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人刺殺皇帝,將要被斬首時聰明的說了一句話,皇帝:無罪釋放!

一人刺殺皇帝,將要被斬首時聰明的說了一句話,皇帝:無罪釋放!說起劉邦,知者甚多,作為漢朝的開國帝王,他的貢獻意義非常。不但是真正意義上統一了中國,還對漢民族的發展和漢文化的傳承做出了積極的影響。更何況,能夠以布衣百姓之身,覆滅暴秦創立漢朝,成為後世推崇的一代帝王,他的能力與才幹世所共知。

然而,他卻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他稱帝不久就誅殺了大批輔助自己建國的與功之臣,此舉也被後世許多的君主所效仿。但他又曾赦免了企圖謀反的貫高等人,甚至還讚賞其忠義欲收為己用。這樣一位矛盾的帝王,無疑讓我們極度好奇,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稍作了解,看看其矛盾之處。

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與許多傳奇人物生有異象一樣,他的出生據傳也頗為神異。說是其母有一日小憩,夢神人,腹盤蛟龍,隨後就有了他。此傳說我們不做深究,大抵世人多喜歡為傳奇人物增加神秘色彩。少年時期的他,性格活潑好玩,稍大之後不愛做活,被很多人認為胸無大志。但他為人豪爽,做事不拘小節,人緣極好。

成人之後,他先是在信陵君門客張耳門下一段時間,對方被通緝之後,他轉回家鄉,做了一名小官。因其性格,他很快就與當地的官吏相熟,也算是小有名氣。後來娶了妻子呂氏後,在一次押送勞役的路上,因不少人逃脫,自知如何都是受罰,就乾脆把剩下的所有人都放了,自己也準備逃走。也是在這兒,因其仗義有不少人決定跟隨他。

等到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各地民間許多響應的,他也在機緣巧合之下在沛縣建立起自己的義軍。此後他帶領義軍在周邊的郡縣四處征戰,有勝有敗,期間還結識了後來的名臣張良,彼此義氣相投。後來,他率軍投奔項梁,逐漸的與項羽共同成為楚國的大將。待到滅秦之後,他頗受項羽的忌憚,礙於對方的強橫勢力,他無奈接受漢王的封號。卻也在公元前205年,借為義帝報仇的名頭,正是開始了楚漢爭霸。

在隨後的3年間,他知人善用,在謀士與強將的協助下,一步一步發展的勢力能與項楚平分秋色。更是最終逼的勇武善戰、極富豪俠氣概的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死。自此,他在諸侯的推舉之下成功建立漢朝,自己成為高祖皇帝。

但是很快的,那些曾經追隨他南征北戰的功臣被他以各種理由各種手段斬殺,少有逃過一劫的。憑藉無數戰功被分封為王的人,在其即位後的十年之內,就幾乎全被誅殺或是降爵。其中有大名鼎鼎的韓信,也有後來起兵造反的英布,還有我們下文要講到的意欲行刺劉邦的逆臣所效忠的趙王張敖。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前的201年,匈奴大肆進犯,劉邦就在次年親自率兵抵禦。此一戰中,他被困平城幾欲遇險,幸得謀臣獻計脫困。之後,在路過趙王的封地時,因戰事不利和曾陷險境,對身為自己女婿的張敖橫加謾罵羞辱。這些行為使得趙國的眾臣義憤不已,多次勸說趙王行刺劉邦,但不被採納。其中,以貫高為首的十幾人見趙王不同意,就自行決定截殺劉邦。不料計謀被仇敵密告,一干人等連帶趙王都盡數被抓。受審之時,貫高在酷刑之下仍堅持表述趙王無辜,還託人給皇帝轉了一句話,一力承當所有罪責,大致意思就是:比起別人我肯定更愛我的家人,我沒必要為了袒護別人,讓我家族面臨滅族的遭遇。

這個時候,劉邦就認為,貫高乃是忠義之士,想要赦免於他並收為己用。但對方認為自己留此殘命,只為證明趙王的無辜,現今目的達成,自己也沒有顏面面對皇帝,隨即自盡而亡。受其牽連,張敖的王爵被降,但其他的下屬倒也均被赦免,予以任用。話到此處,我們來看。筆者以為,劉邦之所以原宥了貫高等人,與其本身的豪爽仗義的個性有很大關聯,而且他當時是剛即帝位,對人才的需求極大。至於後來為何斬殺眾多功臣,則是因為將死之時他害怕那些功臣威脅到自己的後世子孫,害怕自己的劉汗王朝被奪。因此,殺功臣立盟約等等行為,也都是為了鞏固自己劉家天下的政權。

上一篇:溥儀登基三次退位三次,為何還是沒有成功?溥儀是怎麼做到這麼做的
下一篇:宰相一詞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唐朝時期的宰相和丞相都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