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東坡的一生,寫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寫得好文章,這是什麼原因呢?

提起蘇東坡,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他的很多名作都傳誦千古,比如《念奴嬌之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之明月幾時有》,都是文學史上輝映千古的華彩篇章。但實際上,寫詩作文對蘇東坡而言不過是雕蟲小技,僅僅從詩人、文學家的標籤來解讀他,未免失之偏頗。

蘇東坡寫得一手好詩好文章,但他與一般只知道埋頭死讀書的腐儒有著根本區別。他一生心懷天下,渴望能夠建功立業,興國安邦,只不過“材大古來無適用”,一直未得到皇帝重用而已。他的很多詩文,並不僅僅是吟詠風花雪月、抒發個人感懷,還有很多對古今人物進行評說的詠史題材詩歌。他曾經寫過一首詩諷刺諸葛亮,頗有深度,令人回味。

在介紹這首詩之前,還要從這首詩的主題背景三國時代說起。三國初期,劉備空懷復興漢室的壯志,卻不得門徑,屢屢碰壁受挫。雖然奮鬥多年,事業卻一直沒有大的起色,連一塊容身之地都沒有。公元201年,劉備前往隆中拜會諸葛亮,從此迎來了人生的一個大轉機。

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做了一套發展戰略。諸葛亮認為,北方曹魏兵多將廣,佔據中原腹地,實力強大,“此誠不可與爭鋒”。江東孫權憑藉長江天塹,“國險而民附”,“可為援而不可圖也”。因此劉備向北向南發展都不現實,為今之計,唯有向西發展,奪佔益州作為根據地。

益州,人口繁盛,物產豐饒,沃野千里,四周還有群山環繞,成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是最好不過的立國基地。因此他建議劉備,力爭把益州奪取過來。

諸葛亮的建議不可謂不高明,但卻面臨著一個無解的道德困境。當時益州並非無主之地,乃是漢朝皇室宗親劉璋的地盤。劉璋和劉備一樣,是正宗的漢朝皇族之後,說起來還算一家人。劉備對此頗有顧慮,覺得如果對劉璋下手,未免會落下罵名。

諸葛亮卻站在純利益角度上,苦勸劉備當斷則斷,因為“劉璋闇弱”,是個無能之輩,即使劉備不下手,遲早也會被他人吞併。劉備還在猶豫不決,誰知道劉璋因為抵擋不住漢中張魯,主動邀請劉備帶兵入川撐腰打氣,劉備正中下懷,正式啟動了謀取益州的戰略。

經過一番鬥智鬥勇,劉備最終得償所願,擊敗劉璋,順利奪取益州,邁出了奪取天下的關鍵一步。但諸葛亮給劉備出得這個主意,單純從利益角度出發可謂高明,但從道義角度出發,未免太不厚道,有恃強凌弱、巧取豪奪之嫌。

蘇東坡對此事頗為不滿,寫過一首詩諷刺諸葛亮——

先主反劉璋,

兵意頗不義。

孔明古豪傑,

何乃為此事。

認為劉備從劉璋手裡搶佔益州,是不義之舉,諸葛亮號稱豪傑,卻辦出這種事,實在令人非常遺憾。

蘇東坡的這首詩很有道理,可謂入木三分。劉璋雖是平庸軟弱之輩,但這並不是他就該任人宰割的理由。《後漢書》記載,劉備兵臨城下之日,劉璋擔心戰火重開傷及百姓,說道:“

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主動放棄抵抗,不顧個人安危出降劉備,可見他還是個頗為關愛百姓的仁者。

劉備和劉璋同為漢室宗親,五百年前是一家。劉璋把他當親人待,不顧下屬苦勸,邀請劉備入川。沒料到諸葛亮早已設下羅網,讓劉璋丟了地盤,淪為階下囚。從道德人性的高度評判此事,諸葛亮這一招委實不怎麼樣。

《三國志》記載,劉備和諸葛亮在平定益州後,舉行酒宴慶祝。龐統說:“

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可見持蘇東坡這種觀點的大有人在,連龐統都覺得諸葛亮和劉備這麼幹實在不妥。劉備未能一統天下,看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上一篇:奧蘭普·德古熱的《女權宣言》在全世界的女性心靈中留下了振聾發
下一篇:王陽明是怎麼死的?為何說他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