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封《與妻書》成一生絕唱,妻子讀完鬱郁終日,產下遺子後隨夫而逝

左:林覺民 右:陳意映

今人觀舊事,如走馬觀花,秋毫不察。而舊人翻查舊事,則歷歷在目,感同身受。

古往今來同影戲,頃刻存亡興滅。華夏兒女串聯起的土地之上,難以數盡碧血丹心。

汗青之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依稀可見。他們無不有兒女,無不有家室,但為大國而棄小家,此所謂撐起民族脊樑的仗義之士。

林覺民正是這樣國家興亡之際嶄露頭角的民間志士之一,

一封《與妻書》成一生絕唱,

妻子讀完鬱郁終日,產下遺子後隨夫而逝。

民族覺醒,匹夫出仕

林覺民與髮妻陳意映少年時代相識,封建的包辦婚姻風氣沒有影響這對郎才女貌的自由戀愛。

二人雖然是傳統婚禮,

但已經有現代婚姻的味道。

陳意映被林覺民的鴻鵠之志深深感染,也正因這般情投意合,才換來最終情真意切的夫亡婦隨。

林覺民與家人

作為中國最早一代的民族覺醒者,林覺民出生於19世紀末中國的一個鄉紳家庭,家庭條件優越。覺民父母安排覺民本是隨波逐流,讀書十載,謀求一官半職,自此碌碌一生。

然而造化弄人,自幼飽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林覺民,不滿足於宦海沉浮,更不願對貪腐的政治勢力唯唯諾諾。

他從孔聖人言行先典中悟出:好男兒志在天下,所謂修身治國平天下,匹夫也應當將治國立為己任;同時他也意識到這個延續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盲目性與侷限性。

他對儒學中君臣所說並無興趣,反而看出落後思想帶來的弊病與落後社會形態帶給國民生產力的桎梏。

所謂功名利祿於他而言,不過是過眼雲煙。

這些為官者又有幾個為國為民,又有多少位高而不憂國。

僅僅追求齊家的幸福,忽略了肩上的家國擔當。

在林覺民13歲的科舉考試上,他面對試卷上封建落後的考試內容,寥寥幾筆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向世人明確傳達出他胸中的民族誌氣與心中大義。

儘管考試內容對他來講輕而易舉,但他仍然不屑一顧。在接觸到先進思想的薰陶之後,他的胸腔之中冒出了一股與千萬華夏子女相共鳴的革命之火。

林覺民參加科舉考試

新思想從海外來往的船隻舶來,在福建兩廣地區迅速傳播開來,一時之間,知識分子群情高亢,無數新思想的革命者一一站起。

林覺民深受年輕革命家鄒容所感染,其書《革命軍》也被奉為圭臬。他極力讚賞鄒容書中提到的“革命與教育並行”理念,並對此進行實踐。

他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老家租了一大戶空房,用於興辦學校。辦起後,從親朋開始,

叫上妻子陳意映與堂妹等共10人聽學。

林覺民親自授課,教授國文。

林覺民為尚在矇昧中的鄉里人介紹國際形式,將他們的眼光從縣裡走出,到全中國,再放眼全世界。

鄉里人受到鼓舞后,紛紛投入行動,將纏足陋習取締,

放開幾千年就中國封建思想對女性的束縛。

林覺民

倡導革命,精神支柱

光緒二十八年,處於時代交叉口的少年們,無不在新舊兩個對立勢力中久久徘徊。

而當時的林覺民還在西洋文化開放的福建地區,飽經西方文化的感染,他更深一步地發覺清政府的落後與失敗。

當時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序已過半,國門大開,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協議在有為青年的心中閃過久久無法忘懷。

落後的理念與新潮的思想在福建地區碰撞的尤為激烈,林覺民從一開始就被這種開放化的新思想所吸引,漸漸地,他摸索出了一條救亡中國的革命之路。

他從意願上是民族改革的強烈支持者,每當他在傳播自己所想之時,總有人會嘲笑他杞人憂天,僅憑他一己之力想顛覆一個王朝可謂痴人說夢。

然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星星之火代代相傳,久而久之便成燎原之勢。

在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苦悶之餘,林覺民認定需要尋求新的突圍方式。毅然決然放棄了家中地產,遠赴日本留學。

同盟會合照

東洋之地,不乏相同處境的同胞與同志,他們滿懷著一腔難以言述的熱血,以蚍蜉之力撼動千年封建之樹。

此時,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中,自發組建了名為同盟會的救國組織,意在向國內同胞傳達先進的思想與精湛的技藝。

林覺民也找到並加入了組織,成為了同盟會福建分會的骨幹成員之一,也是從此刻起,

他正式成為了一名先驅的革命者。

革命事業是註定危險而坎坷的,因此在留學時參加同盟會的種種行為,他全都沒有告訴家裡,怕家中妻子與老人擔憂。

星火燎原,家書悲哀

回到祖國之後,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力逐漸衰弱,同盟會的組織逐漸強大,協會正籌劃在中國各地掀起革命浪潮。

