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哪種型別的頸椎病

頸椎病

是指頸椎間盤及其附屬結構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性退行改變刺激或壓迫、損害脊髓、神經、血管、周圍軟組織而表現的相應症狀和體徵。

病因:

頸椎退行性病變;不良習慣導致的慢性勞損如:工作姿勢不良、長時間低頭玩麻將、玩電腦、玩手機、打撲克、長時間看電視,尤其是躺在床上高枕而臥等,都可導致頸椎的慢性勞損;頸椎創傷;頸部炎症;先天脊椎畸形變異等。

分型:

由於頸椎病的病理改變多樣化,因此各型頸椎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一.頸型頸椎病

本型多由於頸椎退變、椎體的失穩,頸肩周圍軟組織勞損等,引起頸椎區域性的內外平衡失調及頸肌痙攣,臨床上以青壯年發病居多,少數人可在40歲以後才首次發病。

主要表現為頸、頸肩結合處僵硬不適感、痠痛、脹痛及活動受限為主,急性常在清晨醒後出現或起床時發覺頸部疼痛,活動受限,“落枕”等表現,慢性多有頸肩怕冷,遇冷僵硬痠痛不適,活動熱敷後減輕,轉動頭頸時發生“咔、咔”作響,常反覆發作或時輕時重。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是頸椎退變引起的相應的頸神經根受病變刺激所引起,是臨床較為常見的頸椎病型別。

主要表現為有頸肩痛,頸肩部、頸後部痠痛,並沿上肢神經根分佈區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的痠痛、脹痛,麻木等;可發生急性神經根性疼痛,表現為頸肩手臂的劇烈疼痛,日輕夜重,可表現為刺痛、腫痛、骨頭裡面痛,痛覺過敏,發熱發涼感等。

三.脊髓型頸椎病

這型別的病變最為危險,多由患者頸椎病變導致脊髓受壓、炎症、水腫等,多發於50——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

患者多表現為下肢雙側或單側發沉、發麻開始,隨之出現行走困難,下肢肌肉發緊,不能快步走,重者明顯步態蹣跚,走路不穩;雙下肢協調差,不能跨越障礙物,雙足有踩棉花樣感覺;有時上肢症狀可先於下肢症狀出現,但一般略遲於下肢,上肢多一側或兩側先後出現麻木、疼痛。雙手精細動作較差,如拿小件物體常落地,不能扣衣服紐扣。

四.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主要由於頸椎及周圍組織的相關病變,刺激交感神經導致其功能紊亂,而出現多種複雜症狀的一類頸椎病,多見於為40歲左右的人群。

主要表現:頭部可表現為頭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眼耳部可表現為眼乾、視物不清、聽力下降;心血管系統可表現為心悸、心律失常、血壓升高,其他症狀包括出汗、畏寒、感覺異常、噁心、胸悶等。

五.椎動脈型頸椎病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椎動脈或血管變異,引起血管變窄進而導致供血不足,多發生於為35——45歲左右的人群。

主要表現:在頭頸部活動時出現眩暈發作是本病的最大特點,以旋轉和屈伸活動最易誘發,多無潛伏期,呈發作性,眩暈持續時間較短,輕者休息後可自行緩解,重者眩暈發作時可伴噁心、嘔吐、行走不穩甚至猝倒。

六. 混合型頸椎病

混合型頸椎病是指,兩種以上型別的頸椎病同時存在。如脊髓型和神經根型兩者同時存在,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同時存在,或者是神經根型和脊髓型和椎動脈型同時存在。這種頸椎病的症狀和體徵極為複雜,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可能有眼球脹痛、怕光、流淚、耳鳴、頭痛、偏頭痛、皮膚髮紺、乾燥,還有失眠、多夢等症狀;還有的會有頸部的肌肉痙攣、活動受限、頸肩部疼痛、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胸部有束帶感。總而言之是多種頸椎病的症狀,可以同時在一個人身體上表現出來。

常用輔助檢查:

1。線檢查:側位片可見頸椎生理前凸減小、變直或成“反曲線”,椎間隙變窄,病變椎節有退變,前後緣有骨刺形成。伸屈側位片可見有椎間不穩,在病變椎節平面常見相應的項韌帶骨化。

2。CT檢查:可發現病變節段椎間盤側方突出或後方骨質增生,並藉此判斷椎管矢狀徑。

3。磁共振檢查:可發現椎體後方對硬膜囊有無壓迫,若合併有脊髓功能損害者,尚可看到脊髓訊號的改變。

治療: 具體視病情及頸椎病的不同型別,一般選擇中醫針灸、推拿、牽引、中西藥物治療,嚴重的需手術治療。

預防措施

1。日常積極做頸椎操、八段錦、打羽毛球、放風箏和游泳鍛鍊,加強頸部肌肉力量,從而更好地保護頸椎,以有效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2。平時需要注意保暖,避免頸部受冷風或是吹空調直吹。

3。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儘可能避免頸部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使頸部肌肉處於放鬆的狀態。

4。避免頭頸部受到外傷。

本人從事中西醫針灸、中藥診療疼痛病、脾胃病等常見疑難雜病,歡迎熱心的條友們私信、留言、轉發!讓我們攜手共進,傳播更多中西醫健康知識,受益更多人!

上一篇:胃腸息肉不打麻藥也能切除,是不是真的不疼?術後如何護理?
下一篇:[健康] 大暑將至,飲食貼士: 大暑將至! 這些食物千萬不能隨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