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馬其頓方陣是怎麼樣的?為什麼說中國逃過了一劫,而不是逃過一劫?

陣法是冷兵器時代增強軍隊作戰能力的一種方式,同樣數量計程車兵和武器,透過一種排列方式增進配合,進而增強士氣,戰力也勝於同等數量的隊伍。

歷史上有一個很著名的馬其頓方陣,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步騎兵三萬五千多人及船隻一百六十艘東征,一路攻無不克,征服了三個文明古國,據說到了中亞以後想征服中國,結果迷了路打到了印度。網上一直對這個問題有爭論,有些人堅持認為這是中國逃過了一劫。很多自媒體文章做了一些分析,給出的答案是中國不可能被征服,原因歸結於某個兵種和武器。

如果我們以更大的格局來看這件事,就能更有力地證明即便對方真的來了,也不會被征服,很多人做出的假設都是亞歷山大如果東進將與最西邊的秦國相遇,因此會將秦軍的戰鬥力和武器與之相比。

按照時間推算,那正是秦惠文王,國力強盛,可用之將,可調之兵很多,而在此前的歷史中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大小戰爭無數,誕生過很多名將,還有《六韜》那樣的兵書,一本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至今都被全世界軍事領域奉為經典,可見那時代軍事思想在當時的實踐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也就是說,陣法誰強、秦弩能不能克敵這不是最早考慮的,亞歷山大率兵遠道而來,經過廣大人煙稀少的地區,在不適應天時,不熟悉地利的情況下已經有明顯的劣勢了,況且秦國所處地區本就地形複雜秦國以西更是如此。用兵並不僅僅是怎麼破陣,對於以逸待勞坐擁城池關隘和各種工事的秦國來說,什麼時候打、以什麼方法打豈不是有很大的主動權,馬其頓方陣再強安能隨意攻我,兵法中還有離間、攻心、消耗等非軍事行為的方式也可挫敗敵人,正如孫子提倡的“上兵伐謀”和“不戰而屈人之兵”,以謀略解決問題,戰場之外解決戰爭。

古代著名將領都注重天時地利,一方面天氣與地形是影響戰爭的,另一方面在出色的軍事家眼裡兵不僅是那些披甲之士,世間萬事萬物皆可為兵,利用自然天氣和事物的力量擊敗敵人,如水淹、火燒、借風等。

陣法只是戰爭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要素而已,真正的實力是思想、是韜略,中國古代史從來沒聽說過哪場戰爭可以靠一種陣法就包打天下的。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五個昏君,他們都是昏君,他們的結局分別如何?
下一篇:明朝最悲催的皇帝,被皇帝逼迫嫁給自己的親生母親,最後被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