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石敬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開啟永無寧日模式,開啟永無寧日模式

昨天我們講到石敬瑭為了當皇帝,居然厚顏無恥地認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當爹,並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從此中原王朝門戶洞開,開啟了永無寧日模式。

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從地圖上看一目瞭然,這片區域位於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東南部,大致位於長城沿線。這裡自古以來也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分界線,往南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往北就是蒙古高原,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

幽雲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的軍事屏障,只要守住這裡,中原內地就可免遭胡馬蹂躪的命運。可一旦這道防線被遊牧民族突破,那後果非常嚴重,中原王朝無險可守,毫無招架之力。

具體例子可以參考北宋時遼金南下時宋軍的窘境,遊牧騎兵幾天就能從幽州衝到黃河邊,威脅南岸的開封城,這仗還怎麼打?

中原王朝當然清楚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也想把它奪回來。早在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十幾年後,五代著名的周世宗柴榮就發動了收復失地的北伐。可惜柴榮鞍馬勞頓不幸病死,北伐功虧一簣,從此幽雲十六州再難收復了。

取代後周的北宋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職業軍人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做夢都想奪回幽雲十六州,可是他也清楚中原軍隊的戰鬥力,和契丹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想武力收復太難了。

因此終趙匡胤一朝,北宋始終沒有出兵幽雲十六州,儘管這一時期契丹國正處在最黑暗,最混亂的時期,在位的皇帝就是那個號稱“睡王”的暴君遼穆宗,他的胡作非為導致契丹國大亂,很多人都堅信如果此時出兵肯定能收復幽雲十六州。

但趙匡胤始終沒有出兵,他確實有苦衷,中原經過五代十國六十多年的大亂,早已到了崩潰的邊緣。北宋此時剛剛建國,南方還處在分裂中,即便是中原地區也時常發生後周殘餘勢力的騷亂。宋軍正忙於剿匪恢復社會秩序,哪裡有精力去和強悍的契丹軍掰手腕。

何況當時北方的太原還盤踞著一個北漢政權,這個北漢和契丹關係密切,可以說是契丹的附屬國,你要北伐契丹就必須先拔掉北漢這顆釘子。

趙匡胤在世時親征了幾次北漢,每次都是契丹援軍趕到壞了老趙的好事,弄得趙匡胤至死都沒有拿下北漢。

趙匡胤死後,他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陸續投降,北宋終於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

統一南方後北伐時機逐漸成熟,趙光義決定再次出兵攻打北漢。這次宋軍有備而來,趙光義也親自出馬,御駕親征指揮太原攻堅戰。

吸取了前幾次教訓的趙光義這次派兵守住契丹軍增援的必經之路,圍點打援。一邊阻擊契丹軍,一邊攻城,甚至掘開汾河水灌太原城。

北漢苦等不來契丹援軍,不得不掛白旗投降,五代十國裡最後一個堡壘北漢也拔除了。

滅北漢收復太原,可以說是大功一件,宋軍上下都很高興,辛辛苦苦大半年終於打贏了,大傢伙都盼著皇帝宣佈放假三天,然後凱旋迴京。

其實這個要求也不過分,宋軍好不容易才滅了北漢,早已人困馬乏,師老兵疲,這個時候部隊急需要休整恢復戰鬥力。

宋軍將帥們也是這個意思,他們畢竟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知道宋軍的家底不厚,差不多見好就收吧,不要貪多嚼不爛。

可宋太宗在一幫隨軍文臣參謀的鼓譟下,冒出了乘勝追擊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想法。在御前作戰會議上,宋太宗丟擲了這個想法,文臣集體高潮,武將則鴉雀無聲。

宋太宗逼著大家表態,文臣一個個上躥下跳強烈要求繼續北伐,武將們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噤若寒蟬。

其實武將們都清楚宋軍雖然滅了北漢,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宋軍也是元氣大傷,和契丹開戰幾乎沒有勝算。

可迫於宋太宗淫威,誰也不敢據理力爭,最終大家一致透過繼續北伐的決議。

宋軍將士聽到這個訊息,瞬間炸鍋了,那真是兵怨沸騰,可聖意難違,抗旨的下場誰都清楚,要麼死在幽州,要麼現在就被皇上宰了,二選一。

沒辦法,大軍只得倉促拔營向幽州進發,看起來是剛打了勝仗的威武之師碾壓契丹人,其實是一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的軍隊,向著未可知的方向進發。

就像是一群打了雞血的綿羊被人驅趕著向狼群進發,就是這種感覺。

從太原到北京,就是今天坐高鐵也得幾個小時吧,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以步兵為主的宋軍那可是艱難地走過去的。而且古代打仗是件非常龐雜的大工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出發前,人馬要需要的糧食、草料都要提前運過去。

