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孩子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不上學,第一步家長如何獲得孩子信服

面對有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心理諮詢師、醫生要達到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獲得孩子的信服。

為什麼要獲得孩子對你的信服?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張三為什麼會給你說心裡話?如果張三無緣無故和另一個人說心裡話,那麼張三肯定是有問題的,或者說不正常的。那麼孩子不和你、醫生、心理諮詢師說心裡話,那肯定是對你和醫生、心理諮詢師的不信任,更談不上信服。

云爾老師

舉例來說,孩子主動要去醫院就醫,醫生說,你這是精神分裂症,必須吃治療精神分裂症藥物。也許醫生並沒有任何錯誤,孩子確實有些精神分裂症狀,但是,孩子自己並不認可,所以對醫生的這種診斷結果給予否定,更不會吃醫生開的藥物。如果孩子經歷幾位這樣的醫生的診斷,他就會對醫生徹底失望,更不要說信任、信服。

同樣道理,如果心理諮詢師沒能夠走進孩子心理,沒能夠理解孩子的問題根源,而是泛泛而談,你的心理諮詢就面臨著失敗,而且還會造成孩子對心理諮詢的牴觸。

上面的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導致的問題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

父母和孩子長期生活在一起,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勢必造成孩子和父母關係的緊張,隔閡,甚至於仇視父母。因此,改善親子關係是孩子走出困境的第一步。也正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近親的人,毋庸置疑,父母才是責無旁貸的引導孩子走出困境的人。然而,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都與家長有關,甚至於有些家長直接造成孩子的嚴重心理問題。孩子對父母別說信服,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他怎麼又能夠聽從你的安排去就醫,去進行心理諮詢呢?

云爾老師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要想孩子走出心理的困境,家長就必須首先獲得孩子的信服。

如何獲得孩子對你的信服?

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如何獲得孩子的信服我們無法左右。我這裡主要講家長如何獲得孩子的信服。

有很多家長問我類似的問題:云爾老師,孩子天天玩遊戲,不上學,能不能加他個好友和他玩遊戲,在遊戲的時候引導他?這也是很多機構對家長的承諾。這種冒充遊戲好友來引導孩子的方法我不去評價,作為家長你可以想一想這種方法可行嗎?孩子雖然是有心理問題,但是孩子不是傻瓜,他難道不想一下:一個和他玩遊戲挺嗨的人竟然給他講起了人生,做起了心理指導!除非他智力確實有缺陷,不然,他肯定知道這是父母的指使和安排。這能讓他回心轉意,感恩父母嗎?我對這種做法持懷疑態度。我認為這樣做父母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更別說信服!

云爾老師

家長要想贏得孩子的信服,首先就要實事求是,不要弄虛作假。

當然,這裡的實事求是並不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要講究說話方式。有些人總是說:我是刀子嘴豆腐心,把自己說得多麼好。難道你不知道嘴巴能殺人,人言可畏嗎?特別是有些當老師的,一口一個都是為你好,就掩蓋了自己不懂教育的事實。作為老師你講的那些道理別人也會講。教育人要考慮到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狀態,說話要講究說話的環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去說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你將來只能掃大街,只能當農民工。這句話,既是對孩子的侮辱,也是對清潔工和農民工的侮辱。更有損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這個稱號。昨天我還在某音裡看到有的老師讓全班人齊聲高喊:學習不好只能掃大街,當農民工,送外賣。如果要讓孩子健康成長,這種老師的思想必須改變,你把農民工,清潔工,外賣哥看成了什麼?你教導你的學生去鄙視清潔工、農民工、外賣哥,你根本沒有資格當老師。你怎麼教育你的學生去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尊敬他人?說著說著又跑題了。

善意的欺騙不等於弄虛作假。有些孩子我們雖然要實事求是地對待他,但是,這並不解決心理問題。例如:有些孩子長時間徹底封閉自己,甚至幾天不吃飯,這就需要家長必須採取措施強制就醫,避免孩子出現生命危險。還有些孩子拒絕用藥,認為自己沒有問題,這在心理學上稱為不依從性。這種情況也必須要求家長採取一定的辦法讓孩子遵醫囑服藥。

