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你不是沒有工作動力,你是沒有工作體力

最近看綜藝《聲生不息》,被葉倩文給打動了。

第一次亮相,她銀髮淡妝,一條紅裙,站在舞臺上輕輕盈盈一個人,一張嘴,雄厚寬廣,大家說,這61歲也太美了。

但第二次出場,和兩個比她年輕的人一起唱《我要你的愛》,連跳帶唱,不停地律動,一段快節奏歌詞唱完,氣息竟然是最穩的一個,又贏來一片驚歎。

你說這是靠什麼?天賦?技巧?可能都是,但到了這個年紀,主要是…… 靠體力。

歲月不敗美人。是因為美人有足夠好的體力,能跑贏歲月。

功夫女皇楊紫瓊最近宣傳新電影,也60歲了,繼續演女俠。

新電影裡她是一個「中年婦女版超級英雄」,打戲依舊親自上陣,毫不含糊。

之前被問到為什麼能保持身材幾十年如一日,她說,

「就像你每天起床都要刷牙洗臉一樣,我的習慣就是運動。跟當年相比,我的體力並無改變,就算你年輕,如果整天不動,體力肯定不會比我好。」

「不要以為20歲的體力一定比50歲的人好,好不好全靠鍛鍊。」

演員吳彥姝被稱為國民奶奶,84歲還在演戲,母親節期間,1分鐘平板支撐、一字馬下腰的片場鍛鍊影片看呆年輕人。

她以這樣的高齡,仍然活躍在熒幕前,人們感動於她對錶演的熱忱,但能始終熱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有足夠的體力,

演得動

就在前幾天,看到微博上一位影視圈內人講演員形體的誤區。

很多人以為演員保持形體是行業審美要求,其實這裡面的根本原因,是為了保持體力,

一些大開大合的情緒戲,沒有體力支撐,根本拿不下來。

有些人看劇,覺得是演員演技不行,其實就是體力跟不上,長臺詞說不上來,最後硬撐著氣說完,大情緒帶動不了,自然就沒辦法演繹出好的情緒場面。

對我們普通人的日常工作而言,何嘗不是這樣。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頭一天沒睡好,情緒暴躁、悲觀厭世,一句話沒說完就跟人衝突起來。

你當下覺得,我真是沒法做下去了,討厭這份工作。

但第二天你睡好了,精神飽滿,新點子噗嚕噗嚕自己開始冒出來,工作動力就又出現了。

職場上的體力考驗,常常出現在那些你誤以為是智力較量的地方。

比如,一個3小時的重大決策會,有人開到一半就體力不支,大腦一片漿糊,這時候,能到最後一刻還保持專注,思路清明的,就是勝者。

再比如,跟合作方談判了8輪,還是僵持不下,你覺得自己真是幹不動了。但你吃飽睡足,忽然又有力氣發起第9次談判,一定意義上,你已經贏了。

我的體會,很多談判最終的勝負,不是取決於誰的觀點更高明,而是取決於誰的體力更好。

以前我總以為,堅持是要靠心力,但後來慢慢意識到,

心力是靠體力維持的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

創業6年,人始終處在緊繃的狀態。

因為創業的不確定性極高,有時候,我們不是被競爭對手打倒,不是被市場環境壓垮,而是自己的心力值掉到0,自己垮了。

這時候,

有好的體力,是不下牌桌的保證

再怎麼累,睡一覺,爬起來,又能大戰500個回合;再怎麼低谷,也仍然保持一週2-3次集中鍛鍊。這時候,好的身體素質,可以說是一種職業素養。

很長一段時間,要拍大量的影片,同時還在直播,每天工作14、15個小時是常態。

於是,把保持體力當成一個課題來研究,便自然而然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到目前為止,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

1、早睡早起適合我。

11點前入睡,早上6點多起來,思路清明,腸胃也舒適了很多。

在過去兩年,我因為晚上要做大直播,下直播已經快12點,回家卸妝洗漱完1點多,再平復一下興奮的大腦,睡著差不多也要2、3點。

第二天早上10點多進公司,頭昏腦脹,幾乎要用一整天時間來恢復。

剛恢復過來,又要直播了,迴圈往復,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充滿厭世情緒,早上一睜眼,心悸地厲害,想到晚上還要直播,一點也沒有起床的動力。

慢慢我才知道,是「體力」不夠了。

有一次去醫師那裡日常保健,他問我,

以你現在這種程度,能再堅持10年、20年嗎?