當時運糧主要靠驢車,你想那速度能有多快?加上宋軍慢吞吞的步兵主力,想做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契丹人個措手不及,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宋軍出娘子關,一路向東,兵鋒直指幽州,可能是契丹人做夢都不會想到宋軍敢主動約架,因此防備鬆懈。宋軍前鋒部隊居然輕而易舉推進到幽州外圍的涿州,涿州(今河北涿州)、易州(今河北易縣)守將本是漢人,一見宋軍打來了,索性開門投降了。

兵不血刃拿下兩個州,可把宋太宗樂壞了,信心滿滿認為消滅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手到擒來,更加無所顧忌地下令各路部隊迅速合圍幽州,那幫文臣筆桿子甚至連收復幽州的“捷報”都提前寫好了。

宋軍兵臨幽州城下,守城的契丹大將韓德讓一邊下令堅守不出,一邊派人去搬救兵。

契丹朝廷聽說幽州告急,連忙派出最能打的悍將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緊急增援幽州。這二位堪稱是契丹軍的戰神,他們下令嚴密封鎖訊息,悄無聲息地迂迴到宋軍側翼,突然發起攻擊,宋軍大亂!

兩軍開戰的地方名叫高粱河,是幽州的一條河流,大致位置在今天的北京紫竹院公園一帶。

高粱河之戰,又稱紫竹院公園之戰,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

狂妄自大的宋太宗被上了一課,領教了契丹軍精銳部隊的強大戰鬥力,宋軍被按在地上蹂躪碾壓,其戰況慘不忍睹。

戰鬥的結果毫無懸念,宋軍大敗,高粱河兩岸丟下堆積如山的屍體,被打散的宋軍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有的各自為戰,有的倉惶南逃,當然後者佔多數。

宋太宗是契丹軍的頭號目標,一定要抓活口。面對契丹軍的四處搜捕和窮追不捨,宋太宗啥也不顧了,在和大部隊衝散後宋太宗就一個人踏上了逃亡之路。

也不知道他跑的時候有沒有換上士兵或者百姓的衣服矇混過關,不過遺憾的是由於皇帝陛下對幽州路況不熟,逃跑途中遇上契丹軍放箭,大腿上不幸中了一箭。

為了逃命,宋太宗強忍著疼痛,揮舞馬鞭玩命抽坐騎,帶著箭傷一口氣跑到白溝河(今河北高碑店、定興一帶)。結果慌亂中連人帶馬陷入沼澤中,眼看追兵越來越近,沼澤中的宋太宗絕望了,他準備認命了,哀嚎道:朕命休矣!

徹底玩完了,就在他準備下去領盒飯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後方一支押送糧草的宋軍輜重隊路過這裡,發現了泥淖裡的宋太宗,趕緊把他救上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呀。

由於前線失去聯絡,後方的輜重隊並不知道宋軍已經大敗,依舊趕來送糧食。宋太宗箭傷疼痛難忍無法騎馬,只得坐著運送糧食的驢車狼狽逃命。

再說契丹追兵一直追到白溝河,愣是沒追上宋太宗,只得作罷。

甩掉追兵後,宋太宗晝夜兼程使出洪荒之力,終於逃到了宋軍重兵把守的定州(今河北定州市),這才穩住神兒,鬆了一口氣。

隨後潰散的宋軍陸陸續續回到開封,這場宋契丹(遼)之間的第一場硬仗最終以北宋慘敗而結束。

灰頭土臉的宋太宗不但丟盡了大宋的臉面,腿上的箭傷更是留下了後遺症,年年發作,據說後來宋太宗最終還是死於箭傷復發。

這次慘敗後宋太宗曾經又組織過一次復仇之戰,出兵三路北伐,結果又是一敗塗地。從此以後宋太宗便患上了“恐遼病”,再也不敢輕易開戰了,北宋一百多年苟延殘喘的格局就是從這時形成的。

當然要比慘,宋太宗還不算最慘的,好歹總算撿了一條命逃回來,總比有的皇帝親征被活捉,淪為階下囚牽來牽去好多了。

並不是所有皇帝的長跑成績都像宋太宗那樣優秀,有人就不行,比如明英宗,所以活該被俘嘍。

咱們明天就來聊聊這位長跑成績不及格的明英宗,看看他的御駕親征發生了什麼故事。

上一篇: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不挖的真正原因,據說有一些神秘原因,你知道嗎?
下一篇:晉妃13歲嫁給皇帝,嫁給88歲太上皇,一生不得寵,死後卻被葬入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