云爾老師

第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贏得孩子信任的第一步。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去上學、在家玩手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總想說幾句。可是,他什麼道理都知道,你越說他,他對你的牴觸情緒就越大,到後來就是與父母爭吵,氣憤至極就是打砸傢俱,甚至於和父母動手。試問,這樣的親子關係,孩子能信服家長嗎?他能接受你的引導嗎?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你找到世界最權威的心理諮詢師,他也不可能接受心理疏導。

很多家長問我:云爾老師,他天天躺在床上玩手機,連飯也不吃,還支援他嗎?我說,支援!孩子玩手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純粹的厭學,玩遊戲上癮。這種情況是很少的。這種情況就算強制戒除網癮,他依然不會去學習。第二種是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的轉移。在我指導的案例中,佔有很大比例。很多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下降,無法面對自己的現狀,透過玩手機緩解或者轉移自己的壓力。本來這部分孩子還是想學習的,只不過因為不適應當前的課程,導致成績下降,或者聽不懂課。按照正常的思維方式,聽不懂課應該想法設法改變現狀,考試成績下降,就應該找出到底自己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好,或者哪些方法沒能掌握,想法設法掌握好。然而,這些孩子不是這樣想的。就像著名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所說的: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智商和能力是不能改變的,因為之前的優秀的光環,讓他堅信自己是完美的,別人的眼光都是羨慕自己的,是老師眼中的佼佼者。一旦他們出現失誤或者成績下降,他們就覺得自己成了那位光著屁股的皇帝,在眾目睽睽之下無地自容。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把自己的每一次失敗都看做一次歷練,都會激發自己的鬥志,總是想盡千方百計去克服當前的困難。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大外甥的一個同學,這孩子的爸爸是村裡最窩囊的一個人,在八十年代花錢買了一位四川媳婦,這個爸爸太窩囊了,媳婦生完孩子就走了。孩子在這位窩囊爸爸和好心的村民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了。五六歲的時候,家裡的老母豬生了一窩小豬,他大娘有一天笑著給別人說:這個小崽子,我辛辛苦苦把他養大,我想要一頭小豬,他竟然不給。其實,這是他大娘在誇孩子聰明。

據說孩子上學後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後來考上我們這的二中。不過,面對上學的費用孩子發了愁,自己找到村委會尋求幫助。村長被孩子感動了,決定村裡資助孩子上學。三年後這孩子考上了軍校,據說還參加過閱兵式。再後來,應該是復員轉業成家立業了。因為我也常年在外,就很少有機會問起老家發生的事情了。

要想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就必須學會順勢而為,遵循三不原則,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很多家長不理解,三不原則:不反駁、不建議、不解釋不就是不管孩子,任其發展嗎?這裡尤其要點出的就是某些固執己見的爸爸,看到孩子玩手機總想沒收手機,總想從床上把孩子揪起來一頓暴打。他不懂得,每一棵長彎曲的樹,都需要用幾根繩子不斷拉好長時間才能將其拉直,想把彎曲的樹直接掰直的辦法,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這棵樹被折斷!

我給很多家長再三講解三不原則不是不管孩子,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原則,是獲得孩子對家長信任的基本原則。如果家長總是出爾反爾,頑固不化,總想讓別人幫助你去改變孩子,那隻能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家長確實是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去幫助他,才能真正獲得孩子對你的信任,更進一步獲得孩子的信服。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對孩子的愛,不是給孩子買豪車別墅,對孩子的愛,體現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一個生日蛋糕,一件節日禮品,一個真誠的問候,一個關懷的眼神,甚至是一個稍縱即逝的表情。

云爾老師

用真愛讀懂孩子,用智慧啟迪一生!助力千萬家庭幸福。

具體到你的孩子,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臺等著你!

感謝你對我的信任與支援。好了,今天的講述就到這裡。我是云爾,歡迎您繼續收看《人人都要懂點心理學》感謝你對

的支援,別忘了點個贊喲!再見。

上一篇:入戶輸液屬非法行醫,患者跟醫護都沒有錯。為什麼喜歡入戶輸液?
下一篇:我陪女兒一起的抗抑鬱之路——2