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十年腹痛3劑愈,分經論治是關鍵

年前診治一個患者,有點收穫,跟大家分享一下。

患者為老年男性,就診時主訴是“左側下腹部疼痛10餘年”。

就診時所見:左下腹部隱痛,有欲排便感,呈陣發性發作,胃納可,睡眠一般,小便可,大便尚可排出,不硬,舌紅,苔薄黃微膩,脈左弱右弦。

查體:腹部略隆起,左中下腹部有輕壓痛,無反跳痛,未觸及腫塊。

理化檢查:2019年12月全腹部CT平掃+增強示:肝膽脾胰腺未見明顯異常,左腎小囊腫,盆腔未見明顯異常。

初診時考慮:患者雖然年紀偏大,但病程較長,沒有報警症狀,CT未見明顯異常,考慮可以初步排除腫瘤等惡性疾病,以功能性疾病的可能性大。

中醫辨證方面:

虛實方面:雖然病程偏長,但左下腹部有輕壓痛,按照《金匱要略》:“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的思路,應該是偏實證為主,而且從四診情況來看,虛證的表現不明顯,脈左弱右弦,是左路不升,右路不降之象。

寒熱方面:舌紅,苔黃,沒有明顯的寒像,偏於熱為主。

表裡方面:無表證之象,當屬裡證。

總結來看,應該是溼熱證為主。

用藥思考:

《中醫內科學》教材上腹痛的“溼熱壅滯證”標準處方是大承氣湯,但患者無陽明腑實之象,故不可用;若涉及脅腹,可用大柴胡湯,但患者並無陽明證證據,不屬於少陽陽明合病,用之也不適合。

患者病位在左下腹部,為足少陽膽經巡行之處,所以患者的病位應該在少陽,而患者的中醫證型為溼熱證,結合來講,應該屬於少陽溼熱證;少陽溼熱,常用的方子應該是蒿芩清膽湯,但患者病位偏下,有欲排便感,順勢而行,故選擇柴胡達原飲治之。

擬方如下:

檳榔10,厚朴15,黃芩10,青皮10,草果10後下,甘草5,柴胡15,桔梗10,荷葉10

因為我個人主要研究東垣補土學術流派,對於傷寒和溫病的方劑知之不深,而且病人腹痛達10年之久,所以,也沒有對療效抱太大的希望,所以用藥後病人未來複診,我也未隨訪,覺得這只是自己的思考,未必有效。

2個月後病人來複診,說因近2周有便秘要求診治,因為醫院診療系統中有歷史記錄,才看到之前他曾來看過腹痛,就問他腹痛情況如何,他說吃了上次的方子,第3劑就不痛了,所以,7劑藥也沒有吃完,因為腹痛症狀一直都沒有反覆,所以也未來複診,這次來就診也不是因為腹痛,只是最近過年,飲食影響導致大便不通,所以才來看看。

很多人都認為中醫是個慢郎中,但這10年的腹痛,3劑藥就能治癒,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跟診的學生也覺得驚奇,所以,我才想需要總結一下,找找其起效的原因所在。

柴胡達原飲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一書,屬於和解三焦法。原文如下:

“柴胡(錢半),生枳殼(錢半),川樸(錢半),青皮(錢半),炙草(七分), 黃芩(錢半),苦桔梗(一錢),草果(六分),檳榔(二錢),荷葉梗(五寸)。

【秀按】《內經》言邪氣內薄五臟。橫連膜原。膜者橫膈之膜。原者空隙之處。外通肌腠。內近胃腑。即三焦之關鍵。為內外交界之地。實一身之半表半里也。凡外邪每由膜原入內。內邪每由膜原達外。此吳又可治疫邪初犯膜原。所以有達原飲之作也。今俞氏以柴芩為君者。以柴胡疏達膜原之氣機。黃芩苦洩膜原之鬱火也。臣以枳、桔開上。樸、果疏中。青、檳達下。以開達三焦之氣機。使膜原伏邪。從三焦而外達肌腠也。佐以荷梗透之。使以甘草和之。雖雲達原。實為和解三焦之良方。較之吳氏原方。奏功尤捷。然必溼重於熱。阻滯膜原。始為適宜。若溼已開。熱已透。相火熾盛。再投此劑。反助相火愈熾。適劫膽汁而爍肝陰。釀成火旺生風。痙厥兼臻之變矣。用此方者其審慎之”。

下面談談我的思路:

1。雖然本患者不屬於邪伏膜原之證,但少陽溼熱證還是可以確診的,而柴胡達原飲本為治療溼熱侵及三焦所致,三焦亦屬少陽所管,所以,用本方來治療,多少也能拉上一點關係。

2。本病人的特點在於脈象左弱而右弦,結合病情,是左路不升,右路不降之象,需要同時兼顧,若一味開宣上焦,則腹痛難解,若單純通下降氣,則恐犯東垣所講“升降不明”之忌,所以,在用藥時,我減少了檳榔的用量,而增加了荷葉和柴胡的用量。

3。關於荷葉和柴胡的問題,需要重點提出來講一講

荷葉:性平,歸肝、脾、胃經,其性清輕,李東垣認為荷葉“其色青,形乃空,清而象風木者也“,有升甲木之功,可以解決左路不升的問題,而且荷葉有清暑之功,故同時也能針對患者溼熱的問題;

檳榔:《本草新編》:“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也,無毒。墜諸氣極下,專破滯氣下行“,可以解決患者右路不降的問題,而且《藥性論》認為其可”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滿氣”,對於溼熱阻滯氣機引起的腹痛也會有效果,加之其“善消瘴氣”,對溼熱為患也會有作用。

以3劑之藥療10年之疾,這完全是個巧合,不在我的意料之內,所以,不能算我的水平體現,但這個醫案的用藥思路,還是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

目前教材中的辨證以及用方多以需要針對的邪氣為主,而少與歸經相結合,比如《中醫內科學》“腹痛”一章,所列證型為:“寒邪內阻”、“溼熱壅滯”、“中虛髒寒”、“飲食停滯”、“氣機鬱滯”、“瘀血阻滯”等型,但沒有細分,如寒邪內阻,有脾寒、肝寒之不同,溼熱壅滯,有少陽、陽明之各異,腹部範圍較大,涉及肝膽脾腎大小腸等臟腑,併為足三陰、足少陽、手足陽明、衝、任、帶脈等經脈循行之處,對於臨床用藥效果不好的,不僅要考慮病因、病機、病邪特點、中醫證型,還需要考慮到病位在何處,與何經絡、何臟腑有關,這樣才能用藥精準有效。

當然,以上僅是我個人看法,此方起效是否還有其他沒有闡明之處,請各位傷寒大家不吝賜教。

上一篇:十年征戰幾人歸(15)一一一一錢大夫看病之一
下一篇:有趣的心理學——男人更自戀,女人愛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