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夏季洩瀉怎麼辦?不妨試試穴位推拿

隨著氣溫越來越高,迎來了一年中最為酷熱的夏天,不少夏季常見病證的發病率又開始有上升趨勢,作為夏季常見病之一的洩瀉,可能是最常困擾大家的問題。洩瀉,又稱腹瀉,本病首載於《黃帝內經》,有“婺溏”“飧洩”“濡洩”“洞洩”“注下”等不同病名,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多見,臨床症狀常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呈糊狀或稀水狀,伴或不伴有腹痛。

夏季洩瀉原因

感受外邪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長夏善病洞洩寒中”,夏季天氣炎熱而潮溼,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暴雨頻發的季節,溼、熱、暑、寒邪氣錯雜而至,夏季洩瀉的病邪入侵以溼邪為主,夾雜著寒、暑、熱等病邪,導致腸胃功能失調。此外,脾臟喜燥而惡溼,溼邪入侵則最容易困遏脾陽,從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導致洩瀉。寒邪或者暑邪亦能“直中”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成洩瀉。

飲食所傷

進入夏季,由於氣溫升高和日照時間延長,大家免不了在晚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歡,啤酒和烤串成了夏季“標配”,然而驟然的生冷飲品攝入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會嚴重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此外,夏日的天氣炎熱而潮溼,給細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適宜條件,食物極易被致病微生物汙染而導致人們食用後感染機會增多,所以飲食不節和飲食不潔也是導致夏季洩瀉的重要因素。《景嶽全書》中有云:“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若飲食不節,起居不時,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溼,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至合汙下降而洩痢作矣。”脾胃為倉廩之官,脾主運化水谷和水液;胃主受納,腐熟水谷。過食生冷,易致寒溼阻滯;過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易致呆胃滯脾,溼熱內蘊;誤食不潔食物,易致腸胃損傷,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致使脾胃傳導失司,升降失調,水谷停滯而導致洩瀉。

情志失調

夏季是自然界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而中醫認為“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是一個整體,所以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中醫理論認為“肝為陽髒,喜調達而惡抑鬱,在志為怒”,人體陽氣旺盛導致肝陽易上亢,鬱怒傷肝,肝失疏洩,而肝脾相互影響,相互傳變。《金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氣過盛,可克傷脾土,脾胃受制,運化失常,或憂思氣結,脾運阻滯,均致水谷不化,下趨腸道為洩瀉。

脾胃虛弱

《景嶽全書·洩瀉》 曰:“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故脾虛乃洩瀉發病之關鍵所在,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因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中陽不健,運化無權,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清氣下陷,水谷糟粕混雜而下,遂成洩瀉。

穴位推拿調養

洩瀉的主要病變位置在脾胃和大腸,所以推拿手法主要以健脾和胃、溫化寒溼為主,穴位主要選取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和任脈穴位為主。

揉腹

“腹部乃人體的第二大腦,是精氣五神之府、人體氣血生化之源泉”,腹居人體中部,是聯結上下的樞紐,為全身經脈匯聚之所。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任脈、帶脈、衝脈、足厥陰肝經皆循行於此,故揉腹可推動全身經氣執行,使鬱結的氣血得以疏通,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

操作時,逆時針掌揉上腹部,順時針掌揉臍周及下腹部,共約5分鐘左右。本法主在健脾和胃,澀腸止瀉。

點揉天樞、足三里

天樞和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天樞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募穴,可調理腸腑而止瀉。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合治腑病”,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生髮胃氣。

天樞: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各一穴。以拇指、示指兩指點揉兩側天樞穴,各約2分鐘左右。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用拇指按揉兩側足三里,各2分鐘。

按揉中脘

中脘屬任脈。中脘穴深部為胃幽門部所在處,故按揉中脘穴可以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中脘:位於上腹部,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以中指點揉中脘穴,約2分鐘。

指振關元

關元屬任脈。是小腸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全身。故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同時指振關元可以激發陽氣,澀腸止瀉。

關元:位於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以中指點按關元穴,同時指振約1分鐘左右。

夏季洩瀉調養要求我們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適應夏季多變的天氣,摒棄不良飲食習慣,少食生冷和肥甘厚味,注意調控自身情緒。在此基礎上運用穴位推拿可以促進氣血執行,改善機體陰陽失衡,保持健康活力的狀態。

上一篇:提醒血壓高的人,高血壓有三個“致命時刻”,早知道早做預防
下一篇:跑步腹部突發疼痛!正常嗎?看看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