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地震來臨時,居住在1樓和居住在頂層的人,逃生機率比較高?| 薦讀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而且地震的特點是:頻度高、強度大、分佈廣以及震源淺等特點。20世紀以來,我國一共經歷了6級以上的地震近800次。

地震本身其實並不致命,致命的是建築物的倒塌以及山體滑坡、堰塞湖等地震帶來的後果,尤其是建築物倒塌,佔據了地震死亡人數的90%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在地震來臨時,居住在1樓和居住在頂層的人哪個逃生機率更高?

地震與建築物倒塌

地震之所以會引起建築物倒塌, 其實是因為

共振

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共振現象就是盪鞦韆,在盪鞦韆的時候,即使我們用很小的力去推對方,只要和鞦韆擺動的週期一致,也能夠使得鞦韆越蕩越高。

地震之所以會引起建築物倒塌,就是因為建築物本身也有自己的固有頻率,當地震波的震動週期與建築物的自然震動週期接近或者相同時,此時就會導致建築物就像盪鞦韆一樣,擺動幅度越來越大,能量也越來越大,當持續較長時間的震動時,就會引發建築物的倒塌。

不過,低樓層與高樓層的自由振動頻率並不一樣,建築物自身的震動週期和其固有的力學特性,以及結構的剛度和質量有關,一般情況下,

低矮樓房的固有震動頻率較短;而高樓的自由震動週期較長。

這也使得它們在面對不同地震時,受到的傷害不一樣。

如果是在堅硬的地盤上,地震的震波週期較短,和低矮的房屋自有震動頻率相近,這將會導致低矮房屋的變形程度較大。

如果是在普通的地盤上,震波的週期稍微較長,此時中等高度的樓房就會擺動幅度較大;而在鬆軟的地盤上,地震的振波週期較長,和高樓的週期較為接近,所以高樓的擺動幅度較大。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上海2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物普遍有震感,而底層建築物和地下基本上無感。這是因為汶川大地震的地震震級高,但是

上海距離震中較遠,所以傳播到的地震波波長較長,與高層建築物的自有震動頻率較為接近,

因此高層建築物才會有明顯感覺,而低層建築物卻沒有感覺。

地震時1樓安全還是頂層安全?

儘管我們嘴上說著“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掉”,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依舊希望自己能夠在地震中被主角光環籠罩,幸運逃生。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住在1樓更為安全,還是住在頂層最為安全呢?

研究發現,從房屋開始晃動到房屋倒塌,只有12秒的反應時間,而這也被稱為黃金12秒。居住在1樓的屋主如果能夠在12秒內迅速跑往開闊的地面,抱頭求生,那麼倖存率是非常高的。而頂層的人一般沒那麼幸運,12秒的時間不足以讓他們逃生,從這方面來看,居住在1樓的人生存率更高。

但如果1樓的房屋主人沒能在12秒內找到安全的地方,他們被建築物掩埋的機率和頂層是相同的。只不過不同的倒塌方式,會使得不同樓層的倖存率不同。

首先是建築物高處和低處同時倒塌, 雖然高樓層的人被掩埋的比較淺,但是高樓層的人做功比較多,受到的衝擊力比較大;低樓層的人雖然做功比較少,但是被掩埋的較深,解救時也更為困難。

如果建築物的建築質量較好,剛性較強,房屋結構並未解體,而是側向倒塌,那麼高層的人受傷可能比底層的人更為嚴重。

不過現如今我國對地震頻發地區的建築物有要求,要求是:

小震不

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如果建築物修建時能夠做到這個標準,那麼無論住在底層還是高層,本質上都很安全。

另外,如果地震真的來臨,無論是住在底層還是住在高層,在

房屋震動時找好逃生的位置

比居住在哪一層更重要。在房屋開始晃動時,如果有能力逃生就儘快逃生,但逃生時千萬不要乘坐電梯。

如果來不及逃跑,最好找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地方抱頭蹲下,這是因為頭部和頸部是你最為重要的部分,在地震時要優先保護好它們。

如果不幸被掩埋,千萬不要大聲喊叫,而是每隔一段時間敲擊周圍的鋼管,提醒搜救人員你在這裡。在此期間一定要儲存體力,等待救援。

上一篇:關羽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張床上睡覺?劉備為什麼不在一張床上睡覺呢?
下一篇:【創投專案】企業資產淨資產800萬元以上,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