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章邯為何不聽劉邦的建議,反而選擇投靠項羽?劉邦為何不聽章邯的?

鉅鹿戰役之後,章邯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軍隊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對壘相持。尚未交戰,章邯秦軍幾次後撤,秦二世為此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恐懼,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彙報請示。司馬欣回到咸陽,在皇宮外逗留三天,既沒見到秦二世,也沒見到趙高,司馬欣害怕,奔回自己軍中。果然,趙高(據說)派人追趕,但沒有追上。司馬欣回來後告訴章邯:趙高弄權,朝中之人均為無能之輩,我們獲勝,趙高必定妒忌我們的功勞;我們不勝,難免一死,希望你仔細斟酌。

這時,陳餘也寫信勸降章邯,舉了秦國曆史兩個功臣白起和蒙恬的例子:他們沒有死在戰場,而是被自己的君主所殺,他們被殺的原因是功績太多,秦國無法再封賞了,所以找個機會殺了二人。而你章邯目前的情形與白起、蒙恬雷同,所以你的結局可能和他二人一樣,可悲!建議章邯反戈一擊,同諸侯一起反秦,到時也能封王裂土,建立功業,豈不更好!

章邯猶豫,暗地派人出使項羽,想要訂立合約,在談判期間,項羽又多次戰勝秦軍。章邯又一次請求和談,項羽與眾人商議:目前軍中缺糧,不宜久戰,答應章邯的議和要求。於是雙方簽訂盟約,項羽立章邯為雍王,將其安頓在楚軍中,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先頭部隊。這裡面有疑點:章邯軍隊數量遠超項羽和其他起義軍總和,而且糧草也比起義軍充足,論實力,當時所有諸侯起義軍加在一起也比不了章邯大軍;即使章邯想脫離秦國,也應該做老大呀,為何要以強投弱呢?這不符合常理。而且,陳餘的信中也明確表達章邯的功勞與蒙恬、白起一樣大,這就說明章邯目前的局面很好,不存在戰敗的問題。

所以鉅鹿大戰之前,章邯就和項羽達成了秘密合作協議,章邯利用項羽清除王離等功臣派,交換條件就是秦帝國免除項羽罪責並授予他一定的職位,就是所謂的招安。此時,項羽正受到楚懷王的打壓,在楚國的境遇並不如意,章邯給出的條件對項羽來說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鉅鹿大戰之後,司馬欣趕回咸陽是為了跟秦二世確認對項羽的承諾,可能還包括招安其他各路諸侯起義軍的一攬子計劃,但是正趕上咸陽城內發生武裝叛亂,秦二世、趙高被殺,子嬰集團掌控政權。司馬欣感覺氣氛不對,他也不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便“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急忙趕回軍營。咸陽城突發變故,讓章邯、司馬欣等措手不及,也讓項羽等各路諸侯起義軍心緒不寧,秦二世倒臺造成章邯本人的前景都不是很明朗,更別說對項羽等人的承諾了。最後,章邯與起義軍幾經磋商,達成合作意向:第一,他們都不向子嬰集團效忠;第二,函谷關以西地區劃分給章邯、司馬欣、董翳,函谷關以東地區由項羽主持具體分配方案。

其實這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章邯、司馬欣、董翳在關中地區封王這一事件。項羽全力支援三人在關中封王,一方面說明他們彼此之間有協議約定;另一方面也說明章邯三人的軍事實力儲存完好,項羽必須支援章邯三人,也可以說是互相支援吧!當然,項羽也願意支援他們,這也是項羽能夠稱霸的一支重要力量。至於說項羽坑殺幾十萬秦軍一事,純屬子虛烏有,如果確有坑殺一事,章邯三人都成了光桿司令,並且關中的子弟兵都因章邯而死,關中的百姓會恨極章邯三人,他們靠什麼在關中稱王?而項羽就更沒有必要保留這三人了,當初項梁、項羽叔侄為了獨佔反秦運動的全部成果,能夠乾淨利落的手刃會稽郡郡守殷通,還會憐惜你一個章邯?

就這樣,在秦帝國的東線戰場,章邯與以項羽為首的起義軍達成一致,初步定好瓜分秦帝國的分配方案,共同對抗子嬰集團,於是,數十萬大軍便浩浩蕩蕩殺向咸陽。

上一篇:乾隆的女兒嫁給比王公大臣更顯赫的人家,細數這個人到底是誰的人?
下一篇:古代皇子想要登上皇位除了當太子還有其他辦法可以抹殺太子或者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