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弘:被雍正過繼給胤禮的叔侄,最後為何被乾隆過繼給了他的爵位?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想必對於其中的果親王胤禮以及他與甄嬛的“私生子”弘曕不會陌生。當然,他們之間如此的“父子”關係也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演繹而已,歷史上卻並非如此,弘曕就是雍正的“親兒子”,而他與胤禮從血緣上來說則是叔侄關係。

只不過,弘曕在乾隆皇帝的安排下,被過繼給了已經故去的胤禮,同時還襲承了胤禮“和碩果親王”的爵位,可謂是幸運至極。

然而,受到命運如此垂涎的弘曕,卻沒有選擇好好珍惜,他那荒誕的行為以及脆弱的內心,最終使得他也只得以非常慘淡的結局收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果親王胤禮,深得雍正信任和器重的“兄弟大臣”。

一提到與雍正關係密切的康熙皇子,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十三阿哥胤祥。沒錯,胤祥自“九子奪嫡”開始,就堅定地站在了雍正一邊,並且在雍正登基之後,長期擔任大清王朝“二把手”的角色,成為了雍正最為倚重和信賴的人,而他與雍正之間也就此書寫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的佳話。

然而,除了胤祥之外,還有兩位康熙皇子得到了雍正的器重,一位是十六阿哥胤祿,另外一位,便是十七阿哥胤禮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胤禮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是漢族大臣陳希閡之女、純裕勤妃陳氏。由於其出身較為卑賤,再加上年齡尚小,因而沒有參與到康熙朝晚年的那場“九子奪嫡”之中。

當然,對於這樣一類沒有與自己爭奪過皇位的康熙皇子,雍正一律採取了“優待”政策。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時候,就將其晉封為“果郡王”,同時命其管理理藩院事務,之後雍正又安排胤禮兼領正黃旗蒙古都統以及鑲藍旗漢軍都統的職務,可謂是對胤禮信任有加。

當然,胤禮的表現也沒有讓雍正失望,並且贏得了雍正

“實心報國,操守清廉”

的評價,於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的時候,雍正正式將胤禮晉封為“和碩果親王”,並先後委以其管理工部以及戶部三庫的事務。伴隨著雍正八年(1730年)怡親王胤祥的離世,胤禮愈發受到雍正的重視和關照,不斷被委以重任,成為了朝堂之上最為炙手可熱的重要人物。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胤禮人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還是他在雍正去世時,被委以了“顧命大臣”的重託,全力輔佐年輕的乾隆皇帝。

“戊子,世宗疾大漸,召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豐盛額、訥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入受顧命。”

與此同時,雍正在其留下的“遺詔”中,還特別交代乾隆皇帝,不僅要對胤禮繼續委以重用,還要關心胤禮的身體狀況,足可見雍正與胤禮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才,但平時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倘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其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精神,不能為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為可惜。”

登基之後的乾隆皇帝謹記了雍正的囑託,對於胤禮給予了極度的尊崇,並且還“

永賜親王雙俸

”,更是准許他可以“御前免跪”。

只可惜天不假命,胤禮在乾隆三年(1738年)的時候便去世了,終年只有不到四十二歲。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乾隆皇帝將幼弟弘曕過繼給胤禮,並讓其襲承了胤禮的親王爵位。

雍正的幼子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於其是在圓明園之中降生,因而其也被人稱為“圓明園阿哥”。

由於此時的雍正已經五十五歲了,弘曕對於雍正來說絕對算得上是“老來得子”,再加上此時距離雍正上一位皇子福沛的出生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雍正對於自己的這位“小兒子”可謂是極度寵愛。兩年之後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繼承皇位的乾隆皇帝對於這位比自己小了二十多歲的幼弟也是給予了極大的關照,對其是呵護有加。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乾隆三年(1738年),胤禮去世,乾隆皇帝對此非常的傷痛,親自為其治喪,還為其上諡號為“毅”。

不僅如此,在乾隆皇帝的主持安排下,弘曕被過繼給了胤禮為嗣,並正式襲承了胤禮“和碩果親王”的爵位。

當然,乾隆皇帝之所以要將自己的幼弟弘曕過繼給胤禮,這其中也是有著兩個方面的原因和目的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來,這是乾隆皇帝推行“懷柔政策”,以拉攏、安撫宗室成員的重要舉動。

胤禮深得雍正、乾隆兩代帝王的信任與器重,在其去世後,乾隆皇帝不僅以極高規格的禮儀將其安葬,更是將雍正的皇子弘曕過繼給了胤禮,從而讓胤禮的“果親王”爵位以及他此前的功勞和事蹟得以繼續流傳下去,也算是給了胤禮極高的身後殊榮。這對於皇室宗親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這也會讓宗室成員們更加擁護、支援乾隆皇帝。

