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諸葛尚的武力到底有多強?不是單騎退雄兵,也不是單騎退雄兵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武將武力的談論,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被大家誇誇其談的呂布、五虎、顏文、典許等都是活躍在中前期,而與中前期的猛將輩出相比,後期就顯得遜色了許多,不過其中卻隱藏著一位武力直追超一流的少年猛將,這人不是單騎退雄兵的文鴦,也並非獨力支撐殘局的姜維,反而他的長輩,卻是三國中最知名的智者。

本篇以《三國志通俗演義》為準,來分析一下諸葛孔明之孫,諸葛尚的武力。

諸葛尚出場時已接近全書的尾節,此時鄧艾已經偷渡陰平,江油、涪城守將望風而降,作為季漢的最後屏障,諸葛尚隨父親一起前往綿竹迎敵,初次交戰,魏軍先鋒鄧忠、師篡被武侯大旗所驚,遭諸葛尚率軍掩殺,大敗而走。

師、鄧二人引兵將至綿竹,早遇蜀兵。兩軍各布成陣。師、鄧二人勒馬於門旗下,只見蜀兵列成八陣。三鼕鼓罷,門旗兩分,數十員將簇擁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一人,綸巾羽扇,鶴氅方裾。前一小將,挺槍縱馬而出。車傍展開一面黃旗,上書“漢丞相諸葛武侯”,唬的師、鄧二人汗流遍身,回顧手將曰:“原來孔明尚在,我等休矣!”急勒兵回時,蜀兵掩殺將來,魏兵大敗而走。蜀兵掩殺到二十餘里,遇見鄧艾援兵接應。兩家各收兵退。

此戰鄧、師二將心氣已經先被武侯旗號震懾,戰敗可以說是理所當然,但之後鄧艾下了死命令:

艾怒曰:“縱使孔明更生,安可退也?汝等見假偽者就退,以致敗亡,當速斬之!”眾皆苦勸,艾方息怒。令人哨探,回說乃孔明之子諸葛瞻為大將,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艾大喜曰:“無名下將,便可破之!”師纂曰:“未知虛實,不可速行。”艾怒曰:“存亡之分,只此一舉,有何疑慮耶?汝二人再不取勝,決然斬之!”

在不勝即死的軍令下,鄧忠、師篡二將必然死命作戰,而玩命也不能抵消二將與諸葛尚的武力差距

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

單槍匹馬,戰退二人,毫無疑問這是場一對二的勝利。師篡無他戰績描寫,按三流以下處理不提,鄧忠的武力可是經過姜維驗證的

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閒。維心中暗忖:“不用此計,安能勝乎?”便拔馬望左邊山路中而走。那小將驟馬追之。維掛住了鐵槍,暗取雕弓羽箭射之。那小將眼乖,早已見了,聽得弓弦響處,把身望前一倒,放過羽箭。維回頭看時,小將已到,挺槍來刺。維一閃,那槍從肋傍過,被維挾住。那小將棄槍,望本陣而走。

二人三四十合戰成平手,姜維需靠詐敗計,才能擊敗鄧忠,以姜維武力為弱一流而論,鄧忠稍遜一籌,強二流是有保障的,而這樣的鄧忠,與師篡聯手死鬥之下,被諸葛尚一人殺敗,諸葛尚的武力就已經遠在一流之上了。

或者有人會說鄧忠、師篡二將偷渡陰平一路而來,狀態不夠完善,但其實從嘉靖本中來看,二人其實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艾先令子鄧忠,引五千精久不穿衣甲,各執斧鑿器具,凡遇峻危之處,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以便軍行。艾選軍三萬,各帶乾糧繩索進發。約行百餘里,選下三千兵,就彼紮寨。又選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陰平進兵,至於顛崖峻谷之中,凡二十餘日,行七百餘里

這裡確實可以看出鄧艾一路行軍,每百餘里,便留三千人駐守,如此七百里下來,三萬軍裡三停去了兩停,算上鄧忠的先鋒,去掉沿路折損,估計所餘人馬,至多還有一萬五千上下。而在與諸葛尚交鋒時,鄧忠、師篡二人就率一萬人出戰,難道是鄧艾把大半的兵力都壓上了不成?其實這點原文中寫出了原因:

鄧艾取了江油,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涪城。此時城內官吏軍民,疑是天降,盡皆降之。

鄧艾拿下江油後,是派人將沿路駐守的軍隊都召集過來後才繼續進軍的,而之前穿過這七百里,是用了他二十餘日,道路險峻,行軍艱難,就算這時已將路徑打通,召集駐軍這一來一回估計也需花費十日開外,也就是說鄧艾這前部人馬,是得到了充足的休息的。也正因這休息,才被諸葛瞻父子率先抵達了綿竹,即便之後魏軍星夜行軍,還是慢了蜀軍一步。

所以影響鄧忠狀態的,不過星夜行軍這一程,但對面的諸葛尚,又何嘗不是收到江、涪陷落的訊息後,急行軍來到綿竹據守的呢?兩下抵消,這其中的影響可以說微乎其微了。

可見諸葛尚這場以一敵二,戰敗強二流和三流聯手,分量絕對不低。

我們也可以參照演義中前期的一些超一流的類似戰績作為對比:

典韋一對二擊敗高順、侯成。高順五十合外敗於夏侯惇,可定位強二流,侯成三流或以下;許褚一對二擊敗楊任、楊昂。楊任三十合外被夏侯淵拖刀計殺死,二流保底,楊昂被張郃速殺,三流以下。這兩場戰績大可以和諸葛尚這場做為對比,就可看出諸葛尚的武力到底有多強了,相對體力有損下戰平強二流鄧艾的文鴦,以及要靠詐敗才贏強二流的姜維,明顯高出一籌不止了,可以說已經是直追超一流的表現了。

小編的排名中,也僅將諸葛尚列於呂布、五虎、顏文、許典龐這公認的十一個超一流之後,是為強一流武將中的魁首。

上一篇:蒙古鐵騎的作戰形式是什麼樣的蒙古鐵騎是怎麼在歐洲橫掃歐亞大陸的
下一篇:同樣都是蜀漢三大武將,為何關羽和趙雲的下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