其中廣州起義已經迫在眉睫,林覺民參與革命意願十分強烈,於是組織派遣他前往香港地區做好革命前的相關準備。

在去香港之前,還回到了福建老家招募有志青年,期間回到家中探望妻子,

此時妻子已有身孕,身體非常虛弱。

林覺民

林覺民知道此一行兇多吉少,但他不敢告訴妻子自己即將參與革命的訊息,只得強顏歡笑,忍著對家人的思念,面對父老鄉親他的淚水只好往肚子裡咽。

在家中呆了沒幾天時間,林覺民又藉故離開,起身前往革命一線。

妻子陳意映雖然嘴上沒說,但她早已察覺到丈夫進行秘密行動之事。

臨行之前,她跟林覺民說:

“君今後遠行,必以告妻,願偕行”。

生死不離之情,油然而發。

宣統時代,起義軍正式向清政府宣戰,但廣州地區兵力明顯不足,由黃興率領的民族起義軍人數遠遠小於前來鎮壓的清軍,打游擊戰綽綽有餘但正面戰場還遠遠不是對手。

起義軍趁勢直取總督府,但時間拖得太長,清軍主力部隊前來,半數以上的起義同志紛紛犧牲,隊伍遭到重創,林覺民作為進攻總督府的領導也難逃被俘。

在獄中,林覺民始終不提組織相關資訊,慷慨陳詞,絲毫不畏懼死亡,面對清軍他怒吼出封建勢力終將敗退的事實。

判決之前他向家中寄出《與妻書》,

隨後林覺民便被無情殺害,享年僅僅24歲。

林覺民夫婦畫像

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相識於14歲,雖然是受父母之命,聽媒妁之言相遇,但二人琴瑟相諧,並沒有因包辦婚姻導致感情冷淡。兩人經歷自由戀愛才終於走在一起,相伴終生。

林覺民的家庭衣食無憂,自幼又飽讀詩書,在革命思想的趨勢下又成為了時代的先進知識分子。

舊時代的女人往往以無才為德,除了女紅以外也再無學習,但陳意映卻與眾不同,也通曉禮儀,知書達理,貌美賢淑。

更重要的是,她非常理解並支援丈夫的革命事業,

陳意映對林覺民不僅僅是夫妻之愛,更是面對崇仰之人的敬愛。

作為丈夫堅實的後盾,陳意映相夫教子,孝敬公婆。

陳意映的思想十分進步,她不僅帶領同鄉女性放開小腳的束縛,還在陳寶琛的夫人王眉壽創辦了福建女子職業學堂後,到學府進修,深受新思潮的洗禮。

隨著家書寄到了林家中,妻子這才真正瞭解到丈夫的危險工作,

頃刻間悲痛萬分。

陳意映

《與妻書》寫於帕上,書中言“意映卿卿(陳意映)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此言一閱,陳意映頓感天旋地轉。

因懷有身孕體弱,又有幾分暈厥之意。

攙扶至床上,次日清晨,趁家中公婆不注意,幾欲尋短見,多虧林父及時發覺異樣,進屋出手阻攔。

林父知道兒媳與兒子情深意切,此一亡真乃晴天霹靂,便勸慰兒媳:“孩子是無辜的,如今腹中有覺民遺子,切不可傷身尋死。”在岳父再三的勸導之下,兒媳終於放棄了尋死。

林覺民犧牲後不久,廣東光復,大清滅亡,統治華夏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隕落。可惜林覺民卻再也看不到如此一幕。

自從二人結婚開始,到林覺民犧牲也有七年有餘,

在七年來聚少離多的情況下,二人的感情依舊堅如磐石。

《與妻書》

《與妻書》中言,覺民自認為命不久矣,特寄此書望妻子安康,撫養孩子長大,不能親口再見,實在遺憾。

在親屬的支援和振奮之下,妻子強忍著悲傷與痛苦生下覺民骨肉。妊娠中孕婦激素不穩定,再加上噩耗傳來,體弱不堪重負,兒子林中新早產而出,幸好母子平安。

但陳意映產後頓感生活再無追求,月子中,望著兒子面龐愈發像林覺民,心中更是苦不堪言,

思念丈夫久而成疾,不久後悲傷而亡。

家中操辦喪事,願覺民於九泉之下能知曉國家之變動,廣東之光復,這也算是了結逝者生前心願。

歲月輕撫,容顏易改,但人心永存。二人相愛,至親伴侶,生死離別,難隔情深。

今前人一去,則留世之人不久於世。與妻一書傳達情之深切,身不由己;抑鬱而終盡顯愛之高尚,為情所亡。

上一篇:清朝小夥發現自己是慈禧的後人,留長髮後相親,相親時彷彿是在選妃
下一篇:三國時期的一位家長,一生只有一個兒子,卻被曹操和劉備看中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