這個問題很戳我,如無意外,我是希望自己70多歲了,也是個利索的老太太,一直工作,持續跟這個世界有豐富的連線。

但是看我當下,有股子「衝刺」的意味,彷彿沒有明天一樣在工作。即使持續健身,也還是被三不五時的偏頭痛,感冒,失眠,胃痛纏著。

痛定思痛,我今年開始,把所有直播都提前到晚上9點前結束,哪怕因此損失一些流量,孰輕孰重,自己心裡清楚就好。

2、常態化普拉提練習,間或擼鐵高強度運動。

這幾年我說的最多的話,是對著一個又一個朋友呼喊:去運動吧,擼鐵,跑步,跳操,普拉提或者瑜伽,拳擊。

沒關係,都可以,只要去運動,讓身體熱起來。汗水流下來,淚水就會少一些。

3、減少情緒消耗。

有時我會格外疲憊,哈欠連天,仔細覺察,才發現,是被「發火」消耗了能量。

發一次大火,跟同事衝突一次,那一天我會格外累。

後來讀到美國生理學家愛爾瑪博士的研究,說

生氣10分鐘耗費的體能相當於3000米賽跑

,我才理解了為什麼。

憤怒,悲傷對我來說都是巨大的情緒消耗,所以要從源頭消解它們。

這倒真要感謝自己的工作,常常把情緒作為研究課題,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它,盡力做到知行合一,本身也是工作要求。

這也讓我更容易做出人際取捨,遠離負面情緒比較多的人,有些失去,並不是壞事。

以前一定要爭論個清楚的事情,現在選擇先放放;以前總覺得「要花心思維護」的關係,現在選擇隨它發展。

便是應了楊絳先生的那句話,

「這世間太多的措不及防,有些東西,不配佔用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

4、把手機替換成書本。

讀書對我來說特別滋養,而同樣的時間刷手機,就會頭痛惡心。

我沒去仔細研究過原因,大概是藍光刺激,或者是眼球活動導致的。

當有了這一份覺察,便會盡量提醒自己,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閱讀除了生理層面的舒適,還有心理層面的安定——它始終讓我感到自己的無知,於是更需要透過閱讀去知道更多。

5、再怎麼保暖都不為過。

一個很挫的道理,對我至為重要。

冬天穿秋褲,春秋穿高領,夏天幾乎不穿短裙,儘量不開空調。

這樣的我,常被時髦朋友們嘲笑,但也從沒因此而改變——只有我自己知道,以我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質,儘量不要感冒,會影響思路清明,也會影響直播和拍攝效率。

也許你會說,這樣謹慎,一點都不好玩。

在某些方面自律,是為了在其他方面放肆啊——我常開玩笑說,直播和拍攝都是吞噬能量的黑洞,兩三個小時裡,人要調集全部的能量來輸出知識,保持氛圍。這時候,便是在肆意妄為地釋放體力。

我記得有一次去作家張德芬老師家作客,她看著我說,看你這些年一直都這樣努力。

我說,是啊,在還有力氣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能毫不吝惜的使用我的「力氣」,因為力氣有一天會消失的。

但這幾年,隨著體力和工作量同比上升,我開始慢慢相信,

體力是可以儲存的,以每個人自有的方法。

而體力,在很多時候,是動力的先決條件。

所以啊,當你覺得自己不行了,不愛了,先不要給生活下定論,去好好睡一覺,吃頓飽飯。

說不定,就又行了呢?

如果不行,就再睡一覺。

祝你今夜好眠。

上一篇:不是騰衝,不輸版納!雲南22℃避世小城,遍地溫泉人均30暢泡
下一篇:若手中有10萬閒錢,建議死記“陽勝進,陰勝出;小倍陽,大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