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他是劉邦最器重的功臣,韓信曾為他提供兵器,最後卻被劉邦封為侯爵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漢高祖劉邦

這段話是劉邦對於自己最厲害的三個功臣的評價。這其中,韓信是“兵祖”,能征善戰,是眾人所共知的;蕭何常年的為劉邦組織後勤、提供兵員,對於漢朝的建立也是功不可沒;但是看起來沒有什麼實操經歷,而且曾經還是韓王屬下的張良,有什麼能耐被劉邦評價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呢?

張良,字子房,其祖上本是韓國國相,是韓國貴族。他的出身年代不詳,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等他青壯年時,六國已經被秦國滅亡,他成了國破家亡之人。古人特別具有復仇精神,在這樣的深仇大恨之下,張良當然也不會對秦始皇有什麼好臉色,所以他在公元前218年策劃了博浪沙刺殺事件。

他變賣家產,招募了一位勇士,力拔千斤。張良與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巡遊的必經之地博浪沙,等到秦始皇來了之後,張良指揮大力士將120斤重的大鐵錘朝著秦始皇的車隊扔出,當場砸爛了一輛秦始皇的車駕。但是秦始皇被刺經驗豐富,備了很多車在車隊裡,張良他們也沒有看出到底哪一輛才是真正的皇帝車駕,砸完之後,張良就趁亂跑掉了。

從張良的這個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張良非常的具有勇氣,甚至比之那些亡命之徒也絲毫不差。要知道,秦始皇可不是一個仁弱的君王,惹惱了他豈有好果子吃?在《唐雎不辱使命》當中,秦始皇為了得到安陵國的土地,直接威脅唐雎“天子之怒,伏屍百萬,血流千里”。雖然秦始皇未必真的這麼做,但刺殺他的後果,誅三族肯定是不為之過的。

而且秦軍素來以行伍嚴整、紀律森嚴出名,張良帶著一個刺客就敢於向秦始皇的整個車隊襲擊,即使是荊軻也沒有這樣的勇氣。但是這個時候張良還是青澀的,他很有勇氣,卻沒有展現足夠的政治謀略。一場刺殺事件的策劃,他甚至連刺殺的物件都沒有找到,就落荒而逃了,不可謂不狼狽了。他的才華真正的展現,要等到後來他學習了《素書》。

黃石公傳授張良《素書》的故事大約許多人都知道,從他學習了《素書》之後,張良的整個人提升了一個境界。從此他開始作用於風起雲湧的秦末大起義,開始在為劉邦的出謀劃策當中嶄露頭角。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奪取了潁川,與韓王會合。韓王派出張良跟隨劉邦展開滅秦大業。

劉邦一路西進,很快就到達了嶢關,叩擊秦咸陽的門戶。這時候雖然天下大亂,但是秦朝並不是到了完全虛弱不堪的地步,相反,嶢關聚集了秦朝當時極其精銳計程車兵。劉邦的部隊,來源駁雜,勢力各異,且僅有20000餘人,對付強大的大秦銳士,顯然還是有所不足的。加上劉邦向來不是一個喜歡硬碰硬的人,所以他向周圍的人求教。

張良於是對劉邦說:“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殺豬的屠夫之子,這樣的市井家庭環境必然導致他容易被短暫的利益所迷惑。我們可以前去虛張聲勢,表現出我們非常強大的樣子,然後再派一個說客前去賄賂他,用金銀珠寶來勸他投降。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兵不血刃地佔領這座咸陽的門戶了。”

劉邦的名言就是“吾寧鬥志不鬥勇”,這樣的計策,正是他所喜愛的。於是他照張良的計策去做,果然秦將答應投降,劉邦因此非常高興,就想依計而行。不想張良卻一把拉住劉邦說:“此其獨欲叛,士卒恐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劉邦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立馬就攻擊秦軍,大破秦軍。

看完這一段,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這張良也太坑了吧?去勸降別人,談好之後卻趁人不注意一舉消滅別人。其實這正是張良的高明之處——他對人心的把握太精準了。短短几句話當中體現出了對人心的捭、闔與飛箝。所謂捭,就是開啟人的心扉,所謂闔,就是關閉人的心扉,所謂飛箝,就是牢牢鉤住別人的心神。

張良虛張聲勢以嚇唬秦將,使之心慌意亂,這就是捭;然後又用金銀珠寶來吸引他、賄賂他,這就是飛箝;接著則是談好秦軍向劉邦投降的事宜,這便是徹底的關上秦將的心神,使他不能被別人所操控了。如此三板斧下來,秦將整個人都被張良算得死死的。這樣看來,張良不僅學習了《素書》,還學習了縱橫家的《鬼谷子》。

傳說黃石公授予張良書籍之後,對他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可見黃石公所言不虛啊!透過這本書的學習,直接讓張良從一個衝動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可以幫助劉邦逐鹿天下的皇帝之師,不愧為“王者師”的氣象。

上一篇:北周的漢化改革和北周的漢化改革有什麼關係?北周是怎麼統治北方的
下一篇:《後宮三千》:太子妃的死是一場人為的悲劇,更是一場人為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