這種局面是有原因的,他有辦法平息這場叛亂。景帝忙問有什麼辦法?袁盎只說“軍機不可洩露,不能讓其它人聽到。”景帝屏退眾人,晁錯也只能恨恨而去。

袁盎見沒有了別人,這才低聲說到:“臣聽說吳楚起兵,無非是為了封地。偏偏晁錯堅決提議削藩,對他們造成了威脅,他們現在造反就是為了除掉晁錯。只要陛下順了他們心願,殺晁錯,歸還封地,一切如故,他們定會罷兵謝罪,如此也就用不著犯刀兵之苦了。”

景帝聽罷,默然良久,他也深知晁錯是堅定主張削藩的,現在聽袁盎一番話,他決定以犧牲晁錯一人性命,就此息事寧人吧!

一道密詔授予了中尉,他進入御史府將晁錯帶了出來,說是要進宮,但車卻被拉到了長安東市。當晁錯猛然醒悟之時,他的人頭也隨即落地。

本想置對方於死地的晁錯,卻被對方置於死地,這其中有著對人際關係的考量;也有官場權謀與智力的較量。袁盎“借刀殺人,”利用皇帝之手除掉了晁錯。

結語:這段歷史故事發人深省!

袁盎與晁錯的生死較量,讓我們看到西漢封建官場一出沒有硝煙的戰爭。封建官場中的爭鬥看似沒有硝煙,卻往往暗流湧動、步步驚心。

袁盎與晁錯:兩個同樣有著治國理政才能的大臣;同樣有著良好個人品行修養的人,卻成為一對生死冤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晁錯寫道,“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蘇軾評價晁錯說,“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

晁錯的很多政治上的建議對西漢都有著深遠影響,比如後來漢武帝所實行的“推恩令”就是在繼承晁錯《削藩策》基礎上實行的,因此可以說他的政治貢獻是很大的。所以說他是善謀國事而不善慮己。

晁錯死後,吳楚並未罷兵。景帝問校尉鄧公吳楚兵亂情況,鄧公如實回答並說道:“吳楚兵亂早就有之,並非因為晁錯。這只是個藉口,晁錯是錯殺了。”景帝也非常後悔。

自晁錯死後,袁盎也逐漸得不到景帝重用,他最終被梁王派出的殺手刺殺身亡。

他們二人之間的矛盾起初可能只是緣於彼此的政見不同;或許還有一些對於雙方為人處事態度上的偏見;或許同樣都很有能力造成“一山難容二虎”:多少還有一些嫉妒的心理原因?等等……最終量變發展成質變,釀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不是晁錯步步緊逼,或許結局不至於此。

袁盎與晁錯的這段歷史恩怨發人深省,人與人間相處就像一面鏡子,不同為人處事的態度與方法也會得到他人不一樣的對待,甚至會導致不同的人生結局。古往今來,很多有能力的人往往就是在人際關係上栽了跟頭:事業遠未成功,樹敵以經成片,結果造成“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可嘆局面。

參考史料:《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上一篇:博卡薩總統是拿破崙的親生女兒,為何卻成了中非最悲慘的總統?
下一篇:饒芯語與王奎榮的愛情故事,她們的愛情為何會成為一場跨年戀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