二來,這也是乾隆皇帝收歸權力、穩定政局的一種方式。

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就曾讓十六阿哥胤祿過繼給了博果鐸,並襲承了莊親王的爵位,如今,乾隆皇帝又讓自己的幼弟、雍正的皇子弘曕襲承了胤禮的果親王爵位,實際上都是一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為的就是將爵位世系儘可能地留在自己的直系家族成員之中,從而進一步集中權力,降低其他家族對於皇權的“威脅”,以維繫政局的穩定。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或許是過早的步入“人生巔峰”讓弘曕就此忘乎所以起來,亦或許是雍正的溺愛以及乾隆的照顧讓弘曕愈發的自以為是,弘曕在成年後的表現實在是不盡如人意,而這也為他極為慘淡的人生結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圖片來源於網路)

行為上的囂張與性格上的缺陷,最終導致了弘曕的英年早逝。

乾隆皇帝對於弘曕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並且成年之後弘曕也被乾隆皇帝委以了重任。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先後安排弘曕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等事務,到了乾隆十九年(1752年),弘曕又被安排負責管理造辦處事務。

可以說,為了培養自己的這位幼弟,乾隆皇帝已經做到了“極致”,可弘曕回報給乾隆皇帝的卻是無盡的失望。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弘曕待人非常刻薄,尤其是對於自己的府上的下人。

據說弘曕每日起床後,就要在府上進行巡視,用近乎於“挑刺兒”的眼光,不斷向府上的下人發難,輕則對其進行了訓斥,重則直接施以廷杖之刑。如此一來,不僅弘曕府內上下是人心惶惶,就連外人對於弘曕也是指責不斷。

其次,弘贍是視財如命,並且貪得無厭,想盡辦法進行斂財。

弘曕曾經在民間私開煤礦,與百姓爭利,更是直接用暴力手段壓榨百姓。與此同時,他還與朝中的官員進行勾結,私下與地方富商進行貿易,以牟取暴利。

更為過分的是,在隨同乾隆皇帝南巡期間,他又以其“御弟”的身份,故意盤剝、壓榨地方官員與商賈,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大量的蟒袍、朝衣、刺繡、古玩以及優憐。

再次,弘曕目無禮法,缺乏孝心。

弘曕自己斂財無數,卻對自己的生母謙妃劉氏非常的吝嗇,甚至在其母生日之際沒有進行任何表示,卻要求乾隆賞賜其生母,而他自己卻坐等從中謀利。並且,弘曕還有過多次與乾隆皇帝搶奪座位的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也正是由於弘曕荒誕的舉動,引得了朝堂上絕大多數官員的不滿,於是他們紛紛向乾隆皇帝彈劾起了弘曕。起初的時候,乾隆皇帝還是予以了包容和寬縱,可隨著弘曕的行為越來越過分,乾隆皇帝也最終下定決心,要好好處置一下自己的這個弟弟,從而讓其有所警醒。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下旨,革去弘曕的親王爵位,降為貝勒,同時又罷免了其所有的職務,之後又將其罰俸三年。

然而,令乾隆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弘曕的內心竟是如此的脆弱。

至此開始,弘曕終日閉門不出,鬱鬱寡歡,隨後便是一病不起了。

弘曕的如此狀態著實“嚇”到了乾隆皇帝,他一面對弘曕大加安撫,一面重新恢復了其郡王爵位。可怎奈弘曕還是在不久之後去世,終年三十二歲。

對於弘曕的英年早逝,乾隆皇帝是懊悔不已,親自為其撰寫詩文,以紀念自己的這位幼弟。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史上,一直將弘曕之死的責任歸咎於乾隆皇帝,認為正是他“嚇死”了他的這位幼弟。然而,如果真的這樣想就太冤枉乾隆了。

乾隆皇帝在此之前已經給予了弘曕莫大的寬容,只不過弘曕非但不知悔改,反而是愈演愈烈,使得乾隆皇帝在揹負著巨大輿論壓力的情況下,不得不處置了弘曕。可弘曕畢竟是從“順境”中成長起來了,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挫折”,而這也使得他的內心成長極不健全,而這也最終導致了他無法接受事實,就此英年早逝,鬱鬱而終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上一篇:張靈甫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也是內戰罪人,他在婚姻上也是極端的矛盾
下一篇:後周世宗柴榮在南平之戰中取得了可觀的勝利後周為何還要對南唐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