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分裂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周天子只是象徵性的存在

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經歷了一次國家大分裂的時代,但同時也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最活躍的時代。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一共持續了549年,如果從春秋戰國時期裡在細分可以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公元前453年,韓、魏、趙三家滅掉智氏,進而瓜分晉國。從此春秋戰國時期便由“春秋”過度到了“戰國”這個白熱化階段。

在春秋時期列國還有些顧慮,大範圍的征戰並沒有出現,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周朝的天下已經名存實亡了,周天子也僅僅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存在,對於各諸侯國而言這個時期的周天子顯然已經沒了周武王時期的那份權勢,並且各諸侯國之間戰亂不斷。

這個時期的天下大事也正是應了《三國演義》裡開篇第一句話: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久必合”這一個觀點並沒有引起戰國後期這些國家的注意,唯有秦國讀懂了上天的安排。在於列國的比較方面秦國採取“遠交近攻”,這樣雖然與鄰國糾紛不斷,但是卻起到了牽制作用,從而達到了秦國自我保護的目的。

或許你會提出疑惑,但也名沒有這麼的不好理解。。所謂的:自我保護,便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一種體現。

“遠交”是與與自己不接壤距離自己遠的國家,這樣就可以牽制與自己交惡的國家。

從而達到發展自身的目的,自己可以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發展自身,同時可以削弱敵國。

所以秦國是成功的,它不僅削弱了列國而且還為自己準備了足夠的東出的軍備物資。

反觀戰國七雄除秦國之外的六個國家,雖然都想問鼎中原,從而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並一直樂此不疲的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們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又或者是在軍事上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趙國雖然比較強大可以抵抗秦國的攻擊,但是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了四十萬精銳,以至於後續無力,到了趙國亡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趙國的將軍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將軍,青年將領沒有一個能夠堪當大任的。

反觀其他幾個國家,雖然爭霸戰使得自己的國土疆域無線擴大,原來的幾十個小國家濃縮成為七個國家。但是連年的征戰對於老百姓而言,這簡直就是煎熬。

即便是六國中趙國有軍事能力能夠對抗秦國,但是在其他的方面趙國與秦國相比也就沒什麼優勢了。戰爭打到最後就是在打錢,古代戰爭也是如此,長期的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的消耗是巨大的。

秦國在各方各面都儲存了足夠量的物資,能夠保證前線部隊的一切補給。反觀趙國每次打仗都會陷入糧食短缺的窘境。

這一場戰爭的勝負不用多說,勝負已然在心中。

秦王政之所以得到天下,與秦國自身有著很大關係。秦國君主奮六世之餘烈,讓秦國變得強大。秦王政掌握秦國大權的時候,歷代君主為秦王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大秦賦》中在這一點就有很大的體現。秦王政在參觀呂不韋所掌管下的軍隊物資儲備情況,結果並沒有出現秦王政不想看到的畫面。物資儲備方面非常富裕,足夠支撐秦國近十年的戰爭。這就為秦王政一統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民國時期文壇的一種強烈的反舊行為,就是以有包辦婚姻的妻子為恥!
下一篇:一代大儒程頤與範純仁素有交往,為何他的一生中會有那麼多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